学校体育对城市社区体育影响的研究

2013-08-15 00:54田庆柱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8期
关键词:体育设施体育场馆体育课

田庆柱

(滁州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学校体育是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常规体育锻炼的重要环节,学校体育担负着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重要作用。而另一方面,体育在城市社区社会规范,满足居民的体育需求与业余文化生活的需求、提高了居民间身心健康方面的水平等方面也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根据《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国务院令第382号)和《全民健身条例》(国务院令第560号)有关文件精神要求,我国大部分城市积极响应政策,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做到了有效整合公共体育资源,在不断的探索中建立起学校体育场地与城市社区体育场地的有效结合,从而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运动场地。所以,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发展在场地设施、资金、指导员、参与者等方面可进行全面的有机结合,以学校为基地实现资源共享,人员互动,促进城市社区体育发展。

一、学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

(一)开展多样化的学校体育教学,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传统体育课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与现在孩子们对体育课的需求相适应。传统体育课教材安排的内容多、课程架构陈旧,学生只能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教学要求上课,学生自主时间和选择太少,喜欢哪些体育课内容或运动项目,也很难表达出来。体育课应该针对不同条件的学生进行多样化教学,为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应坚持开展课外活动促进学生身体正常生长及发育,增强体质,使学生劳逸结合,提高学生对体育知识、技巧的巩固。同时培养他们的良好品质,促进学习效率、调节身心。体育课是在校学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学生通过参与体育课中的活动,可以有效的了解到自己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喜好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正确的认识到优缺点,也能更好的接纳自己,为自身树立一个良好实际的概念,从而对自身进行评价。在学校体育中还有有健美与审美功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使学生在学习文化课之外,充满活力的参与到各项体育运动中,为学习生活增添乐趣,在学校体育中不仅包含了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教育因素,也包含了卫生、身体技能以及身心健康发展的各项因素,还包含掌握、应用与创造三个发展层面。所以学校体育对学生的影响不是单方面的,它能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在发展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二)进一步完善城市中体育设施资源,促进城市社区体育的平衡发展

社区体育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目前,在很多城市,小型体育设施正在逐步建设中,虽然一部分城市的设施相对发达,但是大部分城市中并不完善。运动项目在很多的公共运动场所只有很少的几个,范围很小,很难供社区人员选择。有体育设施的健身点都很简单,而且对于市民来说安全系数很低,缺少吸引力尤其是对年轻的群体。在有些社区内,乒乓球以及棋牌室场所的健身还停留在原先的阶段,这就从项目以及场所上限定了活动的人群,只有数量很少的部分的学生以及老人参与。在城市中,社区每年都在增加新建,一直处于缺乏状态的是体育活动场地。很多单位的体育设施也不对公众开放,学校内部的体育资源空余时间少量的向市民开放也仅仅只是在学生放假期间。另外,目前社区体育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俱乐部、税收问题、人员问题、经费支撑等问题、也有待加强科学的健身指导服务。

二、学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之间的相互影响

(一)学校体育强调实现自我价值,而社区体育则强调提升居民健康生活

依据教育部制定的计划,每年都将在全国的大中小学生中抽选出一部分来进行学生的体质监测,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学生课业负担的加重,大半分学生的体质都出现下滑的状况,学生运动素质下降。我国在体育问题上,价值观一直存在很大的偏差,在各大国际体育竞赛中,有些是为了给国家“争光”。在很多学校内,都有体育特长生,他们对于体育运动来说,是为了能升学。即便是度过了学生时代必要的体育课,到了大学校园,大学生们喊着“锻炼能够使人长寿”的口号,依然也没有摆脱传统的惯性思维。对于现阶段的大家来说,想要保持健康,却总是没有付诸于行动。总是把“健康”当做是工作与生活之间的消耗品,不是为本身提高素质而锻炼。当然,要从根本上改变现阶段的状况,就要在全社会的范围内,从每个人的价值观上根本的解除以前不正确的思想。体育教育的本源是为了培养出健康完整的学生,追求自身能力的全域发展,使得受教育者在身体、精神、情感、理智等方面的有机统一。而在体育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并不断的完善,同时强调在体育活动中的规律性以及创造性。体育活动是为了驱除学生在课堂内的紧张情绪,在体育课堂中找到自我的真正价值。社区体育以促进居民身心健康为主,不突出强调体育技能本身对居民进行体育锻炼影响。

(二)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的“桥梁”作用对城市社区体育的影响

例如,上海市围绕建设全民健身服务保障体系,提出创建一个科学、健康、文明的体育生活环境;构筑日常、双休日、节(长)假日三个体育生活圈;完善运动设施、团队组织、体质监测、健身指导、体育活动、信息咨询等服务网络。让“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成为“体育健身服务”与“市民健身”的桥梁和纽带,进而成为社区体育的“催化剂”。

首先,学校体育场馆的性质和特点,以及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决定了它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学校体育服务是政府扶持并加强的群众体育健身组织,是开展市民健身“日常”服务的基本点。就服务内容来看,是从学校内部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是从群众健身需要项目做起的,其“就地就近”的便利条件与居民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体育服务满足居民健身需求成为可能,来激发群众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形成更好的健身氛围,使社区体育更加“贴近”市民生活。

其次,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也为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中的角色决定了其“催化剂”作用。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在将来进一步的完善中也需承担政府的社区公共运动场、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科学健身指导和社区体育活动组织,把社区体育资源集聚、整合和优化;而开展城市社区体育团队与个人会员招募与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科学健身指导的普及,以及社区特色体育项目创设、推行等。由此,社区体育服务项目与服务对象在学校的体育场馆开放中也能够实现“对接”,这样,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就对社区体育的“催化”作用就得到最大的“凸现”,全民健身网络化组织和管理,科学健身最大程度的普及,全民健身体系建设才能得以顺利实现。

三、学校体育、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共享研究的几点思考

(一)学校与社会应互相协调,提高体育设施利用率,达到资源共享

城市居民健身,就必须要提供相关的场所,这也是将体育健身作为很多人的基本锻炼方式的前提。在我国,四川省、河南省都是人口大省,人口众多的省份,必须要有相当一部分的体育健身设施与之相适应,所以在基础健身的设施上就要求全省各类体育场地最少达3万个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5平方米以上。而在其它各省辖市和50%以上的县都需要建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学校不愿开放公共体育资源,或不够开放的原因则是在观念上没有达到完全的接受,认为开放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干扰,所以许多学校选择不开放或少开放。其实这两者并不冲突,反而会促进学生更多接触社会,有利于综合素质提高,而不是只关注文化成绩。但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达到城市居民与学生们共享也需要一定的前提,即必须充分保障学校的体育教学,只在课余时间向社会开放;最好做到锻炼区与教学区有物理分隔;有经费、制度上的配套措施,例如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适当引入商业保险等方式进行。

(二)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在项目内容、管理也应达到共享,促进全民身心健康

在学校内,因场地及器材的限制,往往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体育与运动,而这些恰恰是社区内可以提供的。而社区锻炼的人们,则更喜欢跑步锻炼身体,学校的操场正好为居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场所。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二者相结合起来,一起让学生与社区居民们有针对性的选择,学生在对社区提供项目的内容选择上要注意上课时间以及地点,而社区居民在学校进行体育锻炼时,要选择与学生正常上课的时间进行调整,这样在时间安排上就要求有机动性,让学生在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也让居民们在有效的时间中达到体育锻炼的最好程度。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要得到充分的利用与共享,首先必须得到政府的支持与执行,加强管理,双向对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进行宏观调控,合理的配置体育资源,达到科学的使用,体育资源的共享在为人们带来身心健康的同时也为大家提供了运动的乐趣。所以,体育资源的共享也对我们全民健身、全民健康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结 语

综上所述,各级政府要将城市社区体育工作作为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统筹规划,加大投入,以城市街道和居民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改善社区体育健身环境和条件,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与此同时,更应建立和完善学校、社区相结合的联动机制。而在加强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双向互动中,社区体育中心和学校体育馆联合,将彼此的资金投入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提高体育场馆设施的规格档次,既可满足学校常规体育教学活动及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竞赛等,又可解决社区对运动场地及设施的需要。从而促进学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的良性发展。

[1]宋剑英.高等院校在开展城市社区体育工作中的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02).

[2]何艳君.论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协调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5.

[3]陈锡林,周亚琴.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一体化的有机结合[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01).

[4]岳子纯.社区教育:教育与社会结合的新形式[J].南京社会科学,1994,(08).

[5]解毅飞.论社区体育与建设和谐社会[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

[6]奥江河,张勤.试论社区体育的初衷[A].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

猜你喜欢
体育设施体育场馆体育课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体育课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住宅小区体育设施规划与建设研究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中原经济区农村体育设施专项资金的审计思考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体育:室内体育场馆空气质量标准年内实施
我国青少年体育设施现状及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