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山区铁路选线与工程地质的若干问题探讨

2013-08-15 00:46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3年4期
关键词:选线岩溶山区

陈 继

(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 铁路选线基本原则

1.1 坚持地质选线的原则,规避风险

(1)在复杂的山区,特别是在西南地区特殊的地质环境下进行铁路选线,要全面对矿区规划、油(气)田分布及开采情况等资料进行搜集。对沿线的地质资料、地质灾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避开有毒气体,绕开不良地形,减轻工程风险。

(2)注重局部方案比选。在铁路选线中要注意对不良地质的规避,金属和煤矿采空区要尽量采取绕避措施,这些地方一旦被工程建设扰动,在动活载作用下,加上西南降雨频繁,容易产生塌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其工程处理相当困难,也不利于矿产资料的开发和利用。对于难以规避的情况,要选择年代较近的采矿区,开采深度较浅的,容易查清开采范围及深度的,以低桥和矮路基通过,同时加强工程处理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造价和风险。

(3)尽量规避岩溶地区。在复杂山区,往往岩溶发育,铁路的建设难免会经过岩溶地段,而岩溶发育情况难寻其规律,且形态各异,有的发育成多层巨大溶腔甚至多层暗河,极不稳定,在施工和运营工程中极易造成涌水、突泥和地表塌陷等地质灾害,在选线过程中要绕避岩溶发育带,尽量靠近河谷,抬高线路标高,缩短隧道长度,尽早穿越可溶岩地段。无法规避时,应选择岩溶发育相对较弱的地段,尽力减少施工和运营风险。当穿越暗河时,要将线路标高置于暗河上方足够的高度,切忌线路走行于水平循环带之下。

(4)尽量避免危岩落石。在铁路选线过程中,经过危岩落石发育地段,工程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应尽量将线位内移以隧道通过,难以做到时,应以明洞方案通过,不留安全隐患,为铁路运营创造良好的条件。

1.2 合理确定最大坡度,有效的降低工程风险

在选线的过程中,依据《高速铁路规范》,区间正线的最大坡度一般不宜大于20‰,困难条件下,经技术经济比选,可采用不大于30‰的坡度设计,有利于抬高线路标高,减小水压,有利于长隧道内“人字坡”的设置,减少施工的难度,控制施工工期,缩短隧道长度,降低施工及运营的风险,有利于降低桥高、墩高,减少工程的投资,确保施工及运营的安全性。

1.3 重点桥隧工程优先选址

在复杂的山区进行铁路选线,不可回避的是复杂桥梁和长隧道的工程,桥隧建设成本的控制已成为复杂山区铁路建设的一个难点,其影响也是巨大的。因此,在选线的过程中,要坚持“重大工程优先选址”的原则。对于重大工程进行多方案的比选和深入研究,考察重大工程的地质条件、环境、水文等因素,进行全面比较,以此来保证工程的可靠性。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实地踏勘,收集详细资料,组织多专业和多层次的方案会审及论证,切记一味依赖图纸,独断专行。

1.4 处理好与基础设施的关系

在铁路的选线设计与建设过程中,难免要与公路、机场、采矿区、水利设施、城市规划等发生干扰,这些关系的协调处理,是保证铁路建设经济性、技术性、安全性以及可靠性的前提。所以,这就需要做好以下工作:要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获取相关信息,多方位的考虑问题,对不利因素合理进行规避,有利条件要尽量结合考虑。对重大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合理处理相关关系,照顾各方利益,同时也注重与规划的结合,合理布线并设置站点,以更有利于带动经济发展。

2 铁路选线中的工程地质问题

2.1 铁路选线工程应注意的几个因素

地形与地貌;岩土的组合;动力工程地质问题;水文地质;气象和地温;工程的活动方式和规模;天然建筑材料等等。

2.2 工程地质选线的对象

(1)高山深谷区。在西南山区,高山峡谷地形十分常见。高山峡谷区的重力地质相当发育,风化侵蚀作用也相当强烈,经常表现为滑坡、泥石流、崩塌现象,对铁路建设及运营形成了严重威胁。

(2)地质断裂带。在复杂的山区,地质活动十分频繁。因此,要加强对处于地震环境中铁路工程的调查研究,对桥墩和隧道进出口及斜坡路基进行研究,在动力学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3 复杂山区地质选线应注重的主要内容

3.1 岩溶地区

岩溶是西南山区常见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它对于铁路选线有着很大的影响。需要我们对岩溶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分布情况进行深入探查,全面分析,对发育有暗河的应结合岩层走向,查清排泄面,综合评价考虑岩溶可能会对铁路选线的影响,从而找出最佳路线方案。

3.2 滑坡

滑坡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地质现象,在进行铁路选线时,要综合考虑滑坡的产生原因和地质特征。对滑坡地区的岩性、地层、水性进行深入调查,对促成滑坡的内因和外因进行综合分析。如遇大规模的滑坡应予以规避。如果实在无法规避,或者规避的代价太大,就需要进行深入探查,在确保稳定和安全的基础上设计出线路方案。

3.3 泥石流

泥石流是复杂山区较为常见的地质现象,它对铁路产生的危害也是极其严重的。可通过航拍技术进行探查验证,对易产生泥石流的地段进行深入的分析,掌握其形成的原因,条件以及破坏强度,从而选出可靠的线路方案。

3.4 崩塌、岩堆

在坡度较陡的山区,经常会形成崩塌、落石现象,其下部也必然会有岩堆的存在。遇见这类地质现象,在铁路选线中,大型岩堆首先应考虑绕避,难以绕避时,优先选择以隧道方案通过。

3.5 地质构造

山区的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在这些地方进行铁路选线,就必须进行地质构造勘探,以评价线路方案的可靠性,同时了解地质构还是对线路控制的重要手段。通过地质构造的勘探能够将诸多地质因素联系在一起,有利于综合考虑。

4 关于复杂山区铁路选线工程地质的案例

4.1 隧道经过活动的断裂区域

在5.12 汶川大地震的震中龙溪单线路段的双峒公路隧道,其中右峒长度为3 691 m,左峒为3 658 m,单向的坡度是2%,其进口位于都江堰龙溪镇,出口位于映秀镇,隧道贯穿整个茶坪山南段。在地震发生之前,隧道便已经贯通,同时完成了二衬衬砌工作。隧道穿过龙门山的断层,汶川地震震断了隧道。

隧道的进出口端的F8 活动断层使得层段隧道峒身的二衬衬砌受到严重的破坏,其他地方的隧道峒身二衬衬砌基本上保持完好。

这次地震对山区岩体的破坏主要是因弹性波于临空面进行释放,而隧道的截面尺寸跟岩体尺寸对比非常小,所以满足不了弹性波释放的效应。岩体的深处断层位移量远小于表面,地震造成的隧道位移小于10 cm,这可能是因该断层活动的力学效应临空面相对较小,所以其释放出的效应不大。因弹性波于半无限的临空面进行释放,其对斜坡的破坏较为严重,假设通过活动断层的隧道进出口选在矮坡以及缓坡的地方,弹性波释放以及斜坡效应会很大程度的降低,即使是像在汶川大地震这种强烈的振动力学效应下,隧道工程仍可以满足低破坏的救灾要求。

4.2 在复杂山区跨沟隧道的进口和出口问题

成兰铁路太平沟段利用桥梁跨沟两侧接连的方式通过,太平沟的出口为岷江,岷江作为一条活动断层,其中的太平沟是断层沟,其走向在20 世纪的30年代因岷江的叠溪地震中断裂平行。太平沟的左侧隧道出口是断层壁,这条隧道于龙潭沟进入到断裂层长达10 km,出峒和桥连接,在钻探时可发现,沟内的断层泥有几十米,且有承压水涌出。

考虑抗灾这类地形适合运用矮墩短跨的桥梁结构形式。所以,选线时应考虑到线路的标高和沟底的标高差不能太大,隧道的进出口可选择在缓坡、矮坡的斜坡段。

[1]朱颖.复杂艰险山区铁路选线与总设计论文集[M]. 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2]吴光,肖道坦,蒋良文,等.复杂山区高等级铁路选线工程地质的若干问题[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0.

[3]王毅.渝怀铁路选线设计[J].铁道标准设计,2003,(Z1).

[4]林世金.困难山区铁路设计体会[J]. 铁道科学报,2007.

猜你喜欢
选线岩溶山区
某石灰岩矿区岩溶涌水治理处理方法
《山区修梯田》
探讨岩溶区高速公路勘察技术方法
基于压缩感知的电力系统故障选线研究
山区
高密度电法在岩溶区隧道勘察中的应用
小波变换在电力线路故障选线中的应用
基于强跟踪滤波器的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选线
近似熵在谐振接地系统故障选线中的应用
绮丽多彩的岩溶世界
——太极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