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农村党员发展与管理问题探究

2013-08-15 00:49任庆银
三晋基层治理 2013年1期
关键词:后备力量农村党员入党

任庆银

(中共济宁市委党校,山东 济宁 272003)

组织建设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关系到党在农村的领导核心地位和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1]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党员的发展和管理面临新情况、遇到了新问题,需要积极研究探索,加以解决。

一、新形势下农村党员发展与管理的现状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肩负着发展和管理农村党员,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建设,为党组织培养后备力量的使命。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现状并不理想。

(一)一些农村优秀青年对加入党组织的认识有偏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少农村青年认为加入党组织后会分散精力、占用时间,影响自己打工挣线,入党积极性不高。村民的流动加剧了这一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在这个庞大的流出群体中,多数是青壮年劳动力。他们中的许多人能力较强,有理想、有追求、有活力,本应成为党组织考察、培养的重点对象,但恰恰因为外出务工,致使村级党组织面临无法发展合格后备力量的困境。

(二)一些农村党员的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个别农村党员的信仰动摇、党性淡化;个别党员组织观念淡薄、思想涣散;部分党员不求上进,认识上有误区,消极思想有所抬头,认为只有出现急、难、险、重、脏、累的工作时才想到党员,有点吃亏;有些农村党员对“三会一课”漠不关心,沦为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的“三不”党员。有的甚至成了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的“钉子户”。

(三)村民的流动加大了农村党员的管理难度

在当前的流动村民中,有一部分是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他们常年在外,分布在不同的地区、行业、领域,且流动性较大,管理起来困难较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党员的外出使得村级党组织的活动难以开展,甚至无法进行正常的换届选举。二是村级党组织对外出党员的思想表现、个人作风等无法进行细致的把握和客观的评价。三是村级党组织无法对外出党员和积极分子进行正常的教育培训。

当前,农村中部分青年入党积极性不高直接导致党在农村的后备力量不足,部分党员的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流动党员管理难度加大,这些因素使得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有效发挥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农村党员发展与管理问题分析

导致农村党员发展与管理面临困境的原因很多,综合起来大致如下:

(一)村民流动对村级党组织建设影响较大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村民的快速流动,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民工潮”现象。随着中国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将在城乡之间不断地流动。

大批农村青年外流,导致入党积极分子难培养。不少村党支部反映,现在农村好“苗子”难找,大量有文化的年轻人通过外出打工、读书升学、投亲靠友渠道走出去了。出去的人们很少与村里进行交流和沟通,党支部无法对他们进一步了解,确定入党积极分子难、跟踪培养难,导致农村入党积极分子减少,党组织后备力量不足。

(二)村民入党的积极性在降低

在人们的信仰和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下,不少村民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崇尚极端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一些村级组织不作为,为村民谋求实际利益的能力差,在村中形成的向心力、凝聚力、吸引力不够强。这些因素的存在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村民入党的积极性。

(三)部分农村党员党性观念发生了“弱化”

部分农村党员不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过分追求物质享受。一些农村党员干部以权谋私,搞不正之风,吃吃喝喝拉关系,有的甚至沉迷赌博,自甘堕落。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风气,造成了不良后果。

(四)一些农村党支部发展党员不力

有的农村党支部人为设置障碍,造成入党申请人长时间处于“考察”阶段;个别村党组织负责人思想有顾虑、怕丢“位子”,宁可后继无人,也不发展那此思想上进、积极要求加入党组织的青年人;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宗族、家族意识回升,只顾及自己的圈子利益,把党的事业当成私家的“自留地”,“肥水不流外人田”,在发展党员方面存在的“拖、卡、压”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党员队伍的建设。

三、破解农村党员发展与管理问题的思路

(一)狠抓青年党员的发展工作,为党组织培养后备力量

首先,基层党组织要下大力气,拟定详细、具体的党员发展计划和规划,制定发展目标,明确发展的任务和责任。其次,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尽早使之对党产生深厚感情。最后,要了解和跟踪流动青年的思想动向和行动轨迹,建立外出青年信息库。尤其要注重“好苗子”的培养工作,让他们感觉到党组织的关心和爱护,使他们尽早向党组织靠拢。

(二)加强村级党组织思想理论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层组织部门应多渠道、多方式地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树立群众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农村党员干部要满腔热情地解决农民群众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学会依法治村,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正当权益。

(三)发扬党内民主,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以发展党内民主为主线,保障农村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选举权、被选举权等各项民主权利,这是调动党员积极性,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增强党组织吸引力的根本途径。为此,应完善民主授权机制,以选举权制约党内权力;完善民主控权机制,以表决、监督、批评等权利制约党内权力;完善民主收权机制,以撤换、罢免权制约党内权力;完善党员权利保障机制,以救济性权利制约党内权力。同时,探索建立村组干部社会保障方面的制度。这既可以调动农村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也可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四)加强乡镇党委对村党支部工作的领导

乡镇党委直接领导着村党支部的工作,对于农村党员的发展和管理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把关作用。乡镇党委对于引导村民合理、有序流动要倾注心血,在培训、输送村民和引导返乡村民创业中应发挥导向作用。要大力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大力促进农村社会文化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教育和文化素质,让他们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真正主体;健全土地流转政策,促进村民在地域内合理流动,为村级党组织储备更多的后备力量;积极探索村级党组织新的设置方式,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发挥好乡镇党委在农村党员发展与管理中的作用。

[1]王久高.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村级组织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后备力量农村党员入党
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
憨娃入党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380名农村党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坚持问题导向 增强农村党员开展“两学一做”教育的实效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新思考
富裕县设立农村党员创业扶助基金
浅谈企业基层管理者不当督导的危害和对策
入党志(外一首)
我要入党:献给建党9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