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2013-08-15 00:49徐久刚
三晋基层治理 2013年1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道路特色

徐久刚

(山西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6)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全新的视角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十八大的重大理论创新。这一理论创新,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准确把握十八大报告全新揭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演变及内涵

中国要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十分明确地确定了的。早在1939年底撰写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著名文献中,毛泽东就清晰表明:“中国革命的终极前途,不是资本主义的,而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而一切共产主义者的最后目的,则是在于力争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后的完成。”

新中国建立后,经过短暂的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从1956年起,我国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唱“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当时认定中国已是社会主义的两条最重要根据是:政治上,坚持共产党领导,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旗帜;经济上,实行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经济制度。现在看来,当时的这些认识不能说没有根据,但显得有些肤浅,最重要的一个缺陷是:当时中国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很穷,没有把发达的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富裕在本质上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

新时期,邓小平的思想理论,使人们知道:我们原先所说的社会主义,其实是“不合格”的社会主义,只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多次直言不讳地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新时期之初,邓小平提出“四项基本原则”,列于首位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在相关的1000多字阐述中,重点在制度层面。党的十六大报告说:我们“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重点仍在制度层面。直到2007年党的十七大,在总结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新鲜经验的基础上,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丰富内容作了全面的概括,党的十八大以此为基础,在建设目标上又充实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于此可见,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体内容,涵盖了领导力量、出发点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以及奋斗目标,其认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概念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最先提出的。“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历史经验,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邓小平立足于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科学判断基础上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制定现阶段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指明了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定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他强调的改革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并成为新时期的显著特征,成为全党全国人民认同的强国之路。他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指明了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方向。他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正指引并长期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邓小平在著名的南方谈话中提出的:“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垮起来可是一夜之间啊”,更是令我们警钟长鸣!

总起来看,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发展为主题,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为基本内容,以执政党建设为重点,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目标,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居于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科学发展观是对党半个多世纪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关于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系统地阐明了科学发展的内涵、实质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具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主题,又科学地回答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面临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形成了一个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的科学理论体系。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保证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是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大亮点,引人注目,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升华。

有了道路,可以走;有了指南,知道往哪个方向走;对于亿万人的事业,如何才能保证同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沿着已有的道路,向着既定的方向前进呢?这需要人们认识和道德的自觉,更需要制度的规范。制度明确前进的具体目标,以及如何去达到这个目标。先哲有言:“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其深刻哲理,至今依然需要我们认真体会。

十八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指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宏观层面的制度,同时也包括各地区、各部门的具体制度。

“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概括,都是认识的产物。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发展的动力是实践,认识是否合于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实践,认识的目的是为了实践。正如十八大报告表述的:“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EB/OL].人民网,2012-11-08.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道路特色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