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失范问题探讨

2013-08-15 00:44胡永红
韶关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师德职业道德体育教师

胡永红

(韶关学院 体育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职业道德是一定的社会或阶级对从事一定社会职业活动的人们的一种独特的道德要求,是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1],它与人们的职业活动密切相关.一般包括职业观念、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技能以及职业作风等内容[2].教师的职业道德即通常说的师德,是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教师必须遵守的共同职业准则.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高校体育教师在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科研等相关活动时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品德之总和,其核心标准大致包括高尚的品德、高度的热情、高深的学问、高超的技能、高明的教法以及高雅的气质[3].它从道义上规定了高校体育教师以何种思想、情操、品质和行为去践行日常工作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处理教师与他人、集体相互关系的自我“调节阀”[4].

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和国家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学校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在此过程中,体育教师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不能否认的是,体育教师队伍的扩大也带来一些问题,师德失范即为其中之一.笔者主要探讨了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失范的主要表现,分析失范原因,探求及预防措施,为进一步加强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纯洁度,为提高高校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1 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失范的主要表现

1.1 事业心低下

身处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面对充斥不断的物质诱惑,部分高校体育教师的价值观发生扭曲.他们以个人利益为最高追求,以个人价值的实现为最终目标,淡化甚至忽视了职业价值与社会贡献,满足于“教书匠”的角色,把教师职业当成营生手段[5].少数体育教师不安心工作,将精力主要集中在社会活动或经商,将教学工作视为副业,上课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旷课或随意找人调课[6],敬业精神低下.

1.2 忽视育人工作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高校体育教师仅将精力倾注于“教书”,而忽视“育人”环节.导致部分体育教师仅仅注重对学生体能的锻炼,技能的传授和提升,却漠视对学生进行集体感、拼搏意识、团队精神、克服困难、遵守组织纪律性等精神和意识的培养,没有做好育人工作.

1.3 对学生情感冷淡

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核,也是做好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但部分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情感冷漠,对学生关爱阙如.他们对体育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做好的“了解学情”这一工作环节完全忽视,将学生当成机器,打心眼里瞧不起学生,不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心理状况,不尊重学生的人格,挖苦讽刺学生,极端的甚至采用体罚和变相体罚[5](如2012年11月,现代快报就报道了苏州某职业学校老师体罚学生的案例)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损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部分体育教师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厚此薄彼,或对学生有人情分,或故意为难学生,这些行为极大地损害了自身的威信.

1.4 行为举止不雅

实践中,部分高校体育教师不注意师表形象,自身修养不好.或不整仪表,着装不合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身份,谈吐粗俗,举止市井.部分教师不能和同事友好相处,面和心不合,相互之间互相排斥[5];部分体育教师向考生或在校学生收取甚至索要钱物,或者利用职务之便,在工作中向有求于自己的人员收取贿赂.震惊全国的某省高校体育专业职称评委开房收钱的丑剧即为典型,此外,北京某高校体育教师利用招体育特长生的机会,收受学生家长贿赂的案例[7]也能说明这一现象并非个案.这些行为造成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负面形象,损害了整个体育教师队伍的纯洁性.

1.5 学风不正

少数体育教师为了完成科研任务,为了评职称的需要,急功近利、心浮气躁,肆意践踏学术道德规范,缺乏严谨求实的态度,或抄袭剽窃,或弄虚作假,或找枪手代笔,严重地损害了整个体育学术生态环境.如某大学体育教研室1名主任、1名副教授和2名讲师,几乎全文抄袭他人发表过的论文并发表[8],某大学体育教学部部长和副部长同陷“抄袭门”[9]等案例,都反映出了这一现实.

2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失范析因

2.1 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对高校体育教师价值标准造成消极影响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看待任何事物要以“一分为二”的态度.在此观点的关照下,我国正处于其中的市场经济是把“双刃剑”.虽然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体育教师的思想道德观念带来了更新与变化,但是也不可避免地给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形成影响,使其价值标准和道德意识更加多元和复杂.某些不良思想和消极意识,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以及“功利主义”[2]等侵入体育教师的思想和灵魂.或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或个人主义严重,集体主义阙如;或采取不当的手段追名逐利,如乱开班、乱收费;更有甚者,急功近利,舍弃严谨的治学态度,弄虚作假,剽窃抄袭.这些不良现象对高校的学术生态造成了负面影响.

2.2 促进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制度不健全

2.2.1 保障制度不健全

目前,虽然较多的高校逐渐重视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如引入师德评价指标来全面考核教师,经常性地评选师德建设模范、设立师德建设专项研究课题等,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2],主要是:在人员编制和岗位设置上,除了各体育学院(系、部)的书记(更多的是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外,没有其他专门的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评价机制上,缺乏全面合理、可操作性强的体育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在其年度考核和职称晋升中,存在者重业务、轻思想,重能力、轻品德的现状,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被看作是软指标而流于形式.虽然很多高校对体育教师的考评都有德、能、勤、绩四维标准,但具体执行时难免有差异,往往是科研业绩为主,教学业绩其次,而师德师风则只起“装饰点缀”作用[6].在此种环境下,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主要靠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难以得到外部机制的维持和促进.

2.2.2 评价制度不健全

建立和完善合理的高校体育教师评价制度,事关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但是,目前诸多高校制定的教师评价制度只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没有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对体育教师教学业绩的评价,只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的最终结果,而忽视不同教师在教授不同专业和班级、不同体质健康基础的学生时是否付出努力以及付出努力的不同程度;在评价教师的科研业绩时,只考核教师拿课题的级别和数量,只重视教师发表论文的级别和篇数,而不管其课题或论文是否来路正当,是否有抄袭剽窃、是否有一稿多投,是否有雇人代笔.这种制度使得一些体育教师心存侥幸,也使得一些体育教师争相效仿,长期以往,形成难以挽回的败局.

2.3 高校体育教师忽视自我提升

当前,虽然高校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报酬有所改善,但客观地看,相对于其对社会的贡献,体育教师这一职业还远未获得应受的社会回报,这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其事业进取心[2].加之众多体育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任务重,学历提高和职称晋升压力大、家务琐事缠身等,极易诱发职业倦怠,难以产生加强自身职业道德提升的自觉性.部分体育教师没有站在体育教育事业所肩负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为中华民族的强国强种培养身体合格优秀人才这一历史重任的高度去认识和加强职业道德提升的意义;部分年轻体育教师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意志薄弱[4].这些问题使体育教师停滞不前,难以产生自我提升职业道德的意识,更难以付出自我提升的行为.

3 减少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对策

3.1 谨遵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主要包含职业信仰、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技能和职业荣誉等因素[6],具体内容应当依照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于2011年12月联合颁布《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规定,即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6个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应当严格奉行规范,严守情操,不断约束和鞭策自己,提高职业道德水准.

3.2 强化教师意识,提高道德认知能力

教师意识是教师对教师职业工作地位和作用的正确认识,是对自己职业身份的认知和掌握.体育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师意识,才能发挥出工作的积极性,获得最大的工作效能感.要做到这一点,体育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深入学习和认真领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理论知识(如思想教育原则、行为规范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正确把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特点和规律.与时俱进,把握新时代对高校职业道德的新标准和新要求[2].

3.3 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社会主义社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由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两方面共同构成,是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由于历史原因,我们曾经过分强调人的社会价值,而忽视了个体的正当需求.而当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又导致部分高校体育教师过分地以个人利益为重,个别甚至不惜牺牲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来满足一己之私欲.在此种情况下,构建共同的崇高理想,树立具有时代特色求的价值观,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各高校可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构建理想教育的平台,合理引导高校体育教师认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等制度及其伟大成果;通过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激励广大高校体育教师以振兴中华、强国强种、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身体强健、素质优良的人才为己任;通过职业道德教育,激励广大高校体育教师敬业爱岗,积极向上,认真干好本职工作,切实践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最大的爱国”的理念.激励教师树立新型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实现个人利益与维护国家民族整体利益、承担社会责任的有机统一,实现权利与义务的有机统一[10].

3.4 构建科学的师德考评体系

“有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要加强高校体育教师道德教育工作,必须构建以德育为核心的师德建设评价体系.要加大师德考核在教师业绩考核中的地位和比重,引入教师在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晋升、职务提升等过程中师德“一票否决制”,通过教师自评、同事互评、学生评价等形式,对体育教师的师德进行全面评价.同时,建立奖惩机制,鼓励先进,鞭挞落后,提高教师提高师德水平的自觉性[11].

4 结语

4.1 当前,高校体育教师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为:事业心低下、忽视育人工作、对学生情感冷淡、行为举止不雅以及学风不正等5个方面;

4.2 造成高校体育教师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包括: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对高校体育教师的价值标准造成消极影响、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保障制度和评价制度制度不健全以及高校体育教师忽视自我提升等3个方面;

4.3 减少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失范的主要对策有:谨遵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强化教师意识,提高道德认知能力、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构建科学的师德考评体系.

[1] 王忠桥.教师职业道德教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 姚青.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及建设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

[3] 李红,阮浩.高职教师职业道德价值取向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92-94.

[4] 安身健.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9(1):93-94.

[5] 李艳丽.教师职业道德的失范与重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6):53-56.

[6] 夏端阳.湖北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及其改善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1):86-89.

[7] 韩旭.高校女篮教练利用选拔特长生受贿被处缓刑[EB/OL].(2009-11-25)[2009-12-22].http://www.gaokao.com/e/20091125/4b8bd56c6cfab.shtml.

[8] eada. 北方工大四位教师为发论文抄袭受到严肃处理 [EB/OL].(2007-01-16)[2009-12-12].http://edu.qq.com/a/20070116/000029.htm.

[9] 刘琦.贵大体育教学部两负责人同陷“抄袭门”[N].中国青年报,2012-08-20(7).

[10] 支戈壁.当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分析与对策[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2(4):97-99.

[11] 张建华.加强地方高校师德建设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9):70-71.

猜你喜欢
师德职业道德体育教师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司法职业道德》课的教学探讨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辅导员要做师德的楷模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