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本衔接”涂料高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3-08-15 00:44刘洪波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年7期
关键词:涂料技能人才

刘洪波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化工系,广东 佛山 528300)

目前,全国范围都在开展各种各样的教育改革试点,以解决现行教育体制下所存在的各种弊端[1]。“专本衔接”是江浙地区首先试行的一种改革形式,是指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专科层次在校生在校就读期间,学有余力,可同时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阶段学习和考试的一种新型自学考试。广东省今年试行的教育改革也叫“专本衔接”,但在内容和形式上二者却存在本质区别。前者是自学考试,而后者则是一种正规的大学本科教育,是在本科4年培育期内,将专科院校的技能教育有机融于其中的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方式。这种新的“专本衔接”的人才培养方式是大学教育的一种新尝试,可以有效弥补本科和高职高专办学中存在的不足,解决目前所遇到的2个主要问题:(1)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缺乏必要的实践技能,与社会的脱节,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2-4];(2)高职高专学生由于学制短,生源较差,基础薄弱,教学体系过于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基础理论以够用为主,导致毕业生的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很难适应工程师和设计师等岗位的需求,学生上升空间受到极大限制[5-6]。

本文就广东省准备试行的这种新型的“专本衔接”教育模式进行探讨,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应用化学专业(省级重点专业)和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涂料专业(省级示范专业)合作试点培养涂料高端技术人才为例,探讨其协同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以及教学管理等。

1 涂料化工行业的现状

专业设置及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紧贴地方产业的发展及趋势,与企业、行业合作能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趋势相一致的专业布局。据统计,全国现有涂料企业8 000多家,2007年到2010年涂料行业总产量分别约为649.2万吨、812.3万吨、930.5万吨、1 000万吨;利润总额平均每年上升19%;而广东省的涂料总产量为246万吨,占全国的22.79%,继续领跑全国。拥有“中国涂料之乡”称号的顺德,有注册涂料企业260多家,从业人员约3万人,培育了华润、嘉宝莉、美涂士等一批优秀的涂料知名品牌。对应用化工技术(涂料)专业毕业生需求量是巨大的。

“十二·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出台了产业结构调整目录,把工业产业分为3种: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其中水性涂料和粉末涂料被归为鼓励类,油性涂料被归为淘汰类。政府倾斜性政策的出台将加速推动涂料市场的分化:溶剂型涂料的市场份额将继续减少,环保节能及功能化涂料产品的增速进一步加快,市场份额逐步增大。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涂料方向)历经10年的建设、积累和提高,瞄准涂料行业培养市场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专业配套实训设备先进,师资的行业经验丰富,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但随着行业的转型升级,企业对毕业生在新产品的配方设计、工艺更新与开发等创新技能有更多要求,因此,要通过本科—高职协同培养涂料专业本科人才,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实施,充分发挥本科院校学科优势与高职院校完善的实训条件和广泛的企业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积极探索系统培养新型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制度,联合制定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确定学生在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培养具有高级技术技能的本科层次应用性人才。可以预期:“专本衔接”模式培养的毕业生不仅可以保证毕业生具有较宽知识范围和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能熟练掌握适应涂料化工行业的各种核心技能,满足涂料化工行业对技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新需求。

2 明确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4年制“专本衔接”围绕涂料核心技能为培养任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高职高专有较大区别。高职高专涂料培养人才的职业岗位群来自于涂料行业的各工作任务,分别为调色、生产、涂装、质检以及配方设计等,由于理论知识薄弱,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够,因此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以动手能力为主的调色、生产、涂装和质检等岗位,学生的职业上升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专本衔接”的涂料人才的试点将弥补和解决高职教育中所存在的不足,填补市场对具有创新能力的涂料人才的需求,帮助企业的转型升级。该试点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较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基础、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高外语水平,服务于涂料行业而不局限于涂料行业,具备深厚的化学化工领域基础知识和技能,对材料、食品和环境等轻化工领域有一定的了解,系统全面地掌握涂料行业的技术技能,尤其在涂料配方设计和工艺改进等方面具备较高素质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如何充分整合和发挥本科和专科的学科资源优势,是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本科院校师资力量相对雄厚,可以充分满足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任务,而高职在师资和实验、实训、实习条件方面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更具优势。因此协同培养中确定了“2+1+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前2年在本科院校完成基础理论课学习,第3年在高职院校进行专业课程教学和核心技能实训,第4年先企业实践半年,然后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地点(跟2个学校的教师在学校实验室做论文,或在企业进行技术开发)。这种协同培养模式将充分发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现有的“应用化学”省级特色专业和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重点培育院校重点专业及省示范专业的优势,使本专业学生学习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与技术的同时,受到现代工程师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出可以从事涂料研发、生产等以涂料行业为主要就业岗位的化工行业一线急需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4 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在明确“专本衔接”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应该加强课程研究与设计,整合课程内容,既要考虑到基础知识的层面,又要强化专业课与实践课的培养。

通过深入到广东地区涂料化工相关企业开展调研活动,确定新的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并与合作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完成涵盖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知识与技能要求、教学进度、考核标准、教学效果等内容的专业学习领域建设,构建基于典型的涂料加工、检测等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体现围绕行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革基础课。“专本衔接”教育是一种集合优势资源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必须突破本科和高职人才培养的传统思维模式的约束,进行创新设计。理论课程设置遵循“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拓宽基础知识范围的同时,强化在课程体系上的系统性和课程内容上对专业课程的支撑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基于这一原则,在具体的基础课程设置上,不仅有有机、分析等四大化学,还要强调数学、物理和电工技术等基本素质的培养,同时开设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与涂料的专业课程,并构成体系。

(2)重构专业课。创新型的技能人才不仅需要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同时需要具有超群的专业能力,才能适应快速变革的社会。在高职高专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专业课程理论上的深度和难度,在保证操作技能系统性训练的同时,减少了如涂装和调色等偏重动手技能训练的比重,增加了流变学基础等专业理论课程,进一步加强了配方设计与实训等核心课程和精细化学品分析等操作课程。

(3)突出实践课。“专本衔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突出实践课,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理论和实践脱离的倾向,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人才培养各阶段的认知规律,实践课程可以有序地分步实施,从一、二年的专业认知实习,到三年级的校内整周技能综合实训,再到四年级的校外企业实践和毕业设计。企业实践4年不断线,让学生的技能训练随着培养的进程逐步加强,让理论和技能在实践中不断融合和升华。

5 变革教学管理方式,变不利为优势

协同培养对人才培养带来诸多优势的同时,也给教学管理带来新的课题。如何做好两校、三地(2个学校和1个实习企业)的教学管理对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在教学上,每门课程可以分别由2个学校的2个教师共同担任,避免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脱节,同时还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在学生管理方面试行双导师制,每名学生自入学开始到毕业就被分配由2位导师在学业、做人、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等多方面进行指导,2位导师分别由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和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指定,其任务分工由双方协商解决。

6 结束语

“专本衔接”的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必将培养出行业急需的人才,达到互为补充,资源效益最大化的目标,解决了现有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在人才培养的弊端,填补了涂料行业急需人才匮乏,同时也增加了一种人才培养的新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References)

[1]刘尧.当前我国大学教育问题的症结与症解[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11,9(1):22-27.

[2]孙永清.关于高职高专“专本衔接”的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5(3):74-76.

[3]赵春元,李关民,王健文,等.高职专本衔接立交桥构建的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257-260.

[4]李志峰,梁世翔.高职专本衔接学制的类型与课程结构设计[J].教育发展研究,2002,22(12):42-46.

[5]何万宁.试析专业学位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对接[J].高教探索,2002(4):30-40.

[6]董大奎,陆瑞峰,匡月华.高职专升本教育课程衔接的实践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7(2):1-4.

猜你喜欢
涂料技能人才
“漆黑”竟然是一种涂料吗
人才云
自洁型涂料的研究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劳动技能up up!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秣马厉兵强技能
终结卷材和涂料之争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