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研究述评

2013-08-15 00:46胡若雪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助学研究者自学

胡若雪

(四川师范大学 成人教育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8)

学习支持服务最初产生于远程开放教育,1978年大卫·西沃特最先提出学习支持服务概念:“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是一种服务产业,它以满足服务产业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普适原则。”[1]而“我国自学考试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开放与远程学习体质,它既是一种集权的国家考试制度,也是一种开放的社会教育形态和终生教育制度,即以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为根本特征的开放与远程学习体制”。[2]这说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一种远程开放教育形式,而学习支持服务是远程开放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保证学习支持服务质量才能保证自学考试在师生分离的情况下正常运行。近十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在学术界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并有了对其展开的一系列研究。笔者在CNKI上以“自学考试”和“学习支持服务”为关键词进行精确搜索,发现在2002年—2012年发表的相关期刊论文共35篇,与自学考试相关的硕士论文14篇,博士论文3篇;以“学习支持服务”为关键词搜索,发现相关期刊论文共1 411篇;以“自学考试”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为关键词搜索,发现相关期刊论文共8 681篇。在著作方面,近十年来没有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的专著,但在部分以学习支持服务为研究对象的专著中对其有所论述,如周蔚主编的《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2005)。综上所述,学术界对“学习支持服务”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有比较充分的研究,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也有一定研究。

一、近十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研究的内容

近十年来,学术界对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的定义

对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的定义,研究者主要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对其进行阐述。如陈伟提出广义的学习支持服务是指教育机构及其相关单位为促进学习者学习而提供的一系列学术与非学术性的帮助活动;[3]余海明指出,“狭义的学习支持服务是指教育考试机构、主考学校、助学机构为满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需求提供的学习条件、学习环境、学习材料等各种学习资源及全方位的帮助与服务”。[4]除此之外,另一部分研究者从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构成的角度对其定义进行研究。如李盛聪、黎奕从学习支持服务的层次、内容、过程三个角度对其进行定义:从层次上讲,包括国家、省级、各学习支持服务机构提供的各种学习支持服务;从内容上讲,包括物质支持、资源支持、人员支持等;从过程上讲,包括考前咨询服务、学习过程中支持服务以及考试、毕业相关支持服务。[5]陈仁荣则从教学过程(纵向)、教学要素(横向)两个角度对其进行定义:教学过程学习支持服务包括“学前”支持服务、“学中”支持服务、“学后”支持服务;教学要素包括资源服务、学习过程服务、技能设施支持、管理服务。[6]

(二)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的重要性

1.对自学考试制度的重要性。马强等从自学考试性质出发对学习支持服务的重要性进行论述,指出自学考试是以个人自学为基础的社会化开放教育,通过社会化途径向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持服务是其最基本的教育影响,是自学考试成为一种教育形式的而不仅仅为校外考试制度的必要条件。[7]余海明等从促进自学考试发展角度进行论述,认为建构自学考试学习服务体系对提高自学考试教育质量,促进自学考试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8]丁兴富从推进自学考试研究方面进行阐述:“这种实践层面教育教学助学自学活动及其功能的持续贫弱引起人们对我国自学考试是一种教育形态和教育制度的质疑,从而引发对自学考试本质属性的持续讨论和争论。”[9]

2.对学习者的重要性。对学习者重要性的研究,研究者从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者的特点两方面开展。在学习者学习过程方面,郭光明提出在考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上为其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能够维持考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最终能提高学习效果。[10]在学习者的特点方面,贾洪芳认为学生具有高异质性,对其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能使基础差异大的个体达到相应的培养目标。[11]还有研究者从学习心理学角度出发,认为自考学生学习成熟度低,学习支持服务对其尤为重要。

(三)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的缺陷

学术界认为当前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还存在一些缺陷,这些缺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上存在偏差。观念上存在偏差主要指部分办学单位对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的目的和功能认识上存在偏差或者对学习支持服务的具体操作上存在认识偏差。对于前者,以刘红为代表的研究者指出一些学校以“创收”、“营利”为目的,而忽略教学活动本身;一些主考院校既承担命题、评卷工作又进行助学活动,教考不分。[12]对于后者,贾洪芳认为,“自学考试的学习指导没有与助学活动充分结合起来。”[13]刘永浪、杨小东提出,“自学考试课程考试成绩以终结性考核成绩为依据,没有过程性考核”。[14]

2.管理体制不合理。李盛聪等从宏观上指出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管理体制的不合理:“我国的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管理模式是自上而下、单向的二元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自考助学机构的审批权与业务的指导、监督权分离……二是缺少相关规范、指导社会助学支持服务的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15]林金辉等从微观上指出,“助学机构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和评价机制”。[16]

3.发展不均衡。研究者主要从东西部发展、城乡发展、文理科发展、传统助学和网络助学发展不均衡这四个方面进行论述。魏成松等认为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区域发展不平衡。据全国考办统计,上海、天津、辽宁、浙江、湖北等地接受助学的考生较多,而云南、西藏有一半的考生“从不参加助学”或“没有考虑过接受助学”。[17]李盛聪等指出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工作主要集中在城市,而县、乡学习支持服务工作则开展较少,自学考试向农村、向基层伸展迟缓。[18]刘红等认为自考学习服务多以文科性质专业为主,而理工科专业因涉及到实验、资金和教材等因素增加了辅导工作的难度。[19]田颖等指出由于教学资源存在制作周期长、质量难保证、资源共享困难、网络教学资源的充足性与自学考试针对性的矛盾等问题,导致网络学习支持服务发展缓慢。[20]

(四)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对策

1.改变观念。首先,明确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的目的。王积重提出要坚持以考生为本,自觉主动地为考生服务,将以“考”为中心转化为以“学”为中心。[21]其次,在操作层面上,张华认为要正确理解自学考试“教考职责分离”的原则,在加强命题管理的基础上,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主考学校积极开展社会助学。[22]刘永浪、傅惠群等提出,“改革现有的自学考试实践环节课程考核的单一终结性考核方式,采取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评定课程成绩”。[23]

2.加强管理体制建设。李盛聪、黎奕提出应从宏观上加强管理:国家应当尽快修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尽早出台《考试法》,在法律法规上明确开展学习支持服务活动的各项方针政策,对学习支持服务的原则、内容、形式做出相应的规定,建立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时严格规定支持服务机构和考生的权利与义务。[24]丁兴富、李烁提出需从中观上加强管理:“设计并组织双轨制的社会助学体制。即在原有的社会助学单位提供分散的各自为政的助学服务的同时,建立并组织实施一个相对规范的合作共享的公共助学支持服务系统。这个公共助学支持服务系统应该有两大支撑:其一是建设一批认证合格的规范的助学中心,其二是建立一种全国统一的网络助学服务平台”。[25]曾妍焱提出要从微观上加强管理:“在自考服务体系建设中,对每个工作环节、每项服务内容以及督促检查办法,都要指定管理制度、行为规范、工作职责及奖罚措施,确保自考服务体系建设及自考服务工作的管理完整规范,自成体系”。[26]

3.促进均衡发展。张华等指出为促进西部地区学习支持服务发展,全国自学考试办公室应根据西部地区不同的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大西部自学考试的管理力度和社会助学应用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资金投入,促进自学考试区域均衡地发展。[27]郭光明指出,要加快农村学习支持服务发展,“依托县(市)的教育教学基地和资源优势,建立县级助学中心,以县带乡,采用多种媒体、多种形式开展助学活动,帮助农村考生解决自学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助学中心建成之后,既可作为自学考试助学网的基层网点,又可作为其所辖乡镇的中心网站,成为支持农村考生学习的重要基地”。[28]施新秋强调要促进专业均衡发展,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将按专业与职业对口的狭窄口径培养转变为多适应性的宽口径培养,从按专业规格化的统一培养转变为因材施教的多样性培养,从知识传授为主的培养转变为以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29]在加强网络学习支持服务发展上,马尚玮提出要建立从国家到地区的全局性网络助学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国家考试中心设立或指定专门机构和人员,统筹网上自学考试助学辅导系统的建立工作;国家考试中心需在300多所主院校中统筹,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制作教学辅导内容,让大家共享。[30]

二、近十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观点雷同,创新性不够

尽管近十年学术界对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有了一定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如有研究者提出在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中应充分发挥民办专业自考院校的主力军作用,以解决主考院校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学习支持服务需求的问题;有研究者提出要建立自学考试校园文化以增加考生的向心力和提高自身素质。这些新观点的提出增强了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的研究活力。但在大部分论文中,有关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的研究大多千篇一律。以“自学考试”和“学习支持服务”为关键词的35篇期刊论文中,过半的研究者主要基于学习支持服务构成要素探讨如何健全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大多数研究者指出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存在思想偏差、管理体制不健全、城乡发展不均衡、网络学习支持服务发展缓慢等问题。从总体上看,学术界更加关注的是自学考试的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而对混合式学习和面授学习的支持服务研究较少。

(二)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第一,对一些本质问题没有探讨清楚。已有研究对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的本质问题探讨不够,如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其规律、特点是什么,我国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与国外开放大学的学习支持服务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等,这些都涉及较少。第二,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构不够完善。从教学过程来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主要是由“学前”、“学中”和“学后”学习支持服务组成。已有研究成果侧重于“学中”学习支持服务,而对“学前”和“学后”的学习支持服务一笔带过,一些重要问题没有涉及。例如,在“学前”怎样对学习者做学前诊断,以保证能够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提供合适的学习支持服务,如何实现学习者先前经验的转化,如何向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环境以帮助他们克服孤独感,在“学后”如何让学习者对服务的效果进行反馈,以不断改进学习支持服务的质量,并使学习支持服务与不同学习者的匹配性更强,等等。第三,在学习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如何维持自学考试生源的稳定以及减少学习者辍学率,如何保证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的质量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等等,以上问题都未被涉及。

(三)未厘清学习支持服务与社会助学的关系

目前学术界尚未将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与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关系厘清。有的研究者认为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和广义的社会助学提法虽不同但本质无异。有的研究者认为社会助学是学习支持服务的下位概念,指出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主要应体现在教材建设、强化社会助学工作、建立考生服务中心、自学考试校园文化建设四个方面。[31]有的研究者认为学习支持服务包含社会助学。还有的研究者未将这两个概念进行说明而直接在文章中混用。这样,不仅容易使研究成果论证不严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误导读者。

(四)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狭隘

首先,在研究方法上,总体来说偏思辨性。在以“自学考试”和“学习支持服务”为关键词的35篇期刊论文中大部分是理论分析,只有不到1/10的期刊论文属于实证研究,更忽略比较研究、文献研究、历史研究等研究方法。其次,在研究视角上,已有研究成果只有一篇论文是基于社会学的公共服务理论探讨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的创新,而其他论文均局限于教育学理论,忽视了相关学科对其影响。此外,研究者主要是从学习支持服务机构这一视角进行论述,只有少部分研究者从考生、自学考试这一视角进行论述。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的受限不仅禁锢了研究视野,限制了研究深度和广度,而且不利于对基本问题的澄清。

三、改进策略

(一)拓展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研究领域

虽然自学考试已经历经三十年,但直到近十年人们对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的关注才逐渐增加。我国研究者对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的功能、体系建构等做出了较深入的探讨,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的发展。但在实践操作中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研究者不能止步于前人的研究领域而固步自封。鉴于此,一方面应鼓励从事于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工作系统的工作者积极开展行动研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研究者应紧跟国外学习支持服务研究发展的步伐,将国外的新理论介绍到国内并进行批判性应用。

(二)提升研究者研究水平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以促进其发展,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需要培养一批专业性强、理论水平高的研究者。首先,提升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研究者的专业素养。由于从事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研究的多为自学考试学校或相关教育机构的工作者,他们具有实践能力强但专业水平较差的特点,因此,他们能够解决问题但很难将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所以一方面应定期为相关工作者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升研究水平;另一方面应鼓励科研突出的工作者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实现专业能力的提升。其次,国家应扩大成人教育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规模。由于成人教育学科建设时间短,全国成人教育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数量少,这样既不能满足成人教育研究者进一步深造的需求,也不能满足市场对成人教育专门人才的需要。因此,要增加成人教育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培养更多的成人教育专门人才。

(三)澄清社会助学与学习支持服务的关系

学习支持服务与社会助学虽然在定义上以及在自学考试实践中发挥的作用类似,但两者起源不同:学习支持服务起源于国外,最先用于远程教育而后传入国内嫁接于自学考试;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立于本土,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大力发展。不同的起源蕴含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导向。研究者应进一步从起源、发展、本质属性、特点、形式、功能、目的、侧重点等对两者进行深入研究,厘清两者之间的共性和异性,正确定位其对自学考试的作用及意义,以促进自学考试更好的发展。

(四)完善研究方法,拓宽研究视角

首先,在研究方法上,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研究者多是借鉴普通教育学和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方法对成人教育进行研究。但成人教育有其自身特点,研究者应增加成人教育研究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成人教育研究的理论方法,构建成人教育研究的理论体系。其次,在研究视角上,研究者不应只局限于教育学,而应结合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管理学等社会学科多方面地解读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研究者不能仅从自学考试教学机构角度出发,而更应从教育者、管理者、学生包括自学考试本身的多维角度进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深层次地分析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

[1]李亚婉.世界开放大学的现状分析与趋向研究[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109.

[2][9]丁兴富.我国自学考试的基本定位和本质属性[J].学术论坛,2007(6):24-28.

[3]陈 伟.成人高等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探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8(8):82-83.

[4][8]余海明.健全自学考试学习服务体系的措施——以浙江省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84-185.

[5][24]李盛聪,黎奕伟.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09(9):65-68.

[6]陈仁荣.江苏成人高等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现状况的实证调查与分析[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1-7.

[7]马 强.重视学习过程建立和完善自学考试社会化服务体系[J].辽宁教育研究,2006(11):43-44.

[10][28]郭光明.论自学考试学习支持体系的构建[J].现代远程教育,2004(4):27-29.

[11][13]贾洪芳.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习指导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116-117.

[12][19]刘 红.现代远程教育:四川农村自学考试学习服务的新视角[J].高等教育函授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56-59.

[14]刘永浪,杨小东,洪年芳.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探讨[J].教育学术月刊,2010(1):82-83.

[15][18]李盛聪,邵艾群.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相关问题的研究[J].成人教育,2011(10):64-67.

[16]林金辉,刘志平.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系统若干问题及对策[J].自考论坛,2007(4):49-52.

[17]魏成松,翟梅伶.我国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6):19-21.

[20]田 颖.试论自学考试网络助学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J].现代教育,2011(8):180-181.

[21]王积重.健全自考服务体系真诚服务考生[J].当代教育科学,2003(21):10-14.

[22][27][31]张 华.探析建立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体系[J].中国成人教育,2010(16):23-24.

[23]刘永浪,傅惠群,熊小梅.自学考试实践环节考核模式的改革与探讨——以江西省为例[J].中国考试,2011(7):42-46.

[25]丁兴富,李 烁.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和公共助学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再论将自学考试建成全球最大的开放与远程学习体系[J].开放教育研究,2008(6):9-12.

[26]曾妍焱.基于公共服务理念的自学考试服务体系的创新研究[J].教育与考试,2008(1):14-17.

[29]施新秋.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科学发展[J].成人教育,2010(1):41-42.

[30]马尚玮.试论基于Internet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络助学系统[J].电化教育研究,2002(5):54-57.

猜你喜欢
助学研究者自学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关爱·帮扶·助学
为助学一诺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