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状态的干预作用

2013-08-22 12:08老锦雄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抵抗针刺穴位

老锦雄 邓 聪

(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广东 佛山 528000)

肥胖的发生,除与不良生活习惯和遗传因素有关外,胰岛素抵抗是导致肥胖的最主要原因〔1〕。针灸治疗虽显示出良好的减肥及纠正IR的临床效果,但是防治肥胖、纠正IR的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本文通过针刺对肥胖模型大鼠进行治疗性干预,同时动态观察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的变化,阐明针刺治疗肥胖的作用机制,探讨其纠正胰岛素抵抗的机制,为针灸治疗肥胖提供实验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与饲料 选用健康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SPF级,体重200~250 g,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号:syxk(粤)2008-0001。动物合格证号:0099165。高脂饲料的配置:基础饲料50%,猪油23%,蔗糖15%,鸡蛋黄12%,广州市花都区花东信华实验动物养殖场提供。

1.2 分组与造模 在室内适应性喂养1 w后,随即数字表法选取10只,雌雄各半,用普通饲料喂养,作为空白组(CG);另外50只,雌雄各半,用高脂饲料喂养,喂养60 d,制作单纯性肥胖大鼠模型。大鼠的体重超过同期普通饲料喂养大鼠体重的20%作为单纯性肥胖症实验肥胖大鼠。

将造模成功的肥胖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G)、穴位组(AG)、非穴位组(NG),每组10只,雌雄各半。

穴位组:将大鼠捆绑于自制的固定器中,取中脘、足三里(双侧)、三阴交(双侧)穴位〔2〕,用0.25 mm ×13 mm 毫针刺约2 mm、7 mm、4 mm,平补平泻后,同侧穴位接通G6805-1A型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采用疏密波,采用频率5~10 Hz,强度以针柄震动引起穴位局部轻轻抽动为度,留针20 min,每日1次,连续进行1个月。

非穴位组:选取大鼠以上穴位旁开0.5 cm处的非经非穴点针刺,余加电、强度、时间等均同穴位组。

空白组、模型组:用同样方式每日将大鼠捆绑于自制的固定器中,捆绑时间同针刺组,以排除应激因素引起的实验偏倚,其余不作处理。

实验期间,每天观察各组大鼠摄食、饮水情况及活动状态。每周测量各组大鼠的体质量、体长,并据此计算Lee's指数〔Lee's指数=体重(g)1/3×103/体长(cm)〕,Lee's指数的大小反映大鼠体脂的含量。

1.3 标本采集及检测 造模成功后,取正常饲料组与高脂饲料组大鼠眼眶采血;实验结束后,各组大鼠禁食12 h过夜,次日各组大鼠经10%水合氯醛麻醉〔(0.3~0.4)ml/100 g〕后,摘除眼球取血,收集血液样本,分离血清,以3 500 r/min转速离心后取上清液,密封于-4℃冰箱内,备用。

血清用于检测INS、FBG、C肽值等指标。血清空腹葡萄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胰岛素测定采用ELISA法,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步骤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多个样本均数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两变量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 实验前8 w,饲养高脂饲料组大鼠体质量增加迅速,活动稍减少,毛色白中带油亮,较普通饲料组大鼠的粗糙,粪便较普通饲料组的黏、味臭。实验第9、10周,模型组大鼠活动明显减少,体型肥胖。第11、12周穴位组、非穴位组大鼠体质量增加减慢,尤以穴位组大鼠较明显。

2.2 各组大鼠体质量、体长、与Lee's指数 各组大鼠的体质量、体长与Lee's指数随着周龄增长而增加。第8周末,MG、AG、NG组的体质量与Lee's指数均较同周龄的CG组大鼠明显增高(P<0.05),表明造模成功;而MG、AG、NG组之间体质量与Lee's指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在第9周,穴位组、非穴位组大鼠的体质量与Lee's指数增长的幅度随着周龄增长而减少,而空白组无明显变化,模型组则继续增长。第12周末,即治疗结束后,穴位组与模型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但非穴位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各组大鼠的FBG、INS、ISI比较 针刺前,非穴位组、穴位组与模型组大鼠的FBG、INS均较空白组升高(P<0.05),ISI降低(P<0.05);而非穴位组、穴位组与模型组之间则无差异(P>0.05)。见表3。

表1 第8周末各组大鼠体质量、体长与Lee's指数比较(x±s)

与空白组相比:1)P<0.05,2)P<0.01;与模型组相比:3)P<0.01,4)P<0.05;与非穴位组相比:5)P<0.05,6)P<0.01

表3 第8周末各组大鼠FBG、INS与ISI的比较(x±s)

表4 针刺后各组大鼠FBG、INS与ISI的比较(x±s)

实验结束后,模型组的FBG、INS均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1),ISI显著降低(P<0.01);穴位组、非穴位组大鼠的FBG、INS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P<0.05),ISI升高(P<0.05);穴位组较非穴位组FBG降低(P<0.01),INS降低,ISI增高(P<0.05);穴位组各指标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后模型组的C肽〔(315.53±19.73)mmol/L〕较空白组〔(280.11±11.20)mmol/L〕高(P <0.01),穴位组 〔(289.84 ±18.66)mmol/L〕较非穴位组〔(295.31±19.29)mmol/L〕及模型组低(P <0.05,P <0.01)。

3 讨论

肥胖,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其病机在于脾虚为本,痰湿为标,治疗应以健脾利湿化痰为主〔3〕。《素问·调经论》日:“形有余则腹胀,泾溲不利;不足则四肢不用……形有余则泻其阳经,不足则补其阳络。”脾主肌肉,形有余则肥胖,脾与胃相表里,泻其阳经即泻阳明胃经,说明治疗肥胖病,应以泻阳明经为主,这为针灸减肥取脾胃经穴位以泻胃健脾奠定了理论基础。本实验选择中脘、足三里(后三里)、三阴交。脾为足太阴经,胃为足阳明经,二者同居中焦,承上启下,互为表里,脾主升清,胃主通降,系全身气机升降之枢;枢机通畅,则三焦条畅,枢机不利,则上下不宁。加上任脉理中焦,调升降。中脘、足三里健脾化湿,三阴交能调节三阴,健脾和胃,养肝益肾;如此配合运用具有健脾利湿,豁痰降浊之功,使脾胃功能健运,饮食水谷得以输布畅达,则身轻体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在促进葡萄糖摄取方面功能受损,导致一定量的胰岛素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低于预计正常水平。它不仅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脂质代谢异常等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且还存在于妊娠、肿瘤、感染等多种生理或病理中。针刺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是众多学者在研究针刺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等疾病的过程中发现的。本研究结果发现针刺可以逆转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的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而本文观察的C肽是一个颇具临床意义的重要指标,C肽是含31个氨基酸的多肽,它和胰岛素是胰岛β细胞以1∶1等分子分泌后进入门静脉血,经过肝脏时,C肽几乎不被摄取(<5% ~10%),而胰岛素大部分被肝脏所摄取,外周血中的胰岛素只代表肝脏释出的胰岛素量,所以测定外周血中的C肽可大体反映β细胞的分泌量〔4〕。临床上2型糖尿病早期表现为胰岛素抵抗,以高胰岛素血症为主,C肽也有所上升,而进一步发展至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时,胰岛素和C肽均下降〔5〕。本文结果提示针刺可显著降低胰岛素抵抗状态肥胖模型大鼠的血清C肽值,这可能与针刺具有良好的调节内分泌的作用有关。

1 曲 伸.2型糖尿病现代治疗进展〔J〕.上海医学,2010;33(8):731-6.

2 李忠仁.实验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255-6.

3 孟云凤,周美启.肥胖病针灸从脾论治〔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7):35.

4 王国洪,许瑞吉,张中书,等.血清C肽浓度测定临床意义探讨〔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6;19(1):15-7.

5 葛 军,俞春芳,孙卫东,等.不同空腹血糖状态人群的C肽值意义〔J〕.上海医药,2005;28(6):472-4.

猜你喜欢
抵抗针刺穴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夏季穴位养心
iNOS调节Rab8参与肥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