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基础日语教学中导入日本企业文化的方法

2013-09-04 08:16林晓卿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8期
关键词:山本日语单词

林晓卿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广东 广州 510850)

日语专业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方向是进入日资企业工作。但是这些在日企工作的学生却经常抱怨他们经过深思熟虑后认为正确的日语表达却往往让日本人听不明白,而日本人说的日语他们也总理解的很模糊。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传统的基础日语教学与现实的日本企业文化相脱节了。《基础日语》这门课程是高校日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由于本专业的学生基本上是零起点学习,因此这门课程显得尤其重要。《日本企业文化》通常是大部分高校为日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带有实践性质的课程。这两门看似是不同阶段不同学习目的的课程,但笔者在同步承担这两门课程的授课任务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它们其实是可以相连与互补的。特别是如果能将日本企业文化的课程内容导入基础日语课程中对于教师提高基础日语教学的实践性将有很大帮助。因此,本文尝试探讨如何在基础日语课程的词汇、语法与表达讲解中导入日本企业文化。

一、探讨导入方法

(一)在词汇讲解中导入

解释每一课出现的新单词通常都是基础日语教师教授新课文的第一步,这也是为学生接下来理解课文意思打好基础。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基本采取告诉学生每个单词的读音及其对应的中文含义,或是在此基础上造几个短语和与类似单词进行对比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往往会随着单词的增多而让学生失去对日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因此,教师将日本企业文化知识导入词汇讲解中既可以提升学生对于词汇学习的兴趣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其将来使用的必要性。例如对以下两个单词的讲解:

1.ホウレンソウ

2.相槌「あいづち」

「相槌」中文解释为附和、帮腔。这个词虽然写的是两个汉字,但是对于母语是汉语的学生来说光看这两个汉字不足以明白其含义,所以教师在讲解这个单词的时候一般都会从其原义入手。告诉学生在日语里「相(あい)」有“互相”之意,「槌(つち)」是“锤子”的意思,即这个词原本是指打铁的时候两个人互相配合你一锤我一锤地连续打,并且在现代日语中这个词常以短语「相槌を打つ(打帮腔、随声附和)」的形式出现。这样的解释详细具体也能让学生易于理解,但是学生却没能掌握在实际场景中该如何运用这个词所表达的含义,即教师忽略了教授学生「相槌を打つ」的方法。在日企与人交流谈话时为了表达自己在认真听对方讲话特别是听长辈、上司的讲话就需要不断地附和对方的话语。日语中最常见的随声附和就是「はい」了。这里的「はい」与要求答案为「はい(是)」或「いいえ(否)」的疑问句回答不同,而是表达自己在认真听对方说话或含有对对方所提的问题自己接下来会积极地做出回应的语气,如下面这个会话:

A:それから、鈴木さんの「冬の元気」という企画はどういうもの?(另外,铃木的“元气冬天”方案是怎么考虑的呢?)

B:はい。冬の季節に合う日本料理を募集するんです。(嗯,就是征集适合冬季吃的日本料理)

除此之外正式场合下还有「なるほど」、「そうですね」、「そうですか」、「その通りです」、「それは本当ですか」等之类的附和表达。擅于附和就等于擅于聆听,在日企工作中掌握这样的与人交流的方法可以顺畅地与人交流,润滑人际关系,让自己的工作进展地更顺利。这样学生通过「相槌」这个单词也学到了日企中与人交流的要点。

(二)在语法与表达讲解中导入

教师在讲授新课文时,解释完新单词后进行的第二步工作大体是对本课出现的语法与表达进行讲解。这一环节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日语的重点和难点,若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能适当导入与日本企业文化相关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从文化角度理解这种表达的原因,并逐渐适应和接受汉语思维向日语思维的转换。例如:

1.公司的人员称谓

当在公司接到客户打来的电话并要找自己的上司时会听到这样的问话:“すみません、山本さんはいらっしゃいますか?(对不起,请问山本先生在吗?)”

这时接电话的人可能会回答:“すみませんが、山本さんは今、出かけております。(不好意思,山本先生现在出去了)”。如果单从语法的角度讲回答的句子没有错误,但是却是不正确的,不符合日本人的表达习惯。这里就需要与日本的文化相结合来学习了。称呼自己所属公司或组织内部的人员,或与组织外的人谈话中提及本公司或组织内部人员时,在称谓上都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定。向外人提及本公司内部人员时,只称呼姓氏,不加头衔。所以“山本”后面不应该加“さん”,即正确表达为:“すみませんが、山本は今、出かけております”。这其中学生需要理解的就是日本企业文化中常提到的日本人的内外意识,即「ウチ」和「ソト」。这种内外意识不仅表现在行为上更突出地表现在语言表达方面。日本人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人讲话,都会以极强的内外意识处理好彼此的关系。集团内的人视为“内”,而集团外的人就视为“外”,对外的言行都要谦虚谨慎,与对内要区分开来。连日本著名的语言学家森田良行先生也不无感慨地说“日本真是一个内外有别的民族。”

2.观点表达

教师在向学生讲解陈述自己对某事的看法或人们对某事普遍持有的看法时,通常都会告诉学生要学会用“~といわれています”、“~と考えられています”这样的表达方式,而不要用类似“~といいます”、“~と考えます”的表达。单纯从语法含义的角度讲“~といいます”、“~と考えます”的表达在含义上并没错,但是“~といわれています”、“~と考えられています”的表达方式体现了这种看法并非说话人的主观判断,而是一种普遍常识,让听话人能更加接受说话人所说的内容。例如:“正しい敬語を使える人は本当に少ないといわれています(能够正确使用敬语的人非常少)”,句尾使用“~といわれています”可以表达出是人们普遍认为能够正确使用敬语的人非常少,而不是说话人自己的主观判断。之所以要这样来表达可以给学生导入日本企业文化中“暧昧的责任体制”这一特征。日本的集团都要求内部成员高度协调一致,大家行为统一,口径一致。这使得日本人产生一种暧昧的是非善恶观,他们为了追求和谐,往往不明确说“「はい」(是)”与“「いいえ」(否)”而说“「考え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让我再想一下)”。为了维护他们的集团制度,日本人尽量避免公开的对抗,各种不同立场不明确划清,对其中的区别也不作分析和阐述。表现在企业集团内部则是一种“模糊责任体制”,有责任共同承担或是明明知道责任者所在为了照顾当事人的面子而不明说,大家共同解决问题。再如“~ことになる”这个语法,教师在讲解时也可以将其与这一文化特征相联系进行说明。“~ことになる”有避开主观感想,客观描述事情的作用,可以使自己置身事外,不会涉及到责任问题,比起个人的感想和分析,听话者一般更注重事实的情况和信息。

二、结语

语言与文化是一体两面的有机结合,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文化又对语言有制约作用。学生在日语语言基础学习中如果脱离了其背后的文化将不能真正掌握这门语言。《基础日语》与《日本企业文化》这两门课也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学会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基础日语教学中适时导入日本企业文化常识对于学生将来的就业以及能更好地融入日本企业文化氛围有着重要意义。

[1]杨玉春,韩勇.走进日企[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2]唐磊.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中级上[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曾令明.论将日本企业文化引入商务日语课堂的原因和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7).

[4]张婷.将日本企业文化引入日语课堂的必要性[J].法制与社会,2008,(3).

猜你喜欢
山本日语单词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单词连一连
螳螂之夜
看图填单词
看完这些单词的翻译,整个人都不好了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
单词拾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