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治中的应用

2013-09-05 03:46秦巧娜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供血椎动脉内径

秦巧娜

(鹤壁市中医院功能科,河南 鹤壁 45803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是由于椎基底动脉系统循环障碍引起脑干、小脑、大脑半球后部等灌注区机能不全所致的症状,多发生于患有颈椎病和血管病的中老年人,是神经内科的多发病、常见病,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眼症及意识障碍等症状。该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011年7月~2012年7月住院的VBI患者治疗前后颅外段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进行对比观察,以探讨临床VBI的诊断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临床拟诊为VBI患者54例为疾病组,其中男32例,女22例;年龄51~81岁,平均(67.3±5.6)岁。主要表现为短暂反复发作眩晕、头痛或伴有短暂性黒朦。对照组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58~79岁,平均(67.5±5.6)岁,均来自鹤壁市中医院门诊体检并除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健康者。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加拿大UTLSONIX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视不同情况选用频率为7~14 MHz线阵及3.5 MHz凸阵探头,进行颅外段椎动脉双功扫描。患者取仰卧位,肩部垫高面向一侧,充分暴露颈部,显示椎动脉的起始段和椎间段,观察内膜和管腔,并测量内径(C5-4或C4-3);脉冲多普勒取样容积占椎动脉内径的2/3,θ角限制在50~60°,与血流方向一致,测量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阻力指数(RI)。疾病组经临床治疗1周后,重复上述检查。VBI的超声诊断标准[1]:VS < 35 cm/s、Vd < 10 cm/s、RI > 0.72;椎动脉狭窄的超声诊断标准[2]:轻度狭窄(2.0 mm < Φ≤2.8 mm),中度狭窄(1.0 mm < Φ≤2.0 mm),重度狭窄(Φ≤1.0 mm)。均由同一操作者完成对2组对象椎动脉血流监测和数据采集。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均数间比较采用 q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正常椎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对照组30例,椎动脉超声二维图像显示血管管壁厚度正常,动脉内膜面光滑,管腔通畅。左右两侧内径存在差异,其中左侧椎动脉优势者19例,右侧椎动脉优势者11例;彩色多普勒表现为椎动脉管腔充盈,血流方向与同侧颈总动脉一致;频谱表现为单向、低阻血流;VS为(43.74 ±10.08)cm/s、Vd 为(14.75 ± 3.25)cm/s、RI为(0.64 ±0.07)。

2.2 VBI患者超声检查结果 VBI患者声像图表现多种多样,其中形态主要变现为椎动脉管壁增厚、毛糙及斑块形成、内径变窄及闭塞。该组椎动脉狭窄者14例,均为单侧狭窄,其中轻度狭窄11例,中度狭窄2例,重度狭窄1例,疾病组中左侧椎动脉优势者36例,右侧椎动脉优势者18例。彩色多普勒表现为管腔内彩色血流信号暗淡,血流束变细甚或出现反向血流,频谱表现为收缩期峰值及舒张期波幅明显降低,波峰圆钝及低幅陡直,则提示VS、Vd减低,RI增高;内径和血流无异常者14例。疾病组治疗前后椎动脉内径和血流变化,见表1;疾病组中46例RI增高者治疗前后变化,见表2;内径和血流无异常者22例治疗前后变化,见表2。

表1 VBI患者治疗前后椎动脉血流的变化(±s)

表1 VBI患者治疗前后椎动脉血流的变化(±s)

注:对照组比较,1)P <0.05;与治疗后比较,2)P <0.01。

?

表2 内径和血流无异常的患者治疗前后椎动脉的血流变化(±s)

表2 内径和血流无异常的患者治疗前后椎动脉的血流变化(±s)

注:与治疗前比较,1)P <0.05。

?

3 讨论

VBI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缺血性疾病,主要发病原因是椎动脉硬化,因此,正确了解椎动脉的管壁情况、血流动力学特征,对VBI的诊断与治疗及疗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诊断VBI的“金标准”是动脉血管造影术,但由于属于有创检查,而且并发症较多,常常使患者难以接受。尽管目前诊断VBI的方法还有多种,如CT、CTA、MRA等技术,但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或副作用。而彩色多普勒检查不但可以观察血管是否有狭窄、硬化斑块等,还可以对血流进行定量测定,观察脑供血情况[3],同时超声还具有无创、可重复性、实时显像、低廉等特点,常作为临床椎动脉检查的首选项目及常规检查,并通过分析血流指标VS、Vd、RI及结合临床为诊断VBI提供客观依据。

该资料中比较疾病组与对照组可见,VBI的主要超声表现是:椎动脉内径狭窄及闭塞,VS、Vd降低,RI增高,并且以血流动力学指标更敏感。临床治疗主要是通过改善脑循环,增加大脑后部、小脑及脑干的血液供应,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也即增加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降低RI,而椎动脉内径变化往往不明显。该资料以左侧椎动脉优势者占多数,与文献报道一致[4],右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于左侧,程度也较左侧重,可能与左椎动脉起始低、靠近心脏等解剖特点有关。

临床上存在一些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而椎动脉内径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正常的VBI患者,该研究中有14例,通过同样改善脑循环,增加后脑灌注,发现症状明显改善,而且椎动脉的VS、Vd也明显升高。

总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颅外段椎动脉提供了一种无创、便捷、直观、定量的检测手段,能迅速了解血管的形态结构、走行及血流动力学信息,在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及疗效评估方面有重要意义。

[1]乙 芳,龚新环,杜 宁,等.彩色多普勒对椎动脉颈椎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8,14(11):47-50.

[2]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3]贾 琳,孙 力.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诊断[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3(11):106-107.

[4]朱丹丹,张炽敏,李 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治疗前后椎动脉血流的对比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8,24(6):519.

猜你喜欢
供血椎动脉内径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辣语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回回药方失荅剌知丸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疗效观察
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左心房内径的关系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
三芪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气虚血瘀型)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