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人格问卷调查分析*

2013-09-05 03:46张晓慧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贫困生医学生检出率

张晓慧

(河南卫生职工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随着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教育公平的高度重视,贫困高职生越来越成为学校和社会备受关注的群体。普遍认为贫困生家庭收入低,经济困难,经济压力可能导致其产生心理压力,长期的心理压力和不恰当的排解方式容易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1]。当前贫困大学生在高职院校所占比例逐年增加,总体人数较多,特别是高职医学生将来要承担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职业,他们的心理健康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本研究使用较适合大学生群体的UPI量表,调查分析某高职贫困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针对这部分特定人群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心理健康成长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河南省某高职医学院在校贫困学生135名,其中一年级70人,二年级65人;非贫困学生215名,其中一年级115人,二年级100人。根据本学院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与管理办法》,本研究将同时满足下列3项条件者界定为贫困生:①参加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②每月生活费低于250元;③自认为家庭经济状况较差。

1.2 方法

1.2.1 工具 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2]。UPI共64个问题,包括4个测伪题、4个关键题、52个一般症状题以及4个辅助题。UPI总分为56分,其评量标准分为3类。第一类为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①总分≥25分者;②第25题(想轻生)做肯定选择者;③辅助题中至少有2题做肯定选择者;④明确提出咨询要求者。第二类为可能有一般心理问题,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① 总分20~24分者;②第8、16、26题中有1题做肯定选择者;③辅助题中只有1题做肯定选择者。第三类为心理正常,即不属于第一、二类者。

1.2.2 程序 由课题组成员作为主试,按各班辅导员提供的贫困生名单,采用序号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被试,并将他们召集到一起统一施测。对非贫困生则采取在学校内整群抽样的方式,也统一施测。所有题目均以纸笔方式进行,采用统一指导语,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1.2.3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组间检出率的比较用χ2检验,2组间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高职贫困医学生与非高职贫困医学生三类诊断检出及构成情况[n(%)]

2 结果

2.1 高职贫困医学生UPI诊断基本情况 高职贫困医学生UPI总分为(11.56±8.97),非贫困医学生UPI总分为(11.55±8.68),虽然贫困生的得分高于非贫困生,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3,P>0.05)。表1显示,根据UPI的筛选标准,高职贫困医学生中,第一类检出率为22.22%,第二类检出率为26.67%,第三类检出率为51.11%,可能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高职贫困医学生(即第一、二类总和)占48.89%,而非贫困生为44.45%。贫困生与非贫困生三类诊断构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9,sig=0.253,P >0.05)。

2.2 主要项目回答情况 UPI量表的56个计分项目几乎涵盖了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所有烦恼。为进一步探讨高职贫困医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影响因素,对选择率在30%以上的项目及关键项目的回答情况进行了分析。表2显示,在选择率大于30%的项目上,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第22、57、44题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贫困生的选择率高于非贫困生(P <0.05)。

表2 选择率大于30%的项目上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回答情况的比较

表3显示,在关键项目选择上,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第8、16题选择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贫困生选择率高于非贫困生(P<0.01)。

表3 关键项目上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回答情况的比较[n(%)]

3 讨论

该研究显示,贫困生中属于第一、二、三类的人数比例分别是22.70%、26.49% 和50.81%,这与陈雯的报道基本一致[3]。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上述代表检出率或筛选率的数字理解为发生率[4]。事实上,根据UPI的操作规程,对于筛选出的第一类学生,还必须进行进一步的诊断以确定其是否真正存在心理障碍。因为有部分贫困生是因为明确提出咨询要求而被归为第一类的,他们仅仅是出于对心理咨询的好奇,其实并无实质性的心理问题。该研究表明,在UPI总分及三类诊断检出率方面,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因为本院招收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普遍经济条件较差,而且女生比例远远大于男生,生活在相对封闭单调环境中,没有为了异性吸引而带来的压力感;另外贫困其实是一柄双刃剑,既可击跨贫困生,也可以成为贫困生前进的动力,经济的窘迫,使他们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增强学习的动力。所以在该高职医学院穷困事实并没有在贫困生心理上形成太过深刻的标签[5]。

根据已有的研究[6],笔者将UPI测验的52个一般症状题分为躯体表现、神经衰弱与强迫症状、人际交往、情绪与性格四大类指标。从表2可以看出,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情绪与性格(第22、7、9、38、60 题) 、神经衰弱与强迫症状(第 52、28、14、44题)以及人际交往(第57、58题)上。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作为高职院校的贫困生,他们既没有天之骄子的优越感,觉得自己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大学生,更因为家境的贫寒、经济的拮据而缺少同龄孩子的那种幸福和满足感,生活在忧愁和困苦之中,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定位等方面有着与同龄孩子不同的感受。因为男生较少,学习和生活中都缺少男生一般具备的豁达开朗的影响因素,而且女性内敛、计较的特点在这里成为共鸣,所以这些医学女生在人际关系方面特别容易产生诸如强迫、焦虑、自卑、敏感、失落、不安等一系列负性反应[7]。

在选择率大于30%的项目以及关键项目上的回答情况方面,高职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基本一致,只是在第8题(自己的过去和家庭是不幸的)、第22题(爱操心)、57题(总关注周围的人)、44题(感到自卑)上,贫困生的选择率高于非贫困生,这说明,贫困生的家庭背景与非贫困生有较大不同,由于家庭在某些方面的不健全,使得贫困学生与一般学生相比有更多的事情需要操心。由于家庭因素是个体心理能否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影响源,因此,针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想取得实效,不能仅仅依靠心理疏导与调节,还必须深入到贫困生的家庭层面,综合运用多种心理与非心理的手段,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其获得更加充实的心理援助。另外,第57题和44题选择率高说明,贫困生总想通过与他人的交往获得认可,而现实的残酷让他们在对比过程中只能获得更深刻的自卑。所以今后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加强他们与自己过去对比,建立合适的自我意识观念,也就是要进行纵向对比,而非横向对比,这才可获得较高的成就感,以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所以高校教育工作者,除了采取多种措施在经济上对贫困生帮贫解困,在有关制度上进行改革外,还要用更多的关爱与尊重,坚定他们的信心,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在心理品质上发扬优势,克服不足,使他们在大学校园中健康成长。

[1]刘 浩.安徽省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形成原因及预防干预机制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1):168-170.

[2]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348-349.

[3]陈 雯,陈 新,王国平,等.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6):631-633.

[4]姜伏莲.地方高校新生UPI调查结果的比较与分析[J].心理科学,2004,27(2):483-486.

[5]王 雁,王春平,孙延超,等.贫困医学生心理健康、人格特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1):67-68.

[6]彭 丽,曾小云.医专新生UPI测查结果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4):454-455.

[7]赵 青,张荣烈.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4):135-136.

猜你喜欢
贫困生医学生检出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