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不同穴位治疗中度原发性痛经即刻镇痛效应比较

2013-09-10 07:31李昭凤高树中马玉侠
江苏中医药 2013年3期
关键词:中度原发性针灸

张 磊 李昭凤 高树中 马玉侠

(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临床上常将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能迅速止痛且疗效持久。本研究选取单穴(十七椎)组和多穴(十七椎、次髎、地机、三阴交)组在患者痛经发作时进行针刺,观察、比较针刺不同穴位对中度原发性痛经患者即刻镇痛效应。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课题自2006年10月起到2011年4月止。共568例患者分别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省中医院、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浙江省针灸推拿医院5家分中心。患者年龄17~33岁,月经初潮时间12~16岁,病程2~216月。采用中央随机系统进行分组,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68例患者分为5组,从中选取VAS读数≤60mm且≥40mm的患者作为中度原发性痛经患者共75例,分为单穴(十七椎)组39例和多穴(十七椎、次髎、地机、三阴交)组36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1993年版《中药新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2]制定的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拟定:妇女在经期或经前、经后(1周内),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为主症,伴有其他不适,以致影响工作及生活,且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

1.3 纳入标准

(1)符合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2)年龄17~33岁;(3)月经周期(28±7)d;(4)接受本疗法前1个月经周期未接受其他治疗,且治疗前2周内未服用止痛药、镇静药及激素类药物;(5)签署知情同意书;(6)VAS评分≤60mm且≥40mm。

1.4 排除标准

(1)哺乳期妇女;(2)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不适宜于针灸的其他疾病患者;(3)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4)参加本项临床研究的医务工作者。

1.5 剔除标准

已入组病例但符合以下之一者,予以剔除:(1)误诊、误纳;(2)无治疗记录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判断者:(3)治疗期间同时服用其他治疗痛经的药物者。

2 治疗方法

单穴组取十七椎,多穴组取十七椎、次髎、地机、三阴交。治疗由专人负责,在疼痛时进行。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后,按照“先阳后阴,先上后下”的原则进行针刺,针刺使用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出品),规格为(40~50mm)×0.25mm。十七椎直刺0.5~1寸,次髎、地机、三阴交直刺1~1.5寸。针刺得气后施行提插捻转泻法,留针30min,每隔10min行针1次,每次行针30s左右,连续治疗3d。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采用VAS法评定痛经腹痛的疼痛程度[3]。将疼痛程度用0~100mm,0表示无疼痛,100mm表示无法忍受的疼痛。受试者根据个人疼痛感受选择一个最能表示疼痛的数字。

3.2 指标观察时间

观察每个月经周期针刺前即时及进针后5min、10min、20min、30min 及 出 针 后30min、60min、120min的疼痛变化情况。针刺操作及疼痛评价由专人操作,且操作者与评价者分离。

3.3 统计学方法

3.4 治疗结果

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单穴组、多穴组从针刺5min后患者疼痛程度即开始明显减轻(P<0.01);单穴组与多穴组间治疗前后VAS读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单穴组、多穴组各时点VAS读值比较(±s)

表1 单穴组、多穴组各时点VAS读值比较(±s)

注:**与针刺前比较,P<0.01;##与针刺5min比较,P<0.01;△△与针刺10min比较,P<0.01;◇◇与针刺20min比较,P<0.01;★★与出针后 60min 比较,P<0.01。

时点 单穴组 多穴组针刺前即时45.48±7.4745.21±7.04针刺 5min 34.39±14.31** 30.33±15.42**针刺 10min 27.50±16.15**## 23.06±14.95**##针刺 20min 20.47±16.28**##△△ 17.08±15.15**##△△针刺 30min 17.00±16.55**##△△◇◇ 15.06±16.97**##△△◇◇出针后 30min 17.24±18.11**##△△◇◇ 18.77±17.60**##△△◇◇出针后 60min 16.66±18.06**##△△◇◇ 16.94±16.66**##△△◇◇针后 120min 16.24±19.58**##△△◇◇★★ 15.56±18.16**##△△◇◇★★

4 讨论

本项研究是针对针刺不同穴位对中度原发性痛经即刻镇痛效应比较的研究。选取月经的第1天痛经发作时进行针刺,从表1可以看出,中度原发性痛经患者治疗后无论单穴组还是多穴组针刺效应均从针刺5min即开始显现,并随着留针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强,且镇痛效应持续至出针后120min。单穴组与多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针刺十七椎单一穴位或针刺十七椎、次髎、地机、三阴交多个穴位对中度原发性痛经患者均具有明显即刻镇痛效应,且该效应具有临床意义;针刺治疗中度原发性痛经即刻镇痛可单取十七椎穴。据 IMMPACT (Initiative on Methods, Measurement,and Pain Assessment in Clinical Trials)推荐:应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1993:263

[2] 乐杰.妇产科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47

[3] Jensen MP, Karoly P, Braver S.The measurement of clinic pain intensity: a comparison ofsixmethods.Pain.1986,27:117

[4] Robert H.Dworkin, Dennis C.Turk, Kathleen W.Wyrwich,et al.Interpreting the Clinical Importance of Treatment Outcomes in Chronic Pain Clinical Trials:IMMPACT Recommendations.The Journal of Pain,2008,9(2):105

[5] 王启才.针灸治疗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55

[6] 马玉侠,衣华强,孙玉国,等.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取穴现状分析.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5):359

猜你喜欢
中度原发性针灸
小米手表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一清胶囊联合米诺环素胶囊治疗中度寻常性痤疮的临床观察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