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注射液联合川芎嗪粉针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2013-09-15 03:01
世界中医药 2013年2期
关键词:川芎嗪血瘀黄芪

王 权 李 靖

(1内蒙古中蒙医医院中医保健科,呼和浩特,01002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慢性严重并发症[1],糖尿病患者临床蛋白尿一旦出现,糖尿病肾病将持续不断地进行性加重与发展,肾功能进行性减退,最终导致肾功衰竭[2]。现代研究认为血流动力学异常、微循环障碍在DN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3]。笔者应用黄芪注射液合川芎嗪治疗DN患者6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选自2006年1月至2010年7月间我院(内蒙古中蒙医医院)就诊,符合入组标准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4例。入组标准:1)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及国际通用的Mongensen制定的糖尿病肾病IV期标准即尿常规化验蛋白阳性;2)所有患者均无心脏、肝脏等重要脏器障碍,无出血性疾病;3)无感染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肾病;4)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辨证为气阴两虚,兼有血瘀证。分组: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40~62岁,平均54岁;糖尿病病程7~10年,平均8.4年。对照组32例,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40~63岁,平均年龄52岁;糖尿病病程6~12年,平均8年。2组资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均在糖尿病教育和饮食控制的同时,按标准体质量计算每天摄入热量,总热量每天100 kJ/kg,蛋白质每人0.3~0.8 g/kg,诺和灵30R控制血糖在空腹≤8 mmol/L,餐后≤11 mmol/L,非ACEI类药物控制血压在125~165/60~90 mmHg之间。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成都九泓药业有限公司)40~60 mL加人生理盐水静滴,1次/d,川芎嗪粉针(哈尔滨三联药业)120 mg加人生理盐水静滴,1次/d,14d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不给予其他降脂、抗凝、扩血管的药物。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自动生化仪测定尿素氮(BUN),血肌酐(Cr),24h尿蛋白定量、纤维蛋白原(Fib)、胆固醇(Chol)、甘酰甘油(TG)。中医证候评分:中医症状分级及计分办法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对水肿、乏力、口干夜甚、腰膝酸软4项证候指标,按无、轻、中、重划分为0 ~3 分[5]。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比较 对照组治疗后BUN、Cr、24 h尿蛋白定量与治疗前相比有所下降,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经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各项指标都显著下降。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比较

2.2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各中医证候评分及总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水肿、口干夜甚评分及总积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在水肿、口干夜甚及总积分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s)

表2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中医证候 治疗组(n=32)对照组(n=32)治疗前 治疗后水肿 1.98±0.92 0.98±0.86*△ 1.95±1.00 1.67±1.08治疗前 治疗后*乏力 1.80±1.09 0.75±0.71* 1.69±1.15 1.59±1.12口干夜甚 1.82±1.01 0.58±0.64*△ 1.87±0.98 1.31±0.77*腰膝酸软 1.95±0.90 0.60±0.67* 2.00±0.86 1.87±0.80总积分 7.55±3.62 2.90±1.78*△ 7.51±3.69 6.44±2.92*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及治疗组未发生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完成整个疗程。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6]与脂质代谢紊乱、血液流变性、血小板功能、凝血及纤溶系统异常有重要的关系[7]。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消渴是一种病及多个脏腑的疾病,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且阴虚内热,耗伤津液,血行不畅,而致血脉瘀滞。《血证论·发渴》篇说:“瘀血发渴者,以津液之生,其根出于肾水……有瘀血,则气为血阻,不得上升,水津因不能随气上布”,是以发渴。可见,阴虚燥热,是消渴血瘀的主要原因,血瘀也是消渴的重要病机之一,消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也与血瘀密切相关。中医认为糖尿病肾病乃糖尿病迁延日久,耗气伤阴,五脏受损,兼夹痰、热、瘀等致病。发病之初气阴两虚,渐至肝肾阴虚;病情迁延,阴损及阳,伤及脾肾;病变晚期,肾阳衰败,浊毒内停;或见气血亏损,五脏俱虚。而气为血帅,气虚则无力推动血液运行,瘀血因而形成。“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素问·调经论》)。因此,气虚血瘀一直贯穿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们认识到,DN就是在糖尿病气阴两虚基础上,瘀血内阻,累及肾脏形成的,治疗应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原则,实验证明,活血化瘀药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黏稠度、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血脂的作用[8]。

在此病机基础上益气活血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时候就尤为重要了。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功能活血行气,现代研究发现其川芎嗪是川芎根茎中提取分离的生物碱单体,主要成分是四甲基砒啶,其药理作用在于能改善脂代谢紊乱和纤溶系统紊乱,改善微循环障碍,抗氧化、抗纤维化和拮抗钙离子等药理作用[9],因此对DN能降低尿蛋白,延缓肾衰的进展,保护肾功能。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有补气升阳,利水消肿之功。现代研究发现其主含多种黄芪多糖及皂苷。由扩血管、降血压、增加肾血流量、降低血小板黏附率、改善微循环、抗缺氧以及免疫调节作用等[10]。二药配伍,有益气活血之效,对改善肾血流,减轻或消除尿蛋白,保护肾功能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由此两种药物所制之中药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川芎嗪粉针具有相同的功效,既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又简化了用药方法,且无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医生重视。

[1]Rosolowsky ET,NiewczasMA,Ficociello LH,et al.Between hyperfiltration and impairment:demystifying early renal functional changes in diabetic nephropathy[J].DiabetesRes Clin Pract,2008,13(82Suppl1):46-53.

[2]郑法雷,章友康.肾脏病临床与进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83-84.

[3]王海燕.肾脏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423-142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61-390.

[5]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糖尿病肾病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试行方案)[S].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7(41):7-8.

[6]王海燕.肾脏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46.

[7]王海燕.肾脏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421-1422.

[8]陈朝霞,陈翔.益肾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36例临床观察[J].学会月刊,2000,18(7):54 -55.

[9]张鹤玲,张英.川芎嗪的作用机理与临床[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14(8):809 -810.

[10]罗永兵,赵春妮.黄芪治疗肾病综合征中西医作用机制的相关性探讨[J].国医论坛.2006,21(3):20 -21.

猜你喜欢
川芎嗪血瘀黄芪
Huangqi decoction (黄芪汤) attenuates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via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s in 5/6 nephrectomy mice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话说血瘀证
黄芪是个宝
川芎嗪治疗脓毒症的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血瘀体质知多少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的可行性探究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
28例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致不良反应应急处理措施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