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不同来源贝母类药材在中成药中的质量控制

2013-09-15 03:01陈梅梅苏金石
世界中医药 2013年2期
关键词:川贝母浙贝母贝母

陈梅梅 苏金石 李 玲 谢 铮

(湖北省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荆门,448000)

贝母为常用的化痰止咳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陶宏景谓之“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后至《本草纲目拾遗》始将之分为川贝母及浙贝母2种。目前,药材市场中贝母类药材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等多种贝母,容易导致混用、错用。因此,针对2010年版药典中收载的贝母类药材的来源、检测指标及测定方法、所含生物碱类成分及其含量等方面进行综述,探讨不同来源贝母类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为进一步制定完善贝母类药材在中成药中的质量标准提供借鉴及依据。

1 2010年版药典中贝母类药材来源、性味与归经及功能与主治对比情况[1]

2010年版药典中所收载的贝母为川贝母、伊贝母、平贝母和浙贝母。这4种贝母均来源于百合科植物,药用部位都为鳞茎。具体药用贝母来源植物、性味归经及功能主治规定详见表1。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4种贝母来源完全不同。4种贝母中伊贝母与平贝母的性味归经与功能主治一致,与川贝母类似,但川贝母还具有散结消痈的功效。另外,浙贝母性味苦寒在功效上与川贝母、伊贝母及平贝母有较大差异,偏重于清热化痰,可用于风热咳嗽;更有解毒散结的功效。

2 2010年版药典中贝母类药材鉴别及含量测定项目检测方法、对照品选用情况对比[1]

2010年版药典中所收载的贝母类药材鉴别及含量测定项目检测方法、对照品选用情况详见表2。由表2可见2010年版药典中4种贝母均采用显微鉴别、薄层鉴别法对药材进行鉴别检查,采用分光光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来源贝母类药材药材中所含生物碱含量进行测定。依据不同来源贝母药材选择匹配的对照药材及对照品进行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

3 贝母类药材中所含生物碱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及含量研究情况

3.1 川贝母中生物碱类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及含量研究情况 王曙等[2]采用两相滴定法测定各种贝母的总生物碱含量,结果表明川贝母的总生物碱含量范围在0.05% ~0.1%之间。马利琼等[3]采用两相滴定法测定川贝母中生物碱的含量,发现道地产区(如康定新都桥、康定沙德、沪定贡嘎山)含量较高;川贝母总生物碱含量达到0.08%;暗紫贝母总生物碱含量为0.04%;梭砂贝母总生物碱含量为0.07%;甘肃贝母总生物碱含量为0.05%。余江平等[4]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栽培川贝母总生物碱含量。发现栽培川贝母的总生物碱含量为0.199% ~0.246%。杜建红等[5]采用两相滴定法及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瓦布贝母中所含的总生物碱及西贝碱含量。结果表明野生松贝总生物碱百分含量为0.103%;西贝碱含量为0.103%。家种松贝总生物碱百分含量为0.148%;西贝碱含量为0.037 5%。家种青贝总生物碱百分含量为0.120%;西贝碱含量为 0.015 3%。刘晶等[6]采用 HPLCELSD法测定太白贝母及瓦布贝母中总生物碱及贝母辛含量。结果为太白贝母中总生物碱含量为0.047 6%~0.208 9%;贝母辛含量为0.017 3% ~0.037 6%;瓦布贝母中总生物碱含量为0.107 5% ~0.197 4%;贝母辛含量为0.023 3% ~0.052 8%。

表1 贝母来源植物、性味归经及功能主治对比表

表2 贝母类药材鉴别及含量测定项目检测方法、对照品选用情况对比表

3.2 伊贝母中生物碱类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及含量研究情况 王曙等[2]采用两相滴定法测定各种贝母的总生物碱含量,发现伊贝母的总生物碱含量在0.1%~0.2%之间。王振宇等[7]采用两相滴定法测定各种贝母的总生物碱含量,结果表明新疆贝母总生物碱含量在花期含量为0.10%,而果期为0.08%。

3.3 平贝母中生物碱类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及含量研究情况 王曙等[2]采用两相滴定法测定各种贝母的总生物碱含量,发现平贝母的总生物碱含量在0.1%~0.2%之间。王振宇等[7]采用两相滴定法在果期测定各种贝母的总生物碱含量,发现平贝母总生物碱含量0.17%。张爱武等[8]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平贝母中总生物碱含量,结果为0.236%。韩静[9]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平贝母及浙贝母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含量,结果为平贝母中贝母素甲含量0.001 83% ~0.004 66%;贝母素乙含量0.002 40% ~0.006 80%。

3.4 浙贝母中生物碱类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及含量研究情况 王曙等[2]采用两相滴定法测定各种贝母的总生物碱含量,发现浙贝母的总生物碱含量在0.1%~0.2%之间。马卫成等[7]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浙贝母的总生物碱含量,结果表明宁波樟村的含量为0.078 0%;江苏海安的含量为0.102 1%;浙江磐安的含量最高,为0.143 3%。张治针等[8]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了12种贝母总生物碱的含量。发现产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贝母如浙贝母含量较高,为0.204 4%。韩静[9]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了平贝母及浙贝母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含量,结果为浙贝母中贝母素甲含量0.032 33% ~0.120 50%;贝母素乙含量0.009 69%~0.080 29%。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以生物碱含量评价贝母品质,总生物碱含量排序由高至低依次为浙贝母、伊贝母、平贝母、川贝母[2]。其中,活性生物碱西贝母碱、贝母辛[10-11]存在与川贝母及伊贝母中,多作为指标性成分测定含量;川贝母与伊贝母比较,伊贝母所含总生物碱含量略高一些;不同植物来源的川贝母间进行比较,梭砂贝母、甘肃贝母所含生物碱含量略高。平贝母和浙贝母所含主要生物碱为贝母素乙、贝母素甲。平贝母与浙贝母比较,浙贝母所含生物碱含量更高。

4 讨论

综上所述,贝母类药材来源广泛,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及所含生物碱类成分种类及含量又各有不同,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法也各有特点。控制不同来源贝母类药材质量的化学方法多为薄层色谱法及含量测定法。测定贝母类药材中生物碱含量的方法有两相滴定法、分光光度法以及高效液相法。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多采用分光光度法。对贝母类药材中单一生物碱成分含量的测定多采用高效液相法,但由于西贝母碱、贝母辛、贝母素甲及贝母素乙的紫外灵敏度低,需要采用蒸发光散射法而不能用常规的紫外检测器进行检测。综上,提示控制中成药中所含贝母类药材的质量可考虑采用薄层色谱法及含量测定法。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收载的四种贝母中活性生物碱西贝母碱,而贝母素甲及贝母素乙主要存在于平贝母和浙贝母中。因此,在进行薄层检查时除了可以选用相应的对照药材进行对照外,还应以不同来源的贝母中所含活性成分作为对照品进行薄层检识考察不同贝母的特征性。例如:考察中成药中川贝母的薄层鉴别就建议考虑选用川贝母药材中的活性生物碱类成分西贝母碱、贝母辛等进行对照,以增强薄层鉴别的特征性及针对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及分析速度快的特点。采用这一方法测定贝母类药材中所含生物碱中某类单一成分的含量,必须选用相应成分作为对照品。在测定贝母类药材中总生物碱含量多采用分光光度法,采用该方法测定生物碱总含量,可以考虑选用市场上供应充足、价格较为低廉的生物碱对照品,而不用拘泥于选用不同类贝母药材中特征生物碱作为对照品。

还以川贝母为例,若建立含川贝母药材的中成药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则建议考虑选用川贝母药材中的活性性生物碱西贝母碱、贝母辛等进行对照;而采用分光光度法则可考虑采用常用的贝母素甲作为对照便能达到测定总生物碱含量的目的,即不影响含量测定的准确性,又降低检测成本,易于检验的及时进行。

总之,控制中成药中贝母类药材的质量时应依据不同来源贝母类药材各自的成分特点制定相应的薄层鉴别、含量测定等的质量标准,使制剂的质量标准更具准确性及针对性。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34,132,90,274.

[2]王曙,徐小平,李涛.川贝母与其他贝母类药材总生物碱和总皂苷的含量测定[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5):342 -344.

[3]马利琼,王晓铭,王化远.17个不同产地的川贝母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J].华西药学杂志,2001,16(1):60 -61.

[4]余江平,刘震东,王曙.分光光度法测定栽培川贝母中总生物碱的含量[J].中国药房,2010,21(15):1383 -1384.

[5]杜建红,王艳丽,姜玉.瓦布贝母的生物碱成分分析[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2,18(1):29 -33.

[6]刘晶,王曙,辛贵忠,等.HPLC-ELSD测定太白贝母和瓦布贝母中贝母辛的含量[J].中国药学杂志,2010,45(13):1032 -1034.

[7]王振宇,段咸珍,孙有略.裕民贝母生物碱的含量测定及薄层层析[J].中药通报,1985,10(10):32 -34.

[8]张爱武,王丽杰,钱丽丽.平贝母中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7,19(6):62 -66.

[9]韩静.中药贝母多样性研究及其质量考察[D].兰州:兰州大学.2009:31-37.

[10]Li SL,Lin G,Chan SW,et al.Existence of 5α - cevenine isosteroidal alkaloids in bulbs of Fritillaria L[J].Acta Pharm Sin,1999,34(11):842-847.

[11]Huang EX,Li CS,Xu DM.Studies on the alkaloid constituents of Fritillaria pallidiflora Schrenk[J].China J Chin Mater Med,1990,15:38 -41.

[12]马卫成,盛振华,戎建辉.不同产地浙贝母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7):1495 -1496.

[13]张治针,饶印保,范崔生.彭泽贝母等12种贝母的总生物碱含量测定[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3,5(2):15 -16.

猜你喜欢
川贝母浙贝母贝母
王莹作品赏析
中药止咳有川贝母
川贝母的量效关系及其临床应用探讨
言采其蝱说贝母
一株川贝母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产贝母类生物碱分析
浙贝母花总生物碱微波提取工艺的优化
浙贝母花与宁海白枇杷花配伍的抗炎及抗菌作用
电子舌技术鉴别川贝母粉及其掺伪品
浙贝母花配伍宁海白枇杷花的止咳化痰作用
HPLC法同时测定新疆贝母中3种核苷类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