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让生活更精彩
——首届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侧记

2013-09-20 06:17杨若雯
传媒 2013年10期
关键词:展区博会期刊

本刊记者 杨若雯

仲秋时节,金风送爽;江城武汉,万刊云集。

9月14日上午,在中西部最大、全国第三的展览场馆——武汉国际博览中心,首届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盛大开幕。展厅外,人头攒动,开幕式简短而庄重;展厅内,1.3万种海内外期刊在展会上亮相,近50万种图书文化产品参展。展会期间举办期刊传媒国际创新发展论坛、国际版权高峰论坛等系列论坛、专家讲座,以及汽车文化节、演武大会等各类文化活动100多场次。其间,共有30万读者前往展馆参观。现场销售、订货额达3.4亿元。参展单位共达成各类交易意向30多项,金额3亿多元人民币。三天的期刊盛宴,真正展现了我国期刊20年来的发展成就和中外期刊合作交流的成果,奏响了“期刊让生活更精彩”的办会主题。

阵容强大 展示特色

宽敞明亮的展馆里,1.3万种期刊“列队”接受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期刊人和读者的检阅。

组团参展,特色鲜明。对首届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解放军总政新闻出版部门高度重视,纷纷组团参展。每个展团的展区装修和参展品种,也都尽量体现团队特色。

作为东道主的湖北馆,极具荆楚风情。在中国的报刊业内,湖北以“湖北现象”扬名四海,展会上集中展示了“原产”湖北的11种“百万报刊”。《楚天都市报》《知音》《特别关注》《小学生天地》等发行量逾百万的报刊,是“书香荆楚、文化湖北”的典型代表,更造就了超过57亿元的年销售额,这些传奇性报刊在展会上自然吸引了读者的关注和驻足。

主宾省吉林也不甘示弱,以自身的“吉林现象”独占鳌头。不仅有《意林》《杂文选刊》《作家》《演讲与口才》《幽默与笑话》等大众熟知的期刊在展会上大放异彩,更有《社会科学战线》《中国老年学》《光学精密工程》等精品的学术期刊装点了吉林馆的独特风景。

在A2馆,一片军绿色的展区格外引人注目——这片壮观、庄严的空间就是解放军总政宣传部的展区。展区里展出了全军200多种期刊,其中包括《中国军事科学》《政工导刊》等军事指导类期刊和《环球军事》《解放军文艺》等军事文化类期刊。在展区的大屏幕上,观众可以观看军事演习的宏大场面,也能看到正在工作的战斗机、坦克等军事武器。身着军装的解放军、军绿色包围下的展台以及各色军事期刊的特别组合,打开了百姓深入了解军事和军事文化的神奇大门。

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光明日报社、经济日报社、《求是》杂志等党报党刊的展区同样是A2展馆的“重头戏”。这几家党报党刊社除了展示外,还开展了向读者赠阅报刊活动,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学术性出版单位也带来了别具一格的代表性期刊,令展区增添了学术气氛。儿童类期刊和医学养生类期刊展区的人气最旺,这些期刊针对性、实用性都很强,深受读者喜爱。

A3展馆展出了6000多种海外期刊和音像制品,丰富了展出内容。展会期间共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个国际知名出版机构、2000多海外嘉宾参加展会各类活动。

历史与现代的完美结合。进入A2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片极富历史感、被浅黄色调围绕的区域,这里是“故纸留香——中国期刊创刊号展区”。在这里,800多种期刊创刊号汇聚一堂,参会者能够看到整齐陈列的一本本时代感与沧桑感融合的期刊创刊号,久远的有1903年创办的《东方杂志》,还有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以及《庸言》《艺文杂志》等。而建国后创办的很多名刊如《人民画报》《人民文学》等的创刊号也都一一出现在展品中。最新的有2010年创刊的《社会与公益》,而被人熟知的如《读者》《意林》《格言》等大众期刊的创刊号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里,人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时光与书香拥抱的美妙;在这里,真正展现了期刊创刊号独特的魅力以及呈现出的历史和文化韵味。中国期刊协会《中国期刊年鉴》的主编段艳文是这些期刊创刊号的收集者,他从自己收藏的5000多种期刊创刊号中精选了800多种参展,他用现代期刊人应有的时代担当,用自己对期刊的诚挚热爱,在刊博会这个大舞台上演奏了完美的、令人难忘的乐章。

历史是珍贵的,而时代的车轮带着人们继续前进,新媒体带来的创新与求变是此次刊博会上期刊人关注的热点,在展区的布置和产品展示上更是这个热点的集中展现。不论是湖北馆三维实景的编辑部展示、期刊高山流水的瀑布、电子期刊的电子感应书,还是多个展区新媒体技术与多媒体杂志的结合、展台前陈列的平板电脑等等,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了科技给人们的阅读带来的巨大变革。在如今的科技时代中,人们通过指尖阅读期刊,传统的静态文字演变成为音视频结合的动态产品,刊博会把这样的变革与历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人看到了时代的发展为期刊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检阅成就 推选精华

刊界首次大检阅。刊博会是一场期刊盛宴,更是中国文化界的重要活动,此次活动从开幕到闭幕,始终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在期刊界形成了一次全面、立体的大检阅。

9月14日下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蒋建国到刊博会的现场参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甘荣坤、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等出席了上午的开幕式并致辞。蒋建国对刊博会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希望刊博会进一步总结经验、办出水平、突出特色。开幕式上,邬书林强调刊博会是推动我国期刊发展的盛会,他认为期刊是衡量一个国家文化发展和出版水平的重要标志,期刊人一定要发挥巨大作用,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上,放眼未来,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也正是由于自上而下的重视和推动,使得刊博会异彩纷呈,为期刊的未来发展铺就了坚实的道路。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解放军代表团也都派出强大阵容,由主管新闻出版的主要领导带队,他们与30万与会参观人员共同检阅和见证了中国期刊发展史上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期刊集中展示。

三大评选齐亮相。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期刊协会、人民网、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在刊博会这一重要的平台上,对报刊进行了总结和评选,并发布了推选结果。

9月14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了2013年中国“百强报刊”入选名单并进行了颁奖,《参考消息》等99种报纸入选“百强报纸”,《人民画报》《瞭望》等100种期刊入选“百强社科期刊”,《地球物理学报》《IT经理人杂志》等100种期刊入选“百强科技期刊”。

2013年度最受读者欢迎的50种期刊评选活动是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指导下,由中国期刊协会主办、人民网协办的,此次活动目的在于充分挖掘期刊潜力,提高期刊的社会影响力。从7月9日开始的网上投票中,网友踊跃参加,并最终与专家的意见相结合评选出此次获奖期刊。《车主之友》《读者》《当代》《第一财经周刊》《疯狂英语》《家庭》《中国新闻周刊》等涵盖多个方面的期刊进入名单内,这不仅是对优秀期刊的肯定,更是期刊对读者的生活、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帮助与影响的体现。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发布了2013年度报刊、期刊邮政发行排行各50强。报纸50强包括《参考消息》《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环球时报》等;期刊50强包括《读者》《特别关注》《特别文摘》《求是》《故事会》等。榜单是根据邮政企业的发行数据,综合了发行量和流转额两个关键指标,按照综合得分而得出的结果。

对于三大评选活动的亮相,邬书林表示这是引导报刊业提高出版质量、加强品牌建设、明确功能定位、提升整体实力的重要参考和展现,他对进入榜单的优秀报刊给予赞扬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深入探讨 共谋发展

让我们的视线由刊博会热闹的展厅转移到装修典雅的武汉洲际国际会议中心,20多场论坛和研讨会在这里举行。

共谋期刊发展未来。在开幕式后,在这里举行了此次刊博会的重要会议——2013期刊媒体国际创新发展论坛。中外媒体的精英共聚于此,共同探讨了新形势下期刊媒体的发展之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出席论坛并演讲,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尹汉宁致辞,会议由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主持。

论坛上,邬书林对改革开放以来期刊的发展情况和成绩进行了总结,并在新形势下为期刊发展指明了道路。他强调,中国期刊要准确把握态势,清醒分析已有的成绩和优势,把期刊的创新发展落到实处;要全面把握期刊社会功能,以全新的理念推动我国期刊业的繁荣发展。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刘建生对中国期刊发展所面对的三种趋势进行了系统的阐释。石峰针对新形势下期刊和传统纸媒面临的挑战提出:期刊人要做到从加强分类指导入手,营造新的期刊生态圈;从行政管理改革入手,推动期刊全行业改革;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做强做大期刊业;从增加投入入手,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他认为,抓住机遇,逆流而上,“落叶仍有可能向上飞扬”。

本次刊博会举行了为期两天的论坛,9月15日分别举办了期刊经营创新论坛、新媒体发展论坛和数字出版论坛等三个分论坛。在三个分论坛上,都有业界的精英人士参与讨论,他们从自身的经验出发,为中国期刊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动力。

国内外办刊思想大交流。刊博会是中国期刊界的大聚会,也是中国与国际期刊界交流的重要桥梁。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上,来自德国、英国、美国、韩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期刊界、新媒体界知名人士参会,在这里,他们与中国期刊业界人士进行了深入的、精彩的思想交流。

在期刊媒体国际创新发展论坛上,VDZ德国期刊出版商协会CEO史蒂芬·斯切尔泽提出了令期刊人振奋的思考:由于新媒体强大的影响力,传统期刊的境况受到明显干扰。我们要守住传统媒体自己的底线,不要让数字化媒体弄花了眼。虽然移动阅读的方式发展得非常快,但却没有相应的营收,没有获得一定的利润而进行投入是不可持续的,也是不可能成功的。平面媒体是打造一个品牌非常好的渠道,因此千万不要丢掉平面媒体这一优势。

在15日举行的新媒体论坛上,来自牛津大学路透社研究所的Martha L STONE对现今数字媒体趋势和媒体大数据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使与会嘉宾对世界新媒体研究有了新的认识。她分别从近年的智能手机上网比例、全球网络流量、移动终端上的视频发展、全球电子商务购买比例、社交媒体不同性别与不同年龄的参与程度、平板电脑的销售6个方面进行了阐释和说明,证明了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同时她还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而谈到传统媒体应如何解决技术问题以应对新媒体的挑战时,英国出版科技集团CEO乔治·卢塞斯认为,技术公司应提供给传统媒体一个架构、一个平台,使出版商能够应对一个比较快的出版环境。出版有美好的未来,出版方面的大变化让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而现在技术的应用也能够把平面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变得更加细化。而对于杂志行业的创新,他的观点是,要把大的内容切成小的片段,然后在未来反复使用。杂志要找出自己专注的领域,而从内容细分化上来看,输入似乎比输出更重要。通过对内容的细化,纸媒的未来很光明。

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交融的重要转折时期,国内和国外的刊届嘉宾们在会上深入的思想交流,为期刊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有价值的参考。

9月的湖北武汉褪去了盛夏的灼热,天朗气清,但刊博会上嘉宾和参观者的热情仿佛仍在火热盛夏。书香荆楚,刊博会让人们见证了期刊的历史与发展,感受到了期刊的魅力;文化湖北,刊博会不仅让人们对湖北这个“期刊大省”有了更新一层的认识,更使得全国上下的期刊人总动员,真正地去实践“期刊让生活更精彩”的宣言。中国期刊交易博览会永久落户湖北,这个期刊人乃至全国人民的文化盛宴,在异彩纷呈中起步,更将在万众期待中蓄势勃发、蒸蒸日上。

猜你喜欢
展区博会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原辅材料展区:功能提升,绿色环保
卫生用品展区:产品多样化、细分化,创新趋向于提升使用感受
生活用纸展区:用心呵护,打造精致之美
聚焦“丝博会”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期刊问答
阅读之美 摄于第29届书博会
直企首探进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