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施护促进腹泻患儿康复的效果观察

2013-09-30 03:35
中国临床护理 2013年4期
关键词:温灸扶阳香附

陈 芳

腹泻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小儿腹泻易发于夏、秋季节,常因喂食不当、内伤乳食、感受暑湿而损伤脾胃,致脾胃对水谷之腐熟运化功能失调,水谷不分,下迫大肠,则成泄泻。泄泻可分为寒、热、虚、实证。笔者对我院2009~2012年收治的腹泻患儿进行中医辨证施护,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11月-2012年5月在我科就诊80例腹泻患儿,年龄4个月~5岁。男44例 女36例,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风寒泻22例、伤食泻28例、湿热泻14例、脾虚泻9例、脾肾阳虚泻7例。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依据证候特点,结合患儿特征,依据患儿的病因、临床表现,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

1.2.1 一般护理

病房保持清洁、干燥、通风、阳光充足、安静,保持病房温度24~26℃、湿度55%~60%。做各项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1]。

1.2.2 辨证施护[2]

1.2.2.1 伤食泻

以运脾和胃、消食化滞为调护原则。①严格控制饮食,禁食6~12h。腹泻好转,可进食稀米汤或焦米稀粥。忌食生冷瓜果。②按伤食不同给予单味中药煎服,以帮助消化。伤于肉类,煎服焦山楂15g;伤于面食,煎服炒莱菔子10g,麦芽15g;伤于乳食,煎服麦芽15g;伤于谷类,用鸡内金、神曲、谷芽各10g煎服。③腹痛、腹胀者用掌心顺时针方向均匀按摩腹部5~10min,手法宜轻。④推拿。清大肠、揉板门、补脾经、运内八卦各2~3min。⑤由香附、乌梅、龙牡、川芎、玄胡、细辛各30g碾末,用凡士林膏调匀,平抹于4层纱布敷于肚脐上,1次/d。

1.2.2.2 风寒泻

以疏风散寒、化温和中为主。①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瓜果。喂食热米汤、稀粥、烂面条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并可用生姜3g,红糖6g煎汤服用,以温中散寒、止泻止吐。②若伴有伤风咳嗽、发热外感者,应卧床休息,运用扶阳罐温灸腹部神阙、中脘、关元、天枢(两侧)、大椎、肺俞等穴。以皮肤发红为度,时间8~10min。③腹痛者,用止泻止痛膏敷脐。

1.2.2.3 湿热泻

以清肠解热、化湿止泻为主。①密切观察患儿大便性状、次数,注意患儿神态、表情、皮肤弹性、前囟及眼眶有无凹陷、饮水量和小便情况。②发病初即腹泻、呕吐的患儿,应暂禁食,根据病情轻重确定禁食时间,最长不超过2d。母乳喂养者继续哺乳,暂停辅食。③暴泻高热、湿邪郁蒸及阳液损耗过多,导致化火入营且体温在39.5℃以上者,可用35%酒精擦浴,壮热者可用维生素B1注射双侧足三里或天枢穴,呕吐者针刺内关穴等。可服用淡茶、淡盐汤、橘子水。④推拿。清大肠、清小肠、推下七节骨、退六腑各100次,补脾、运水入土各300次。⑤香附、乌梅、龙牡各30g碾末,用凡士林膏调匀,平抹于4层纱布敷于肚脐上,1次/d。

1.2.2.4 脾虚泻

以健脾益气、助运止泻为主。①加强饮食护理,取薏仁、山药、扁豆、红枣煨粥,宜热、软、少量多餐,不宜过饱。②注意腹部保暖,运用扶阳罐温灸腹部。③推拿:补脾、补大肠各200次,推上七节3min、按揉足三里、三阴交、龟尾各2~3min,按摩腹部5~8min。④捏脊5次,最后捏三提一 。提拿胃俞、脾俞等。⑤自汗、盗汗者用香附、乌梅、龙牡、五倍子各30g碾末,再用凡士林膏调匀,平抹于4层纱布敷于肚脐上,1次/d。

1.2.2.5 脾肾阳虚泻

以温补脾肾、固涩止泻为主。①泻后用五倍子6g水煎洗肛门,预防红臀发生。脱肛者用石榴皮10~30g煎水熏洗肛门,避免使用不透气尿片。②久泻不止者,运用扶阳罐温灸腹部、背部肾俞、脾俞,可适当延长温灸肾俞、脾俞时间并加压,至皮肤发红为度。③捏脊、推拿、敷脐同脾虚泻。

1.3 疗效评定

治愈:大便成形,全身症状消失,大便镜检无异常,病原学检查阴性。好转:大便次数及水份减少,全身症状改善,大便镜检脂肪球或红、白细胞偶见。未愈:大便次数及水份未改善,或症状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运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观察组康复效果好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2组患儿康复效果比较 例(%)

3 讨论

辨证施护能从整体上调节人体的脏腑、气血及阴阳,通过中药内服、外治、推拿的传统方式调节患儿机体酶的活性,增强细胞的免疫力,改善小肠的吸收功能,腹泻脱水患儿能迅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从而减少输液次数及输液量。本组病例通过正确辩证并根据不同证型,做出护理诊断,制定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疗效好于对照组。辨证施护不仅能为患儿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而且在提高疗效和护理质量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1] 张芳芳,何贵蓉.小儿腹泻的护理进展.护理研究,2006,20(8B):2077-2079.

猜你喜欢
温灸扶阳香附
扶阳罐疗法临床研究进展*
隔姜灸治疗冻疮效果好
马氏温灸传承基地落户朝阳传统中医将更多回归
温灸加推拿法治疗腰椎术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扶阳针灸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
七制香附丸加味治疗卵巢囊肿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治胃寒痛
从“扶阳”论治强直性脊柱炎
基于扶阳思想对胃脘痛中医各证型分布的探讨
治胃寒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