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民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3-10-22 05:01杨小玲
财经问题研究 2013年6期
关键词:农民收入农村金融协整

杨小玲,陈 昆

(南京审计学院 金融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5)

自1997年中央开始实施农村结构调整推动农民收入增长方案,特别是随着中央2004—2013年连续10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农民收入得到较大提高。以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为例,由1997年的2 090.1元增加到2011年的6 977.3元,增长了2倍多。但与收入大幅增长相对应的农民收入内部差距不断扩大,如2011年我国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为0.3949,正逼近0.4的国际警戒线。“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农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不利于城镇化进程的有序推进,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故有必要在探讨收入增长的同时,研究如何有效缩小收入差距。国内学者对农民收入差距扩大从理论和实践上做了较多研究,并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1-2-3],但较少从农村金融的角度来探讨农民收入差距。故本文将在探讨相关文献综述及中国实际发展的基础上,构建农村金融对农民收入差距的理论和实证模型,并针对所得出的结论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农村金融深化与农民收入的文献综述及在中国的实践

1.农村金融深化与农民收入

现有理论研究成果大多集中于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收入增长的影响。如Darrat[4]利用中东三个国家的数据实证表明,金融深化对于一国经济增长而言是最为关键的要素。Levine[5]的研究表明,通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两个渠道,金融的分散、预售和配置资源等功能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此后,Levine[6]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长期中金融深化能促进居民收入增长,进而可以扩大内需,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季凯文和武鹏[7]的研究结论认为,我国农村金融深化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但对农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够明显,所起的效果目前而言并不显著。但金融深化对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深化对收入分配、减少贫困的影响上,且得出的结论不一。如Greenwood和 Jovanovic[8]的金融深化与收入分配服从倒“U”型关系论,Clarke等[9]的研究都认为金融深化能降低收入分配、减少贫困差距、有利于基尼系数下降。

针对我国农村金融深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农村金融深化程度的探讨。国内学者最早将金融深化理论应用于我国农村金融领域的实证研究是徐笑波和邓英淘[10],首次使用“行社存款”与“农村国民收入”之比来衡量我国农村金融深化的程度,并通过图示分析了二者的变化规律。张兵等[11]运用FIR(金融资产相关率)指标来检验我国农村金融深化程度,认为我国农村金融深化进程落后于全世界平均水平25年,落后于全国整体水平十年左右。尹晨等[12]认为我国农村金融深化经历了初次金融深化—金融浅化—金融再深化三个阶段。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于农村金融深化所做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但研究仅限于银行这个层面,而较少涉及到农业资本市场、农业保险市场。一般来说,金融深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包括金融机构设置的纵向延伸(即打破地域界线,按经济发展需要设置机构),而且更重要的是还包括金融机构业务的横向拓展(即根据金融市场不断出现的新需求提供金融服务)。同时以往研究较少关注农村金融深化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即同时对农村收入增长和农村差距的影响。故本文主要从广泛意义上的农村金融深化,即从银行、资本、保险市场来探讨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民收入差距影响进行实证研究,以期进一步探讨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为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2.农村金融深化在我国的实践进程

农村金融深化强调数量和质量的统一,强调内涵与外延的统一。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农村金融作为推动农民收入增长的一个重要力量,近年来存量和增量改革上都得到了较快发展,农村金融得到进一步深化发展。本文所指的农村金融深化,主要涉及到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发展。具体来说,在农村银行业领域,农村信用社仍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主力军。自2003年深化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试点以来,取得较大进步,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做出了重要贡献。截至2011年底,农村信用社共有7.7万个机构网点,76万从业人员,提供了全国77.4%的农户贷款,承担了76%的金融机构空白乡镇覆盖任务工作[13]。在进行存量改革的同时,农村银行业的增量改革也在有效进行。据银监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9月末,全国已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858家,其中村镇银行799家,且大部分设在中西部省份。它们对缓解农村金融服务不足、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强化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等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直接融资资本市场上,自1993年资本市场开始作用于农业发展开始,一部分农业类企业就分享了上市带来的资金和发展机会。改革开放特别是自1998年以来,我国证券业也开始逐步利用资本市场为农业、农村工作服务,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根据证监会披露的相关信息统计,截至2012年8月底,沪深两市共有农业类及农产品加工上市公司 (包括食品、饮料、木材、家具、纺织品、纸类品加工)260家,占比10.49%;总市值1.67万亿元,占比7.99%[14]。

农村保险市场也实现新的发展与飞跃,农业保险增长的质和量方面均有较大提高。从宏观层面上看,1997年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仅为5.7亿元;2007年突破50亿元大关,达到53.3亿元;2011年底,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到173.8亿元[15],为1997年的三十多倍。

二、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农村金融深化影响农民收入差距,主要是通过资本积累影响农村经济和农村经济推动农民收入来实现的,收入分配中由于要素积累的程度不同,会有不同的差距。即其作用机制是:“农村金融深化—农村资本积累—农村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增长/农民收入差距”

本文借鉴刘铱[16]的分析模型,研究模型基础是柯布—道格拉斯生产 (C-D)函数,即:

其中,Y是农村居民人均收入,A为参数(符号不定),L是劳动投入,K是资本因素,α和β分别为劳动和资本对经济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根据本文的研究,假设劳动投入为一定量,对经济增长起推动作用的主要是资本积累。而资本来源渠道主要为两种,即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上的直接融资 (Ki)和银行市场的间接融资(Kδ)。而农村金融深化也主要是来自于两个方面,即直接融资市场和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对式 (1)可进行扩展,可得到:

联立方程 (1)和 (2),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可变形为:

其中,α,β,γ分别表示劳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对人均收入增长的贡献作用,且α+β+γ=1,并都大于0。本文主要探讨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故对上式Ki和Kδ进行求导,以分析其影响。

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直接融资β和间接融资γ的系数。而本文主要想探讨农民收入差距,借鉴胡宗义等[17]的指标设计,主要通过构建收入增长模型和收入分配模型来考察。

1.收入增长模型

为了证实农村金融信贷深化、直接融资深化和保险深化对农村收入的数量差距——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RI)的影响效应,本文构建了如下计量模型:

2.收入分配模型

为了证实农村金融信贷深化、直接融资深化和保险深化对农民收入的分配差距——基尼系数(GENI)的影响效应,本文构建了如下计量模型:

其中,ut为随机误差项。

三、指标选择、数据来源与实证过程

1.因变量的选取

在衡量农民内部收入状况的度量指标上,考虑到收入差异既有纵向差异——总体收入差距,也有横向差异——收入分配差距,本文拟采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农村内部基尼系数两个指标来衡量。

(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RI)。该指标采用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数据衡量,在数据处理上,用1990年等于100的CPI进行平减,该指标用来反映农民收入的整体水平。

(2)农村基尼系数 (GENI)。该指标主要来源于《中国住房调查统计年鉴》,该指标用来反映农民收入分配差异状况,基尼系数在0和1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而数值一旦超过0.4,则显示贫富差距较大。

2.自变量指标的选取

根据本文研究的需要,本文所确定的农村金融深化指标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

(1)农业信贷深度 (load)=农业贷款/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即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之比来反映,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系统。

(2)农业保险深度 (insurance)=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业保险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通常,人们衡量保险发展水平和社会作用的主要指标是保险深度,即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鉴于本文研究的目的,本文设定农业保险深度指标,即农业保费收入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之比。鉴于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保险业务于1982年恢复。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

(3)农业直接融资深度 (stock)=农林牧渔业所属上市公司市值总额/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本文依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将农业类上市公司定义为广义范畴,包括农林牧渔业。由于我国农林牧渔业公司上市较晚,加之1997年开始中央逐步重视“三农”问题,同时为增强实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避免出现金融数据的结构性断点问题,本文将各样本的时间跨度确定为1997—2011年,各变量的描述性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

3.实证检验过程

(1)变量平稳性检验

在进行分析之前,首先需要检验变量序列的平稳性,若非平稳,则检验它们是否为同阶单整序列,进而检验其是否存在协整关系。根据SIC信息准则选择趋势项和常数项是否存在最优滞后阶数,采用不同类型的ADF检验分别对上述分组变量以及它们的一阶差分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单位根检验结果

从表2可知,变量 lnRI、lnGENI、lnload、lnstock和lninsurance并不是都在5%的临界值下是平稳序列,但它们的一阶差分,即△lnRI、△lnGENI、△lnload、△lnstock和 △lninsurance都是平稳单整序列,可进行下一步的协整检验。

(2)协整关系检验

在前面单位根检验的基础上,本文采用EG二阶段分析法来探讨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民收入差异影响的长期相关性。其主要分析步骤为:第一步,用OLS(最小二乘法)对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协整回归检验,探讨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第二步,对回归方程残差ut进行平稳性检验。若ut为平稳序列,则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反之协整关系不成立。

针对收入增长模型,借助Eviews6.0进行回归分析后,得到协整方程式:

从方程 (8)可以看出,反映股票市场的系数在5%的临界水平下没有通过t检验,这和现实经济生活一致,目前农村居民中持有股票的居民占少数。因此剔除股票市场的变量重新进行OLS回归检验。得到如下协整方程式:

从方程 (9)可以看出,各系数都通过了在5%的临界水平下的t检验。对残差的检验结果得出,ut的ADF统计量-2.3926小于5%水平的临界值-3.0988,是平稳序列,则lnRI和lnload、lninsurance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表明lnRI和Inload、lninsurance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稳定关系。即银行信贷每变动1个百分点,就会提高农民人均收入0.6864个百分点;保费收入每变动1个百分点,就会提高农民人均收入0.1989个百分点。

同理,针对收入分配模型,借助Eviews6.0进行回归分析后,得到协整方程式:

从方程(10)可以看出,反映保险市场的系数在5%的临界水平下没有通过t检验,因此剔除保险市场的变量重新进行OLS回归检验。得到如下协整方程式:

从方程(11)可以看出,各系数都通过了在5%的临界水平下的t检验。对残差的检验结果得出,ut的ADF统计量-2.6904小于5%水平的临界值-3.0988,是平稳序列,则 lnRI和 Inload、lnstock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表明lnRI和lnload、lnstock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稳定关系。即银行信贷每变动1个百分点,农村基尼系数就会增加0.1334个百分点;股票市场每变动1个百分点,农村基尼系数就会减少0.0209个百分点。由此也可以看出,农村金融深化是否会扩大农村收入分配差距,在于银行信贷市场和股票市场之间的匹配、发展。这同张敬石和郭沛[18]的研究结论一致,即农村金融规模扩大会加剧农村内部收入差距,而农村金融效率提高能够缓解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程度。

(3)Granger因果检验

在E-G二阶段分析法的协整关系检验下可知,收入增长、收入分配都与农村金融深化存在协整关系。为了具体分析各变量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本文将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来证明。利用Eviews6.0软件,确定本文各变量的滞后阶数为3,具体Granger因果检验如表3所示。

表3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

从表3可以看出,具体来说,从收入增长模型来看,农村金融信贷发展和保险业的发展都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Granger原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仅是保险业发展的Granger原因。这些也和现实是符合的,同杨小玲[19]的研究结论一致,即农村金融信贷的增长以及农业保障的发展,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农民收入的增长。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会激发农民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投入,进而推动农业保险的发展。

从收入分配模型来看,仅农村基尼系数是农村金融信贷发展的Granger原因,而其它方面并不显著。这也可以看出,目前影响农村收入分配差距的因素主要在于就业与分工的差异,而金融因素并不是农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银行信贷和保费收入增长都会提高农民人均收入水平;银行信贷和股票市场发展对于农村收入分配的影响,则在于二者之间的发展及平衡程度,故应均衡发展直接融资市场(证券和保险业)和间接融资市场(银行业)。故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在防范农村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农村金融的存量和增量改革

一个合理的农村金融体系应该具有多元化、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性等特点。从现有的改革成果来看,农村金融的存量、增量改革应继续推进深化,即深化农村信用社的产权体制改革、完善我国农业银行的“三农事业部”、扶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等。相信随着中央对“三农”问题的进一步重视,农村金融的存量和增量改革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但在蓬勃发展的前提下,应该防范和控制农村金融风险。

2.增强资本市场对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扶持力度

资本市场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起到“助推器”的作用,而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是培育龙头企业,实现农业生产组织结构的有效创新。总体而言,农产品作为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是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行业,而目前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总体规模较小,且发展过程中多面临资金匮乏的困境。借助资本市场,农业类公司可通过控投、收购、兼并、承包等渠道在短期内实现低成本扩张,从而扩大组织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农业类公司在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可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从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3.增强保险市场对农业的保障作用

保险市场对农业的扶持,在很大程度上能弥补由于农业高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如近年来兴起的生猪保险、天气指数农业保险等,杨小玲[20]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它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也起到稳定发展的作用。这些对于农民收入提高和缩小农民收入差异都有着重要作用。鉴于农业保险与信贷市场的密切结合,今后应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使农业保险市场对农业的保障作用得到充分发挥[21-22]。

[1] 万广华.中国农村区域间居民收入差异及其变化的实证分析[J]. 经济研究,1998,(5):36-49.

[2] 朱田,栾敬东.安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71-74.

[3] 郭叶波,魏后凯.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地区差异研究述评[J]. 经济学动态,2012,(6):68-76.

[4] Darrat,A.F.Are Financial Deepening and Economic Growth Causally Related?AnotherLook atthe Evidence[J].International Economic Journal,1999,13(3):19-35.

[5] Levine,R. FinancialDevelopmentand Economic Growth:Views and Agenda[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97,35(2):688-726.

[6] Levine,R.Finance and the Poor[J].The Manchester School,2008,76(1):1-13.

[7] 季凯文,武鹏.农村金融深化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基于中国农村统计数据的时间序列分析[J]. 经济评论,2008,(4):21-28.

[8] Greenwood,J.,Jovanovic,B.Financial Development,Growth,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5):1076-1107.

[9] Clarke,R.G. ,Xu,L.C.,Zou,H.F.Finance and Income Inequality: Test of Alternative Theories[R].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Working Paper No.2984,2003.

[10] 徐笑波,邓英淘.中国农村金融的变革与发展[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

[11] 张兵,朱建华,贾红刚.我国农村金融深化的实证检验与比较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2,(2):105-109.

[12] 尹晨,金川,沈政达.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和金融深化再解析[J]. 思想战线,2012,(3):79-83.

[13] 刘卫柏.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展望[J].财经问题研究,2012,(2):61-65.

[14] 钟国斌.深沪市农业类上市公司达260家[N].深圳商报,2012-09-29.

[15] 向露.多种经营模式并存 农业保险十年发展路成绩卓著[DB/OL].http://www.zgjrw.com/News/20121019/Insurance/501665425800.shtml,2012-10-19.

[16] 刘铱.广东省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7-69.

[17] 胡宗义,唐李伟,苏静.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差异影响的实证研究[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2,(3):33-42.

[18] 张敬石,郭沛.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J].农业技术经济,2011,(1):34-41.

[19] 杨小玲.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结构的实证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09,(12):71-77.

[20] 杨小玲.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历程研究[J]. 海南金融,2012,(9):86-88.

[21] 李喜梅,黄凤仁.金融机构与农民间的信用载体构建分析——兼论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2):25-29.

[22] 巴红静.基于制度经济学的我国农村金融需求分析[J]. 经济与管理,2012,(10):29-34.

猜你喜欢
农民收入农村金融协整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十三五”期间中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