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流市乡镇饮用水源地污染源调查分析及对策

2013-11-06 02:54钟善锦招礼军
山西建筑 2013年3期
关键词:北流市水源地污染源

王 冠 钟善锦 招礼军

(1.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5;2.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广西 南宁 530028)

饮用水安全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生命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加大,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水源水质不断下降。中央和北流市政府高度重视饮水安全工作,着力解决农村饮用水污染问题是农村环保专项的支持重点之一。要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就必须了解乡镇和农村饮用水基础状况和污染状况,尤其是水源地的污染源状况,才能完善水环境监管体系,突出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1]。

本文以北流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调查资料(北流市环境保护局委托广西蓝星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编写的《北流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为基础,对北流21乡镇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工业污染源、乡镇生活污染源、非点源污染进行具体分析计算,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为决策部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水源地概况

北流市位于广西东南部,东部与容县交接,南部与广东省高州市、化州市、信宜市毗邻,西部同玉林市接壤,北部与凤凰相邻,是广西经济十强县(市)之一。北流市辖22个乡镇,除北流镇饮用水水源地并入县级外,其余乡镇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源均列入本次分析范围。

北流市乡镇饮用水水源地类型主要为水库型、河流型和傍河型(综合型),各乡镇分布情况见表1。各乡镇已探明并开采的地下水较少,除塘岸镇镇区有集中式供水点外,其余乡镇地下水均较为分散,大多为乡镇单位、学校、农户等自主打井。除个别地下水井出水量较大外,大多水井供水规模较小。

表1 北流市乡镇饮用水水源地类型分布情况

2 污染源分析

鉴于乡镇饮用水水源地的特殊性,水源地保护区污染源划分为: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非点源污染源三部分。根据水源保护区范围及周边、上游区域污染源调查资料,把水源地附近污染物排放与环境质量现状的形成进行分析,结合各乡镇水质监测结果,确定影响水源地环境质量现状的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2.1 工业污染源

北流市各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大部分为水库型,大都离镇区较远且位于镇区上游,河流型和傍河型(综合型)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基本不涉及工业企业、酒店和宾馆,虽存在猪养殖场(常年存栏量为250头),但均未达到规模化畜禽养殖标准,工业污染对水源地水质的影响不大。

2.2 乡镇生活污染源

乡镇生活污染源主要指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城镇居民、科研文教单位、医疗卫生单位排放的污水、生活垃圾及废料等生活排污。通过污染源调查资料,受乡镇生活污水影响较明显的有白马镇白马河水源地、大伦镇大伦河水源地、塘岸镇水源地、清水口镇水源地、清湾镇和平政镇水源地。由于饮用水水源地距离镇区较近,故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范围内存在一定的乡镇生活污染源。

城镇生活污染物排放量利用生活污水平均浓度与排水量的乘积得到,公式为:

城镇生活污染物排放量=生活污水平均浓度×城镇生活综合排水量。

乡镇日均生活污水平均产生量为120 L/(人·d),COD 为75 g/(人·d),氨氮7.1 g/(人·d)。

2.3 非点源污染源

2.3.1 农村生活污染源

农村生活污染源包括农村居民生活污染和散养畜禽污染。北流市少部分乡镇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和大部分乡镇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有居民分布,如西埌镇六洋水库、民乐镇民安水库、大里镇大容山水库等。由于缺乏统一的排污系统,污水存积,易污染到河流、地下水。

农村生活污染物年排放量计算公式:

1)农村居民生活污水污染物年排放量(g)=农村居民生活污染物排放系数(g/(d·人))×人口数(人)×365 d。

2)散养畜禽污染物年排放量(g)=散养畜禽污染物排放系数(g/(d·头))×畜禽散养数(头)×365 d。

3)农村生活污染物年排放量(g)=农村居民生活污水污染物年排放量(g)+散养畜禽污染物年排放量(g)。

污染源强系数取值主要参考《全国地表水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规范要求》的推荐值,结合广西及北流各乡镇的实际情况选用[2-4]。相关参数的取值及修正系数的选用情况见表2。

表2 农村生活污染源参数取值

2.3.2 农田径流污染源

农田径流污染主要来源于农田施用的化肥,由于施肥不当造成的农田N,P污染物径流输出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主要问题。北流各乡镇除塘岸镇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没有农田,其余均有农田分布,面积范围0.2 hm2~9.3 hm2,二级保护区内均有大量农田分布,西琅镇六洋水库水源地农田最多,新丰镇最少,面积范围3.2 hm2~20.8 hm2。根据标准农田源强系数,结合广西实际情况,考虑坡度、农作物类型、土壤类型、化肥施用量、降水量等修正,源强系数取值选用情况见表3。

表3 农田径流污染源参数取值

2.3.3 林业非点源污染源

林业非点源污染主要是指速生桉树的影响。桉树在民安镇、民乐镇、扶新镇、新荣镇、六麻镇、六靖镇和大坡外镇等乡镇饮用水水源地集雨区域内大面积分布。桉树具有吸水量大、施肥量大的特点,易造成水土流失和严重氮、磷流失,对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水量均有重大影响。

目前,国内外均没有提出合理的速生桉林污染物定量排放指标,本文按农田径流污染方法计算,以桉树面积计算流失量,土地坡度均在25°以下,土壤类型为粘土,农化肥亩施用量在35 kg以上,年降水量大于800 mm。

2.4 水质监测结果

本文章中涉及的所有水源地水质状况监测工作均由玉林市市环境检测站完成,监测时间为2011年11月6日~15日,监测工作按照HJ/T 91-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200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及《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有关要求开展进行,分析条件满足监测机构规定的实验室分析条件要求。

2.4.1 监测因子

1)地表水(河流型、湖库型)水源地。河流型水源地必测指标为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硒、砷、汞、镉、铬(六价)、铅、氰化物、粪大肠菌群12项指标,湖库型水源地必测指标补充总氮、总磷、叶绿素a和透明度4项指标(共16项指标)。

2)地下水型水源地。地下水型水源地必测指标为pH值、总硬度、硫酸盐、高锰酸盐指数、亚硝酸盐、氨氮、氯化物、氟化物、氰化物、汞、砷、硒、镉、铬(六价)、铅和总大肠菌群16项指标。

2.4.2 监测断面(点)布设

本次调查水源地水质监测点布设点为:取水口。

2.5 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源综合评价

根据监测结果,北流市各乡镇监测断面地表水水质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Ⅲ类水质标准,地下水水质达到GBT 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的Ⅲ类水质标准,没有受到严重的污染。其中,乡镇生活污染和非点源污染影响均在允许范围内,未造成水环境破坏。

3 保护策略

经过水源地的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北流市各乡镇在水源地水质保护方面有待改善,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加强保护。

3.1 污染源控制

3.1.1 建设统一的排污设施

排污不规范是我国乡镇生活饮用水源地普遍存在的问题,北流市各地表水及地下供水水源地也存在类似现象。居民生活污水、禽畜养殖污水和农田径流污水的分散、随意排放是造成水源地水质影响的主要威胁。对于白马镇、大伦镇、塘岸镇、清水口镇、清湾镇和平政镇,由于其取水口距离城镇较近,应统一管理排放,建设集中污水处理厂或统一的污水管网,控制污染源;对于白马镇等城镇,其取水口处在流域下游,需加强水源地上游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整治入河排污口、严格控制设置排污口等减少生活污水的直接排入,保持河道的自净能力。

对于面源污染较大的城镇如大里镇,应从两方面加以强化。1)注重改进耕作方式,间作、套种结合的方式提高作物对氮磷的吸收,通过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加强水土流失的治理[5];2)控制桉树人工林化肥的使用量和注重施肥时节,减少化肥随地表径流流入水源地造成水质的污染和肥料的损失。

3.1.2 废水再利用

从清洁能源的角度,城镇生活污水可以作为农业灌溉用水再次使用。经过管网收集,进行统一灌溉,以达到节约用水和资源再利用的共赢局面。

3.1.3 违章建筑整治

饮用水水源地周边违章建筑的蔓延对水质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修订)规定:在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禁止建设任何与取水和水源地保护无关的设施,二级保护区内禁止建设任何不符合水源地保护规定的建设项目。

本次调查中发现,塘岸镇地下水取水点、平政镇大坡塘取水点、平政初中取水点和清水口镇政府取水点周围均涉及到大量的违章建筑。违章建筑主要为乡镇私家居民楼和部分乡镇单位,无排污企业。对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北流市环境保护局需根据相关法律严格控制违章建筑,进一步加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环保监督管理工作,严肃处理各类没有环保审批手续,对饮用水源造成污染的乱搭乱建行为。

3.2 水源地保护

3.2.1 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水源地一级、二级保护区应设立水源保护标志,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界标、交通警示牌、告示牌和宣传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牌要独立成图。

隔离防护是指通过在保护区边界设立物理或生物隔离设施,防止人类活动对水源地保护和管理的干扰,拦截污染物直接进入水源保护区。隔离防护工程包括物理隔离工程(护栏、围网等)和生物隔离工程(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在保护区内种植乔灌混交林和草灌混交林,并树立标示牌,宣传保护植被,禁止污染物的堆排放。沿一级保护区边界设立铁丝防护网,并在四周设红色醒目标志牌;二级保护区边界埋设黄色警告牌或桩标,固定于地下,在各级保护区周边建设防护林。

3.2.2 监测能力建设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利用移动监测发布水质警报,补充和完善现有固定站网的缺陷和不足,增建水质自动监测站。2)仪器设备配置。对现有的实验室进行分期配置、更新仪器设备,按标准配齐相应的检测仪器和运输、通讯设施。3)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充分利用防汛指挥系统中通讯和计算机网络系统资源。4)监测队伍的建设。为了进一步提高监测队伍素质,应对监测人员定期进行培训,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增强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的能力,使水质监测队伍能够满足日益繁重的水资源保护工作需要,为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提供及时准确的水环境信息。

[1] 石效卷.中国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保护[J].环境教育,2009(1):50-51.

[2] 中国环境规划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大纲[R].南京: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201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全国地表水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规范要求[S].

[4] GB 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S].

[5] 彭 斌,吕 俊.广西农村饮用水水源水污染特征及防治对策[J].水污染防治,2006(15):44-46.

猜你喜欢
北流市水源地污染源
浅议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基于GIS的广西北流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
持续推进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全覆盖
基于污染源解析的空气污染治理对策研究
十二五”期间佳木斯市污染源排放状况分析
看不见的污染源——臭氧
北流市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
谈谈北流市生猪养殖污染治理的经验做法
北流市奶牛养殖业遇到的问题困难及对策建议
河南省集中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调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