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试验优选硅油乳膏的基质及制备工艺

2013-11-13 06:58许时贵丁志军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南昌330001
江西中医药 2013年5期
关键词:硅油乳化剂乳膏

★ 许时贵 丁志军 (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 南昌330001)

硅油乳膏收载于《皮肤科外用制剂选编》[1],用于防治手足皲裂、日光性皮炎及酸性物质引起的皮炎等疾病。但按规范所制成品比较稠密,柔和度、外观细腻度不够理想,偏油腻、不易涂展。可能原因处方中油相成分用量偏大,而乳化剂用量不足,所以偏油腻,不易涂展;乳化温度偏低,油相成分容易析出,所以光泽度欠佳;由于硅油较难乳化,乳化过程中搅拌时间也有一定的影响等。为此,笔者经过多次试验,对该制剂处方、配制工艺进行了改进。并开发成医院制剂,其制剂批准文号:赣药制字H20120005。

1 仪器与试药

AL204电子天平(Mettler-Toledo Group),800离心机(江苏金坛市中大仪器厂)、JHS-2/90恒速数显电动搅拌器(杭州仪表电机有限公司)、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精密仪器仪表有限公司)、冰箱(上海精密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2 研究的内容

2.1 原处方 二甲硅油200g,轻质液状石蜡100g,硬脂酸80g,十六醇50g,聚山梨酯80,10g,平平加A-20,15g,甘油 200g,羟苯乙酯 1g,纯化水加至 1 000g。

2.2 原制备方法 取油相成份二甲硅油、轻质液状石蜡、硬脂酸、十六醇置水浴上加热熔化至70-80℃;另取水相成份聚山梨酯80、平平加(A-20)、甘油、羟苯乙酯加水溶解,加热至70-80℃,于两相同温度时,将油相缓缓加于水相中,搅拌至冷凝,即得。

原处方及制备工艺的工艺参数未详。因此,拟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原处方中乳化剂的用量进行调整与确定,然后对原工艺中未明确的制备工艺参数(乳化温度、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采用正交试验进行优化。

2.3 乳化剂用量的考察 在筛选乳化剂时,以乳膏外观及涂展性为考察指标,筛选吐温80、平平加(A-20)的用量,处方中各物质的质量如表1中的数据所示,按1000g的量称得各个处方。

表1 不同用量乳化剂对硅油乳膏性状影响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按处方3、处方4所制得的乳膏性状较好,但考虑到节约辅料,降低生产成本,所以处方中平平加(A-20)的加入量确定为每处方量(即制备1 000g)为20g。

2.4 制备工艺的考察 硅油乳膏属于o/w型乳膏,乳膏的制备工艺对乳膏的质量有较大影响,不同的乳化温度、乳化时间和搅拌速度都能引起制剂一些物理性质如粘度、乳滴状态、粒径等的改变,从而影响乳膏的稳定性。通常,乳膏乳化的温度控制在75-85℃左右,但也因处方成分及乳化剂不同而有较大差异[2]。本制剂乳化温度若在90℃以下,则油相成分容易析出,致使乳膏成品稠厚、颗粒较粗、无光泽、难涂展[3]。据预实验及文献报道乳化温度、搅拌时间、搅拌速度对成品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因此,笔者选取A(乳化温度)、B(搅拌时间)、C(搅拌速度)作为可变因素进行稳定性考察,其中每个因素各取3个水平,按照正交表L9(34)进行试验,结果见表2、3,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

分别取该成品5g放入试管内,置于离心机上离心(4 000r/分),观察分层时间。

表2 试验因素和水平

表3 正交试验结果

表4 方差分析结果

从以上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以离心分层时间为考核指标,A因素为主要因素(P<0.01),且水平2好;B因素为次要因素,为提高生产效率,取水平1,C因素为较主要因素(P<0.10),且水平2好,从而得到最佳试验方案 A2B1C2,即加热温度为90℃,搅拌时间为25分钟,搅拌速度为600 r/分。

2.5 乳膏性状及耐温试验考察 取乳剂5g密闭于小瓶中,分别置于55℃干燥箱和-20℃冰箱中放置24小时,观察与原来膏体比较有何变化。

表5 耐温试验结果

由表5中可知,4号成品性状较好,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有关膏剂的规定,经耐温试验后,其外观和性状与原有膏体比较,无显著变化。

为了验证上述结论的准确性,笔者重复最佳工艺A2B1C2进行试验,重复安排3批试验。结果:外观为白色乳膏、质地细腻、光滑,不油腻、易涂展。离心时间为68,70,71分钟,与正交试验较好的结果相近,表明优选的工艺合理、可行。

3 讨论

本次试验运用用单因素试验对原处方中乳化剂的用量进行调整;用正交设计法,以乳化温度、搅拌时间、搅拌速度为考察因素,以乳膏外观、涂展性及以4 000r/分离心分层时间为评价指标,筛选乳膏的最佳制备工艺。并辅以乳膏耐温实验进行综合考察。实验结果表明,正交实验可以高效、快速、经济地优先最佳硅油乳膏的制备工艺,用该生产工艺制备的乳膏均匀、细腻、易于涂抹皮肤上,容易被吸收、而且稳定性良好。为硅油乳膏的生产和临床应用打下实验基础。

[1]余敏,邵华静,杨素芝,等.皮肤科外用制剂选编[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85-86.

[2]岳海华,曹占欣.乳膏制备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6(1):15-16.

[3]李苏芹,孙春雨,管樱.硅油乳膏制备过程中的条件控制及稳定性考察[J].药学进展,2004,28(12):561 -563.

猜你喜欢
硅油乳化剂乳膏
疤痕止痒软化乳膏在瘢痕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复合乳化剂对草鱼生长及脂代谢的影响
卤米松乳膏联合维生素E乳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分析
硅油“谋杀”发际线?
二甲基硅油结构及热稳定性
温通活血乳膏对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TNF-α、IL-6、NF-κB表达的影响
一种新型酚化木质素胺乳化剂的合成及其性能
硅油及钛白粉在聚丙烯膨胀阻燃中的应用研究
斯泰潘实现清洁技术重大突破——研发出新型水基乳化剂
CAE技术在硅油风扇开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