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清热痤疮饮治疗湿热蕴毒型痤疮25例

2013-11-13 06:58商广耀崔云竹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250011
江西中医药 2013年5期
关键词:运化痤疮脾胃

★ 商广耀 崔云竹 (1.山东中医药大学 济南250355;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济南250011)

痤疮是较为常见的皮肤疾病,好发于颜面、胸背及颈部等皮脂腺分布较丰富的部位,以黑头或白头粉刺、炎性丘疹、继发脓疱或结节、囊肿及瘢痕为特征[1]。好发于青春期男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工作学习压力与日俱增,本病呈逐渐增多的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我们以自拟清热痤疮饮加减治疗湿热蕴毒型痤疮取得了满意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临床观察病例均来自2012年3月-2012年11月间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痤疮患者。共纳入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其中治疗组男16例,女9例;年龄10-28岁。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12-29岁。

1.2 诊断标准 参照赵辨《临床皮肤病学》[2]:青春期开始发病,皮疹好发于面部、上胸及背部等皮脂腺发达部位,对称分布。皮损为毛囊性丘疹、黑头粉刺、脓疱、结节、囊肿和疤痕,伴有皮脂溢出,呈慢性过程。

1.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以及《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4]拟定湿热蕴毒型痤疮的标准:人体感受湿热之邪,或平素嗜食辛辣、肥甘厚腻之品,致使脾胃运化失司,湿热蕴结而发为本病。临床症见:颜面散布丘疹、脓疱,色红,油腻,可见白色脓头,可伴见瘙痒、疼痛,平素情志或急躁,或抑郁,或伴口黏口臭、肢体困重、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等湿热蕴毒的表现。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嘱患者清淡饮食、舒缓情志、规律作息的基础上予清热痤疮饮加减(金银花20g,连翘15g,蒲公英 12g,苦地丁 12g,白芷 9g,土茯苓 15g,栀子 12g,炒苍术 15g,白及 9g,干姜6g)。随症加减:如湿热明显,皮脂腺分泌旺盛者多加苦参,薏苡仁以加强清热燥湿之功,丘疹散在白头者加皂角刺以透疹排毒,如有宿根者酌情加入夏枯草、浙贝等清热散结药物,血热者加丹皮、白花蛇舌草清热凉血,口干便秘甚者,加玄参、大黄。每日1剂,水煎200-300mL早晚分次温服,每次100-150mL。对照组:在嘱患者清淡饮食、舒缓情志、规律作息的基础上予罗红霉素胶囊常规服。2组均已1个月为一疗程,1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并判定疗效。

1.5 疗效判定标准 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进行评定:痊愈:皮疹全部消退,仅留有色素沉着,无新疹出现;显效:皮疹消退70%以上,偶有新疹出现;有效:皮损消退30%以上,仍有新疹出现;无效: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皮损消退少于30%,或病情加重。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情况对比 见表1。

表1 2组疗效对比

2.2 不良反应观察 治疗组出现3例轻微腹泻,其主要原因为脾胃虚寒,不能耐受寒凉药物,以及服药时没有加热温服,经调整药方和改变服药方法后腹泻消失。对照组出现6例轻微头痛、患处发痒,可以耐受不影响治疗。

3 讨论

3.1 中医学对“痤疮”的认识 中医学称痤疮为“粉刺”,多因风热之邪搏于肌肤;或因肺经血热熏蒸颜面;或过食肥甘厚味,胃肠积热,蕴久成毒,热毒上攻;或因肝气郁结、气血凝滞而成。本临床观察所选取的证型为湿热蕴毒型,多因人体感受湿热之邪,或平素嗜食辛辣、肥甘厚腻之品,致使脾胃运化失司,湿热蕴结成毒而致。脾主运化喜燥而恶湿,过食肥甘厚味,阻碍中焦,中焦运化不周,湿热内生。同时足阳明胃经起于颜面而下行过胸,脾不运化,湿热循经上扰,蕴蒸肌肤,湿热郁久,极易化生热毒。《外科正宗》曰:“粉刺……胃中糟粕之味,熏蒸肺脏而成。”若患者平素情志或急躁,或抑郁,影响肝经调达,致使肝经疏泄异常,同样可以郁而化热,挟湿上蒸于面,郁阻于毛窍而加重本病。黄莺认为[6]湿性粘滞,与他邪相合胶着难解,不易驱除,故致使疾病病程延长,反复发作,缠绵不愈。呼健等[7]自拟清肝活血饮治疗面部痤疮总有效率91.9%,取得良好效果。陈德监[8]运用茵陈蒿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寻常痤疮,总有效率达95.0%,取得良好效果。

3.2 清热痤疮饮方解 方中重用金银花、连翘,金银花辛、寒,归肺,胃,心,大肠经,功擅清热解毒,消散痈肿,连翘性苦、微寒,归肺、心、胆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之功,李东垣称“连翘之用有三,泻心经客热一也;去上焦诸热二也;为疮家圣药三也”。两药合用,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具为君药。蒲公英、苦地丁、栀子清热燥湿泻火,并能凉血散结以消痈,土茯苓、炒苍术、白芷功擅祛湿解毒,加强君药清热燥湿之力,共为臣药。方中白及能止血消肿,方中苦寒药物居多,易伤脾胃,现代药理研究表明[9],白及中的白及多糖能有效保护胃黏膜,从而减少因服药导致胃黏膜受损情况的发生,同时佐以偏于温性的干姜,同样可以使整个方子清热而不伤中,共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

通过上述研究表明,清热痤疮饮对于湿热蕴毒型痤疮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为广大痤疮患者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疗道路。

[1]吴志华.皮肤性病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7:313.

[2]赵辨.临床皮肤科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2:93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

[4]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6]陈红岭,陈昕,高存志,等.黄莺教授运用祛湿法治疗难治性痤疮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9(2):108-109.

[7]呼健,赵宏.自拟清肝活血饮治疗面部痤疮67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4):165-167.

[8]陈德监,陈力.茵陈蒿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寻常痤疮40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2):28 -29.

[9]黄䶮,孙清华,胡旭姣.白及多糖对动物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6):612 -613.

猜你喜欢
运化痤疮脾胃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脾胃不和的人,夏季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三子汤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病150例
消风清热散治疗面部痤疮69例
痤疮的中医药治疗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