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治疗痰浊阻遏型原发性高血脂20例*

2013-11-13 06:58梅丽俊曾玲付勇黄河章海凤万毓华胡丹熊鹏周娟娟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南昌330006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0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长沙0007江西省南昌市急救中心南昌33000
江西中医药 2013年5期
关键词:腧穴症候高脂血症

★ 梅丽俊 曾玲 付勇 黄河 章海凤 万毓华 胡丹 熊鹏 周娟娟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南昌330006;.江西中医学院 南昌330000;3.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长沙0007;.江西省南昌市急救中心 南昌33000)

高脂血症是引起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因此,研究该病的治疗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及经济意义。降脂治疗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西医治疗疗效显著,但疗程长、费用高、且有一定副作用使患者难以坚持。因此非药物降脂疗法更具有意义,大量临床研究表明[1],针灸治疗是降血脂的有效方法,且因其价廉、简便、效佳而易被患者接受。艾灸疗法[2]因其无痛苦、无不良反应等优势且疗效佳而越来越得到临床的重视。热敏灸疗法是一种不同与传统艾灸疗法的新疗法,笔者在临床研究中发现痰浊阻遏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体表存在腧穴热敏现象,在患者体表施行热敏灸疗法,能明显提高其临床疗效。本研究以痰浊阻遏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热敏灸疗法治疗痰浊阻遏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并与非热敏灸治疗、西药治疗作疗效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痰浊阻遏型原发性高血脂患者,均来自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针灸康复科住院部与门诊。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A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40-63岁,平均(53.45±6.78)岁,病程2-14年,平均(5.35±3.28)年;体重指数(23.95±1.23)kg/m2。B 组 20 例,男 10例,女 10例,年龄45-64岁,平均(54.21±5.47)岁;病程1-12 年,平均 (5.12 ±2.82)个月;体重指数(24.45±2.06)kg/m2。C 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44-62岁,平均(54.34±5.58)岁;病程2-13年,平均 (5.46 ±3.23)个月;体重指数(24.78 ±1.97)kg/m2。3组性别、年龄、病程及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原发性高脂血症的标准。2-4周内采血2次,2次血清TC均≥5.72 mmol/L或TG≥1.70mmol/L,或 HDL - C≤0.91 mmol/L,或 LDL -C≥64mmol/L,排除继发性高脂血症,均可诊断为原发性高脂血症。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原发性高脂血症痰浊阻遏型诊断标准。主证:形体肥胖,头重如裹,胸闷,呕恶痰涎,肢麻沉重,舌胖、苔滑腻,脉弦滑。次症:心悸失眠,口淡,食少。以上主证具备至少2项,结合兼证、舌脉即可诊断本证型。,

1.3 纳入标准

(1)符合原发性高脂血症诊断标准;(2)符合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痰浊型诊断标准;(3)年龄18-65岁;(4)签署知情同意书者。(5)治疗期间同意不使用其他针对原发性高脂血症的治疗者。

1.4 排除标准

(1)不符合原发性高脂血症诊断标准或痰浊型辨证者;(2)排除继发性原发性高脂血症者、正在使用肝素、甲状腺素治疗药和其他影响血脂代谢药物的患者;(3)排除有出血及出血倾向、体质极度衰弱者;(4)排除近2周曾采用其他降脂措施的患者;(5)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6)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7)未按规定完成疗程,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判断者。

1.5 治疗方法

1.5.1 A组 采用热敏灸治疗:(1)热敏腧穴的探查[4]:充分暴露原发性高血脂患者热敏腧穴高发穴区天枢、胃俞、阴陵泉、丰隆等穴区,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上述穴区,距离皮肤3cm左右施行温和灸10分钟,当患者感受到艾热向皮肤深处灌注或出现灸性感传时,此点即为热敏腧穴。(2)热敏灸治疗方法:每次选取上述2-3个热敏腧穴,实施艾条悬灸,灸至透热或感传现象消失为一次施灸剂量。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每疗程间间隔1天。

1.5.2 B组 采用非热敏腧穴悬灸治疗:(1)热敏腧穴的探查:按照上述方法探查。(2)在上述步骤探查出的热敏腧穴旁开2cm,即非热敏腧穴实施艾条温和悬灸,每次选3穴,每次每穴15分钟,3穴共45分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每疗程间间隔1天。

1.5.3 C组 口服血脂康胶囊治疗。血脂康胶囊(北京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国医准字Z10950029)连服2个月,每次2粒,每日2次,早晚饭后服,连续治疗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每疗程间间隔1天。

3组患者在疗程结束后,均随访观察3个月。治疗期间注意清淡饮食,避风寒,调情志,清淡饮食。

1.6 观察指标

设置病例观察表,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症状,并且对中医症候进行积分。形体肥胖,头重如裹,胸闷,呕恶痰涎,肢麻沉重症候较重,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记4分;症候经常发生,对工作和生活有一定影响者记3分;症候偶有发生,对工作和生活影响不明显者记2分;无症候者记0分;舌质胖淡、苔白腻,脉滑等舌脉象阳性记1分,阴性0分,评分表总分22分。

1.7 疗效评定

1.7.1 中医证侯疗效评定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候总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候总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症候总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症候总积分减少<30%。

1.7.2 实验室检查疗效评定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的标准。(1)治愈:血清TC、TG和LDL-C等3项血脂指标恢复正常。(2)显效:血脂恢复达到以下任何l项:TC下降≥20%或恢复至正常;TG下降≥40%或恢复至正常;HDL-C升高0.26mmol/L。(3)有效:血脂恢复达到以下任何 l项,TC下降10% -20%;TG下降20% -40%;HDL-C升高0.104-0.26mmol/L;(4)无效: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血脂项复查均变化不明显。

1.8 安全性评价

对试验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应将其症状、程度、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处理措施、经过等记录于观察表,并且在综合考虑合并症的基础上,评价其与试验药物的相关性,并由医师详细记录。每位受试者均避免空腹接受治疗,消除畏惧的紧张心理,避免晕灸的发生。一旦发生,立即中止试验,采取相关措施处理,保证受试者安全(做好治疗前的解释工作以后,很少发生晕灸现象)。

2 结果

2.1 治疗结束后组间中医症侯积分比较

本试验受试者共60例,整个试验过程没有脱落病例。经8周治疗后,3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且热敏灸组在改善患者中医症状方面优于非热敏灸对照组及口服血脂康胶囊组(详见表1)。

表13 组治疗结束后组间中医症侯积分比较(±s,n=20)

表13 组治疗结束后组间中医症侯积分比较(±s,n=20)

注:经成对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治疗后的组间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结束后A 组 16.13 ±4.32 6.57 ±4.21*△B 组 16.42 ±4.50 9.43 ±3.55*C 组 16.23 ±3.61 10.34 ±3.26*

2.2 随访3个月各组间中医症侯积分比较

随访期间过程没有失访病例。经3个月的随访,3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且热敏灸组在远期疗效方面优于非热敏灸法对照组及口服血脂康胶囊组(详见表2)。

表23 组随访期间组间中医症侯积分比较(±s,n=20)

表23 组随访期间组间中医症侯积分比较(±s,n=20)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6个月A 组 16.13 ±4.32 4.14 ±2.12*B 组 16.42 ±4.50 6.58 ±3.31*C 组 16.23 ±3.61 9.75 ±2.23*△

注:经成对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治疗后的组间比较,△P<0.05。

2.3 各组间临床疗效比较

详见表3。

表3 3组临床整体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原发性高脂血症是由于体内脂质代谢紊乱而形成的血浆脂质中一种或多种成分的浓度超过正常上限(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单项或双项异常升高)的一种病症。该病是引起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西药治疗虽能有效降低血脂,有一定疗效,但长期使用副作用较多。针灸是中华医学的瑰宝,它将人体视为一个整体,从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进行综合调节,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防治疾病上具有更强的优势。

中医学中并无高脂血症之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痰浊”、“湿阻”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为嗜食肥甘或素体脾虚,致脾失健运,水谷精微运化失职,而致痰湿脂浊,发为该病。针灸治疗[5]该病疗效显著,且其安全性高,有利于改善血脂的吸收和代谢,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医学重视。腧穴热敏化是临床新发现的一类疾病反应点,也是处于敏化状态的腧穴,其临床表现形式为透热、扩热、传热。从临床研究资料分析,腧穴热敏广泛存在于临床各个疾病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腧穴热敏的最佳刺激方式是艾条悬灸,且在治疗中能激发经络感传活动,气至病所,大幅度提高临床疗效。

笔者发现,痰浊阻遏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体表同样存在腧穴热敏现象,前期预试研究结果表明,在痰浊阻遏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体表施行热敏灸疗法,能大大提高其临床疗效,且能在较短的疗程中取得理想临床疗效,无毒副作用。根据“疾病的体表反应点就是最佳治疗点”与“不同表现形式的反应点有其相对特异的适宜刺激方式”的针灸学普遍规律及预试研究结果,我们推测热敏灸疗法治疗痰浊阻遏型原发性高脂血症有高效、速效。而本次研究结果也证明热敏灸疗法对痰浊阻遏型原发性高脂血症具有高效、简便验廉、无副作用的优点,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1]王桂英,艾炳蔚,焦琳.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进展[J].江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0(120):84 -86.

[2]尹仁,吴焕淦,李璟,等.艾灸法治疗高脂血症并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11):104-1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5.

[4]陈日新,陈明人,康明非.热敏灸实用读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9:121.

[5]马占强,葛明.针灸治疗高脂血症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荟萃分析[J].河南中医,2012,32(10):1 398 -1 401.

猜你喜欢
腧穴症候高脂血症
更正说明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基于内经理论的敏化腧穴“快然”特征探讨*
高脂血症的日常保健护理该怎么做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月经病的“同功穴”分析
中医针灸腧穴与泰医按摩穴的比较初探
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