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影视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2013-11-21 18:27裴志国
声屏世界 2013年3期
关键词:影视片人生观影视

□ 裴志国

栏目责编:黎 莉

影视文化是一种现代视听艺术,寄寓了浓厚的时代氛围。影视文化作品通过长期、大范围的渗透和辐射而产生效应,对大学生的审美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政治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影视文化的优势,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如何利用影视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社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影视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与作用

大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期,解决人生观的问题十分重要,积极向上的影视作品有助于大学生正确地看待人生目的、人生价值,树立科学人生观。电影《开国大典》中所展现出的爱国主义、共产主义革命精神以及英雄的浪漫主义,极大地震撼了人们的心灵。《潜伏》《暗算》《誓言今生》等热播谍战剧中展现出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经历,在一定程度地折射出当今大学生贡献社会、奋发图强的牺牲精神。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电视剧如《家的N次方》《野鸭子》等,从生活的各个侧面反映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让人们领悟人间的真善美、和谐宽容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风尚。这些影视作品都有助于大学生个性的解放和民主精神的加强,使大学生呈现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理性精神。

优秀的电视专题片、纪录片对于大学生拓宽视野,获取新知也极具意义。《人与自然》《南太平洋》《生命》等电视纪录片通过体现动物植物、海洋陆地、山川河流与人类生生相息的紧密关系,激发大学生热爱和尊重人与自然的意识。大型电视纪录片《金砖之国》,系统阐述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四个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把握机遇、经济腾飞的过程,揭示新兴市场国家力量步入上升期的客观现实。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让大学生客观地、理性地看待世界、看待历史。这些影视作品让大学生更多、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世界和历史,掌握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

在大量影视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也难免有一些糟粕或者不符合本国本民族道德观念的意识,直接或间接影响大学生。比如,一些青春偶像剧、惊悚剧中传达出的所谓个性张扬、自由浪漫、不择手段、色情暴力、崇尚权钱等,这些内容让思想意识还不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影响。这种倾向应该引起影视文化创作部门、影视文化管理部门,以及高校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

加强大学教育中的影视文化建设

营造良好影视文化氛围。影视文化应该有益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注重娱乐性的同时,也注重作品本身的思想性和教育意义,引导大学生对社会发展和社会责任、人生的任务和目标进行有益的探索和思考。

加强影视文化的软硬件建设。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监督机制应相互协调配合,加强影视市场的管理与监督,强化影视作品的审查报批制度与程序,创造健康有序的影视文化市场。大学校园应从自身建设入手,把组织学生观看优秀影视片纳入学校教育计划当中。在校园影视文化建设中,应着眼于影视文化的特点,着眼于受教育者心理及年龄特征,着眼于高校的德育任务和目标,并把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使校园影视文化内容体系既与高校的德育目标相协调,又使高校学生乐于接受。

强化影视文化的组织机构建设。校园影视文化建设必须是有组织、有系统的,建立健全常设专门机构和安排专门人员来管理校园影视文化,使之成为高校德育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现今许多高校中已经有诸如影视协会、音乐协会等,但那都属于学生社团性质,影响力和影响面都有限。常设机构的建立可以有组织、持续地展开优秀影视作品的展映、讨论,甚至自己创作健康的影视作品。

建立大学生审美教育体系。在大学校园中开设一些影视作品欣赏讲座,经常组织学生观看品味高、艺术价值较高的影视作品,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不同时期、不同背景的影视片。通过讲座以及开展影评活动等形式,帮助大学生提高审美情趣和鉴别审美能力,起到陶冶情操、增长知识的作用。邀请著名影视工作者参加大学生电影节、大学生电视节,举办德育工作者和影视工作者座谈会,学校教育工作者参加影视片的审看活动等,沟通影视工作者与德育工作者的交流渠道,形成合力,建立大学生审美教育的健康体系。

猜你喜欢
影视片人生观影视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影视片段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影视片制作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人生观(一)
影视风起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