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应取“道”新媒体

2013-11-21 18:27柳锡波
声屏世界 2013年3期
关键词:广播节目听众传统媒体

□柳锡波

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现代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仅极大地改变了媒体的传播手段和传播形态,而且由这种传播技术创新而催生出来的新媒体,正在推动传媒格局的重大变革。新媒体出现时间还较短,虽然占据了技术上的优势,但并无“强势”可言。传统媒体广播面对新媒体的“挑战”与“威胁”,取其之长、补己之短才是上策。

广播对新媒体技术的“取长”应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进入多样化终端。终端多样化是新媒体的一大特点,台式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都已成为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有力载体。但这并不是新媒体独有的载体,传统广播媒体可对其加以利用,通过网络传输、手机制造商的信号接收装置的植入、研发单独或多用的媒体终端等方式扩大广播的传播范围,增加听众的选择方式。二是全新“采、编、制作”技术的应用。广播应该充分利用包括平板电脑、手机、无线网卡、网络热点等载体,完成采录、文编、传输、制作、发布等工作,大幅提高广播节目内容制播效率。三是个性化分类的采用。细化广播节目的分类,根据人性化、个性化的关键词进行分类、检索,实现交互式传播。根据听众信息所需细分市场,为听众选择性推送,规避“信息垃圾”。四是互动平台的引用。在广播媒体传播的同时,对微博、SNS、网络通讯、手机通讯工具加以利用,实现同步互动。五是加强覆盖与落地。在对新媒体手段加以应用的同时,稳固广播的传统传播方式,在保持内容优势的同时,加大覆盖推广及落地实施,稳固现有“阵地”。

新媒体的到来是技术发展的大势所趋,其突然的到来和迅速的崛起对于传统媒体或多或少是一种冲击。在传统媒体的竞争格局中广播本已处于不利位置,新媒体的出现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面对全新的制作与传播方式,广播媒体不可坐以待毙、不进反退,而是应该对新的方式与技术加以利用,取长补短,这是所有媒体从业者特别是广播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猜你喜欢
广播节目听众传统媒体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论微博、微信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
广播节目创优策划探析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学会倾听(一):做哪一种听众
传统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