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荧屏的“中国形象”

2013-11-21 18:27□犁
声屏世界 2013年3期
关键词:中国形象负面韩国

□犁 航

电影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负载着特定文化内涵,它以形象思维灌输的方式,宣扬某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

一些国家和政府常常运用影视作品作为工具来影响人们对其文化的认知、情感和态度,达到塑造政府和国家形象的目的。美国不遗余力地利用好莱坞大片推销自己的政治、文化、经济生活等价值观,极力塑造国家英雄,倡导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增强观众对这个国家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尽管熟悉美国国情的人说,美国其实并没有电影里表现得那么好,有调查表明,43%的受访者对美国有好感。韩国电视剧表现的温情脉脉的人际关系让不少中国人倍感温暖,从韩国回来的朋友们说韩国国情与韩剧剧情相差甚远,但这些话根本无法阻止韩潮的风行。美国、韩国通过荧屏,成功地在全世界塑造起让人神往的“国家形象”。

而中国很多的导演缺乏营销优秀文化的理念,缺乏向全世界塑造“国家形象”的责任意识。一些导演和编剧把过多的恶的因子高度集中于银幕,我国电影里坏人总是那么多,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和安全,处处充斥着假丑恶。没有道德底线的恶行穷极观众的想象,让人不寒而栗。国外的银幕上也有坏人,但大多呈现出两面性:凶,但有善良;恶,但有底线;狂燥,但也自制……

国人形象在国外的影视和报道中负面形象居多:缺乏责任感、公德意识、团结协作精神……诸多国家对中国十分警惕,“人权问题”“妖魔化”“威胁论”等负面报道层出不穷。一些导演和编剧们无视这一现象,用负面聚焦的形式,不遗余力地放大假丑恶,集约型地向国外推广。其实根本无需外国歪曲,中国影视已经对国家和国人形象进行了自我否定。

中国的编剧、导演们、审片单位应该警醒,在创作、拍摄和审查影视作品时,想想十几亿善良勤劳的中国人民,想想那些感动世界的可歌可泣的人物和故事,用五千年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重塑荧屏的中国形象,以此影响国外观众,浸润和感化,使其对古老文明的泱泱中华由陌生到了解,由了解到欣赏,由欣赏到神往。

猜你喜欢
中国形象负面韩国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在韩国走马观花
远离负面情绪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西班牙媒体眼中的中国形象
19世纪中后期东西方画报中的晚清中国镜像
从香港恐怖片看中国内陆形象的演变
论负面教育
揭秘韩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