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分层教学”模式探索

2013-12-10 07:50张丽敏
学习与研究 2013年6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张丽敏

【摘要】长期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高中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兴趣爱好、潜在能力、写作习惯等都是有差异的。写作教学只有贴近学生实际,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积极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才能表达真情实感。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在作文教学中根据学生写作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采取分层次教学,是一个积极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作文分层教学;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孩子都能身心健康、主动和谐地发展。素质教育提倡有教无类,不是“贵族教育”或“精英教育”。“分层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的个别化教学的一种策略,在教学中允许学生对学习材料、学习方法、达到目标的程度和达到目标的期限有灵活选择的机会和余地。高中“作文分层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有梯度的分层目标、明确的激励机制能够增强学生作文的自信心,缩小学生问的差异,普遍提升作文兴趣,从而提高作文水平。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作文教学,应扎根于生活的感性与理性的丰沃的土壤,厚积薄发,从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出发,激发学生写作欲望,拓展他们写作思路,诱导培养学生广泛涉猎写作素材,展示思想道德情操,优化写作方法技巧,强化理性思辨色彩,倡导真情为文原则,走作文教学有序、有效的教学之路。

1 指导思想

(1)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新课程标准中还作出如下规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未来就业的需要或所报考学校的要求,确定相应的水平层次,选修有关课程。以新课标的要求为理论依据,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

(2)素质教育的本真性要求: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有自主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就是尊重学生人格的价值和独特的品质。不仅包括他的优点和长处,也包括他的缺点和短处,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2 实施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1)客观形势:准东中学的学生大多为石油子弟,还有少量打工者子弟和少量少数民族孩子,生源现状说明——文化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进度、使用方法和学习需求等多种层次都有较大差异。实施作文分层教学模式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发挥学生优势特长,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生成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模式,让我们的孩子更有机会走良性发展道路。

(2)主观愿望:我们的学生本身也希望进步,希望到内地、到国外、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探索、去耕耘,他们非常希望老师能够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来分配任务和确定目标,做到与实际相符。从量的要求上,希望老师结合实际,深入浅出,逐步提高,有进行分层教学的愿望。我们的教师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更行之有效,也在积极努力地寻求切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方法,没有一个教师不希望自己出成绩,而教师的业绩体现则完全依赖于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情感认同,一言以蔽之,教师的职业价值就是靠学生来实现的。这样说来,要实现教师的价值,分层教学可以说是受欢迎、易操作、见效快的方法之一。

(3)历史依据:“因材施教”的教学理论是孔子在几千年前提出的,可谓历久弥新。那时教育状况的落后,教育体制不健全,教育设施以及教学手段的落后,迫使教育者不得不采取合乎实际的教学方法,因而这种简便、快捷、有效的教学方法就得以存在并发扬光大。历史和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行之有效的,因而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

3 分层作文训练实践

分层次作文训练主要是照顾不同学生的水平、兼顾个人兴趣,在作文要求与评讲上因人而异,可以把高中一年级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阶段作文训练。

3.1 是针对基础较差学上的作文情况来进行的,平庸的作文一般表现在四个方面:字体卷面差、字数不够、结构不完整、材料是老生常谈、主题不突出。

对于字体卷面要及早着手,从学生刚入高中就要强调,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练字,因为练字是改进字体卷面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次可采取平时作业与考试中加大卷面分值、把卷面作为专项内容去训练、展示优秀卷面等办法来加以强调。

对于字数,我们既有硬性规定又因人而异,就是在要求大多数学生作文字数不能少于800字的同时,又要求优秀学生作文不能少于880字(从心理学研究的角度讲,超出字数限度10%的作文会让人产生更美好的感受),使学生作文在内容丰富上给阅卷教师以直观印象,并使增强文章的厚重感有了字数保证。让在限定时间内不能完成800字作文的学生可以暂时先写700字左右的完整文章,以后再向800字的目标冲击。

结构不完整一般表现在缺题目、没有一个完整的结尾,虎头蛇尾材料不足,或者没有恰当的过渡。对于这些情况,我们要做的就是强调和训练;因为这些低级错误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些学生态度轻浮,重视程度不足造成的。

在这一阶段中,我们要让所有作文尽量减少直至消灭上述情形,让所有学生作文都至少提高到中等作文水平上来。事实上这个目标对于经历过中考筛选的高中生而言,不算苛刻,比较容易达到。

下面是我的专项训练:

A/秋风秋雨。在等车的焦急的寂寞里,忽见一个小男孩冲我微笑。于是我想起了另一个人的微笑,那是我的一个小学老师(邻居、我的一位亲人)……三个微笑聚拢来,融化在一起,我的心感到温暖光明。

要求与指导:

1)描写出环境氛围,详细叙写微笑,烘托我的心情。

2)描写三个笑容,并设置一定场景,烘托笑容。

3)注意衔接过渡,大胆创新联想,按材料顺序写。

4)题目自拟,800字以上,字数以超1O%为宜。

讲评:

1)好题:《用微笑来诠释生活》(王俊桐)、《藏在秋叶下的温暖》(高晓琴)、《笑在秋天里》(杨鸿运)、《心中最美的诗篇》(安昕悦)、《微笑生活》(赵雅馨)、《超越蒙娜丽莎的笑》(吴苗苗)、《那青涩》(刘佳月)、《触摸心灵的温度》(谭新月)、《那种别样的温暖》(孙东瑶)

2)应试作文篇幅短小,所以要开门见山,迅速切入主题,不要哕嗦;注意写前统筹安排,避免虎头蛇尾。

3)以“微笑”或“三个微笑”为题太傻,太直白,题目也不宜过长。有间隔号的题目要仔细斟酌,要有并列或递进的意味。要小题大做,不要大题小做,如《温暖》就太含糊。

4)主要的三段建议平均用力,注意三者问的联系紧密,语言要简洁凝练,不宜俗白哕嗦。

5)行文过程中可以表现迷惑、困扰、质疑、痛苦,但最终要落到青春的朝气,百折不挠、人间温情上来。

首段末尾提出论点或主题,首尾段要注意文采。写完一定要检查,杜绝错别字、病句,以及不合逻辑的话。

B/随笔。内容不限,写身边的人和事即可。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低于800。

要求与指导:

1)要有正式的题目,围绕一个主题展开。

2)文风不甘于平淡,要注意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吸引读者。

讲评:

1)考场议论文的一般模式:一般写5 6段,首段末尾提出观点,首段最好有排比和引用;中间段最好首句为中心句,段落之间是并列或递进的关系;倒数第二段联系实际谈,末尾段文采斐然,青春飞扬,或发人深省。例子要不停更新,语词系统也要更新。例子最好有两段是长点的例子,一至两段是排比句构成的小例。

2)鼓励学生: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只有目标明确,持之以恒,不断调适方法,才会有不竭动力。

3)好题:《文化苦旅》(韩思超)、《向爱和善良走去》(张驰)、《拾起信心》(杨弘程)、《青春路上与你们相伴》(安昕悦)、《给生命一种关怀》(胡钰文)、《时间是过去的过去》(李婧璇)、《漫步到冬季》(吴苗苗)、《他们的颜色》(刘佳月)、《那些风花雪月的往事》(刘菁华)、《伴你左右》(王紫琪)、《净化人心》(谭新月)、《人生若只如初见》(张青云)、《收拾好心情就出发吧》(杨林)、《我是文科生》(张珊)

3.2 使学生作文的整体水平向中上靠近,特别是让差等作文向中上靠近。可把以下几点作为训练要求:

(1)重视材料的积累:学生写作水平差,重要原因就是学生掌握的东西少,欠缺生活素材与语言素材,这就要求学生注意漫漫积累,养成看书记笔记的良好习惯,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有摘抄本,看到一些掌故、名言、成语格言、好的诗词要记下来,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多看多记,写文章就能够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当然材料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要养成习惯,坚持下来。我要求学生每日阅读5页《青年文摘》、《海外文摘》、《视野》等杂志,长假阅读指定的小说、传记、游记、文艺评论等等,适时检查,要有勾画、摘抄和点评。

(2)作文内容要充实:学生作文之所以内容单薄乏味,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不注意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人物描写和场景描写等等,它能使人物形象丰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进而达到内容充实厚重,为此我们可以进行专项训练。下面是笔者的一次训练设计:

经历过一些事,淡忘了,而某个细节,如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却记得很清楚;读过的文学作品,记不清内容,而作品中的某个细节,或语言、或动作、或某个人物的肖像却记得很清楚。

要求与指导:

1)“以令人难忘的细节”为题,写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2)记事中突出细节的魅力,可以是几处细节的综合。多在文从字顺上下功夫,不要堆砌辞藻,犯幼稚病。

3)夹叙夹议,注意点题“细节”。

讲评:

1)“令人难忘的细节”可以是虚构。不能单纯引用素材,要评析,要追加意义,渲染气氛,扩大特征。也可虚构素材,但虚构不是无中生有,要利用实际生活,利用文学作品,利用历史知识和典故传说,深入挖掘。要压缩素材,铺排成篇,给人辞采华美,文气纵横的感受。可以根据主题拼接素材,使文章意蕴绵长又紧凑自然。素材要出奇出新,要有意识地更新语词系统。

2)素材要寻找多个侧面,古今中外均可涉猎,不要重复,例如:政治领域、经济万象、科技天地、军事时空、文化领域、文学家园、自然世界、教育天地、体育竞技、演艺天地、社会生活等。

3.3 主要是以发展等级作为标准进行作文训练,力争使全体学生的作文水平再迈一个新台阶,特别是使作文成绩处于中等的学生能达到优秀水平,使优秀生的作文水平风格凸显,引人入胜,可以作如下尝试:

(1)立意要新颖。让学生注意以下几点:思维上可采取逆向思维、反弹琵琶、以小见大等手法;分析问题可采用本质分析法、逻辑分析法。不过立意新颖是作文中的高技巧,处理不好,见解新颖易形成偏激、片面。

(2)结构要精巧。记叙文要注意首尾呼应、前后呼应、过渡、题文相应,尝试倒叙、插叙、场景组合式等;议论文要注意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递进式等结构形式的运用。

(3)要有文采。注意锤炼语言尤其动词、修饰词语的选用,力求一字传神;灵活运用各种句式、巧用各种修辞,追求含蓄蕴藉的语言效果。使学生作文特别是优秀学生的作文能再上一个新台阶。

(4)体裁创新。文体不要局限于常见的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可练习戏剧、童话、寓言、书信体、日记、故事新编、名著续等文体。

我的训练如下:二选一——A、岁月轻轻滑过指尖,许多往事便渐渐弥散在如沙漏般的光阴里面。但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某些东西,让我们刻骨铭心,难以忘记。因为这种记忆是美丽的、芬芳的,让人心情愉悦的,能够温暖人心的。以“开在记忆深处的花朵”为题,写一篇文章。——B、雨果说:没有风暴,船帆不过是一块破布,以“磨难”为话题,描写一位在挫折中奋起的人,你的同学、亲人、师友、自己皆可。

要求与指导: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书写工整、正确、规范。

2)以我手抒写我性灵。

讲评:

1)好题:《磨难的天敌》(柴韩硕)、《最美的眼睛》(王俊桐)

《石缝里的成长》(安昕悦)、《破土花开》(廖新月)

《山顶的太阳》(王钰)

2)平时要分类积累材料,如: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亲情友情、正义美德、精神家园、、个性与尊严、理论与实践、环境与发展、感恩与诚信、理想与现实、贫富与操守等等。

3)每天听新闻、看新闻,留心访谈类节目和各种记录片,广泛涉猎,才可能做到厚积薄发。

二选一——A、时代的发展变化伴随着各种流行时尚,分析某种流行时尚的现状和它产生的根源,并预测其发展趋势,不少于800字。——B、西方诗人从一粒沙中看世界,从一朵花中看大气;中国使人从长江流水中看到岁月的消逝,从月圆月缺中看到事物的变化。你从大自然中看到了什么?以“来自大自然的启示”为题写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与指导:

1)优秀文章要铿锵有力或摇曳生姿,别具一格,自成一脉。

2)中上品要成为考场作文中的典范,合乎规律又有一点创新。

讲评:

1)好题:《姻缘溜灯牵》(张姗)、《读书时尚》(樊璟梅)、《我眼中的时尚》(黄晨洋)、《花之殊,成之由》(张青云)、《相濡以沫还是不共戴天》(战启江)、《利与义可以兼得》(范伊璇)

2)存在问题:议论文素材不典型,缺乏可读性;表达单一,缺乏分析说理。我的建议:回避烂熟题材,素材应符合主流观点,记住素材关键点,多角度挖掘主题,充分利用课本资料。

我之所以把高考评分标准作为我们作文训练的参照标准,并使整个训练蒙上一层浓厚的高考氛围,是因为高考评分标准自有其合理性,特别是它把作文从优到差分为四个不同等级,各等级的标准与要求非常明确,有很强的操作性;其次是对高中生写作素质的培养,不能离开高考的制约;抛开高考大谈高中生的写作素质与水平训练,无异于痴人说梦。况且高考不是应试教育,高考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这些观点早已获得人们的普遍认同,只不过高考还有待改进与完善,不能因为一谈高考、关涉高考评分标准,就认为是与素质教育唱对台戏,这种看法是相当肤浅的。在突出高考的同时我们同样可以搞素质教育、搞作文分层训练。

4 分层教学的反思

通过思考认真研究生源实际情况和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关政策,对中高语文教学模式应做适当的调整,改革以前只注重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突出实施分层教学、分类辅导的教学模式,应该做一些初步的尝试和和大胆的探索,实施分层教学的模式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发挥学生优势特长、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生成才,促进现代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对于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我也做了如下的思考:

(1)分层教学无论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上,不是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相反是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如何将教师从繁重的工作负担中解放出来,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2)就目前的教育模式而言,评价标准只有一个,那么在实施分层教学后,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突破,而如何评价教师的得失成败又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要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实施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作文分层教学需依循着有序、有效的原则,借用一句话,就是“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泉”。

【参考文献】

[1]龚永祥:《浅谈新课改下初中作文教学》,《教育革新》,2008年第6期

[2]刘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作文教学》,《时代教育》,2009年第8期

[3]《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4]《素质教育概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5]美国Anita Woolfolk《教育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7月

[6]莫雷主编:《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初中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研究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张店区健身俱乐部健美操分层教学法的开展现状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