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点做法
——以“洋流复习课”为例

2014-01-13 08:44张进勇赵甘欣子
地理教学 2014年14期
关键词:寒流洋流海水

张进勇 赵甘欣子

(苍南县灵溪第二高级中学, 浙江 温州 325800)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点做法
——以“洋流复习课”为例

张进勇 赵甘欣子

(苍南县灵溪第二高级中学, 浙江 温州 325800)

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调整自身学习习惯,独立自主地学习地理,提高自己的地理应用能力。严谨且自由的地理课堂情景预设,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思维含量,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结合在市级观摩课“洋流高三复习课”中的预设与生成,谈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思维情景,触发思维链条

[教学预设]

幻灯片呈现“世界表层海水温度图”,让学生在图中找与洋流相关的信息。

图1 世界表层海水温度图

[课堂实录]

教师:同学们观察,在这幅图中有哪些与洋流相关的信息?

学生:南美洲西部沿岸海水的温度比同纬度要低,这与该海区有秘鲁寒流流经有关。

教师:你是如何得出“南美洲西部沿岸海水的温度比同纬度要低”这样的结论的?

学生:海水的温度差异是通过不同的颜色表示的,且纬度越高,颜色越深,说明海水温度越低,在图中颜色也就越深。南美洲西部沿岸海水与同纬度海区的海水的相比,颜色深一些,所以温度要低一些。

教师:在这个海区为何会存在“秘鲁寒流”这么一支洋流?

学生:秘鲁寒流是一支补偿流,在这个海区由于较高纬度海区海水较多,较低纬度海区海水较少,冷海水由较高纬度海区流向较低纬度,就形成了秘鲁寒流。

教师:是什么原因导致海水的多少在不同海区存在差异呢?

学生:因东南信风形成的南赤道暖流带走了较低纬度海区表层海水,而因盛行西风形成的西风漂流使海水在较高纬度汇聚。

教师:分析洋流的形成时,我们要考虑哪些因素?洋流冷暖性质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学生:分析洋流的形成,要考虑盛行风、大陆轮廓、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判断洋流的性质的依据是,寒流是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洋流,而暖流是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

教师:大家有没有不同意见?

学生:关于西风漂流,我们还需要分析南极大陆的影响,索马里洋流我们需要分析离岸风的影响,离岸风使该区域底层冷海水上翻也是导致该海域温度较低的主要原因。

洋流这节课的课标要求是“运用地图,归纳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部分内容的识记对高三学生来讲不再是难点,但如果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仅停留在对洋流分布图的识记上,那就会与课标“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强调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背道而驰。所以对洋流基础知识的复习,应该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着眼于使学生建立起洋流成因、分布、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通过地理现象总结地理规律,归纳地理原理。

导入环节直接让学生在图中找与洋流相关的信息,是对学生“头脑风暴式”思维的训练,通过对图片中和头脑中大量信息的筛选和加工,建立起洋流分布与“世界表层海水温度图”相关性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地理形象思维能力。复习过程中,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可选取某一支洋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将问题剖析透彻。

二、打破思维定势,注重思维创新

[教学预设]

幻灯片呈现“世界表层海水温度图”和“拿骚与大加那利岛气候图”。分析海水温度与气候的关系,进而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图2 拿骚与大加那利岛气候图

[课堂实录]

教师提问:同学们分析拿骚与大加那利岛的气温和降水与海水温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拿骚附近海区的海水温度比同纬度高,说明有暖流流经。暖流流经海区海水温度较高,在地面辐射作用下,暖流流经的地区大气温度较高;气温较高的地区,近地面富含水汽的空气受热膨胀抬升,形成较多降水。大加那利岛的情况与拿骚正好相反,所以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教师追问:刚才这位同学的分析过程逻辑性很强,那同学们能不能推断出这个地方的自然景观呢?

学生回答:拿骚的气温高、降水多,自然景观应该是森林,大加那利岛的景观应该是荒漠。

教师追问:结合刚才的分析过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示意图,大家认为我们该如何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图3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示意图

学生回答:洋流属于自然地理环境中水文要素的范畴,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它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

对于“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课程标准的实施,以往的教学往往会围绕洋流对气候、航行、渔场和海洋环境四个方面的影响进行,这种思路极易使学生对知识仅形成机械的记忆,甚至形成思维定势,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思维广度的延伸。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理解,在某种程度上建立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基础上。洋流作为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自然地理环境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这需要重点强化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世界表层海水温度图”和“拿骚与大加那利岛气候图”为学生提供对比思维情景,通过分析海水温度与气候的关系,建立逻辑关系,从而引导学生掌握“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基本方法。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广义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示意图可引导学生对这两个地理问题进行对比并统一,既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又锻炼了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从而打破原有思维定势,提高学生思维品质。

[教学预设]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选感兴趣的材料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对分析结果进行组间评价。

材料一 俄罗斯摩尔曼斯克港

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州首府,北冰洋沿岸最大港口,位于科拉半岛东北,临巴伦支海的科拉湾。虽地处北纬69°,终年不冻,被称为“不冻港”。(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摩尔曼斯克港位于极圈以内却终年不冻,结合今天所学,解释原因。

材料二 国际达喀尔汽车拉力赛

在非洲北部西海岸和南美洲西海岸举办的达喀尔拉力赛,在举办过程中,经常遇到大雾困扰,导致比赛中断甚至取消赛程。(资料来源:网络)

结合今天所学,解释达喀尔拉力赛经常遇到大雾困扰的原因。

材料三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每隔若干年发生一次大规模海水温度异常增高的现象。拉尼娜现象正好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是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地区海水温度异常变冷的现象。拉尼娜的发生与赤道偏东信风加强有关。(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据材料分析,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与洋流有什么关系?它对大洋两岸的气候有何影响?

材料四 环澳大利亚自驾游

环洲自驾,在东、西海岸可以体验到迥异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东岸人口稠密、城市发达,尤其是昆士兰州的黄金海岸和众多皇家植物园,是人们必游之处;而西海岸却是连绵的荒漠。(资料来源:网络)

澳大利亚大陆东西两岸景观不同,东岸植被丰富,西岸则荒漠广布,结合所学,说明两岸景观差异的原因。

材料五 英国泰坦尼克号沉没

泰坦尼克号于1912年4月首航,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计划中的目的地为美国纽约。4月14日夜里11点40分,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大约在41°N,49°W附近),船裂成两半后沉入大西洋。(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结合所学,解释泰坦尼克号在远离北极的北纬41°处撞上冰山原因。

材料六 日本震后“鬼船”

2012年,加拿大当局3月24日在西海岸发现一艘日本大型捕鱼船的残骸。这艘渔船可能在去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地震和海啸中毁坏,而后漂洋过海,历时一年多横穿太平洋抵达加拿大近海。(资料来源:中新网)

结合所学,说明“鬼船”能横穿太平洋抵达加拿大近海的原因。

[课堂实录]

教师提问: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材料,分析洋流是如何对以下几种现象产生影响的?

学生回答:我们小组对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比较感兴趣。我们认为,由于在此地存在着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补偿流拉布拉多寒流,所以将较高纬度的冰山携带至此。在寒流低温的影响下,冰山没有融化,所以导致船撞上冰山。

学生回答:他回答的很好,但是我们小组有补充,泰坦尼克号之所以撞上冰川,还有海雾的影响,寒流流经地区,水汽在低温环境下易凝结成雾,影响视线,所以也是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原因之一。

教师提问:看来除了冰山,因洋流形成的海雾也是泰坦尼克号沉没的重要原因之一。那我们不妨考虑一下,仅寒流会导致雾的形成吗?

学生回答:雾的形成过程本质上就是水汽凝结,所以暖流和寒流交汇处都有形成雾的可能性。暖流上空水汽充足,如果是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就有降温的凝结条件了,寒暖流交汇处则是寒流提供降温条件,暖流带来充足水汽,所以老师所说的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形成海雾。

……

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进行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也尊重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学习意愿。材料本身也并未局限在气候、航行、渔场和海洋环境四个方面,这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演绎能力都是一个挑战,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化解了这个难点。组间评价为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的拓展搭建了基础平台。

三、发展求异思维,提高思维品质

[教学预设]

展示大加那利岛的现实景观图,使其与学生之前所推断的沙漠景观产生强烈反差,诱发学生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个问题的再思考——洋流能对地理环境产生多大程度的影响。

图4 大加那利岛景观图

[课堂生成]

教师提问:大加那利岛上的景观与我们推断的一致吗?

学生回答:不一致,这说明洋流不是影响大加那利岛地理环境的唯一因素。

教师追问:那这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学生回答:洋流作为地理环境的要素之一,和其他各要素共同影响着地理环境,所以我们在分析地理问题时,洋流更多的时候起到的是“锦上添花”或“雪上加霜”的作用。

教师追问:所以比如我们在分析气候或渔场成因时?

学生回答:分析气候不仅要考虑洋流,更要考虑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分析渔场同样要考虑洋流、大陆架、地表径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教师总结:很好,我们在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个问题时,要注意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既要注意洋流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地理环境中的各个因素,也要注意洋流与其他因素一起在影响着地理环境。

引导学生从思维过程中生疑、知疑、析疑,进而会促进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大加那利岛现实景观和理论景观的对比,结合之前课堂埋下的伏笔,诱导学生质疑,启发他们从无疑中生疑,发展求异思维。引导学生把握洋流只是影响地理环境的因素之一,不一定是决定性因素。使学生注意到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之一——综合性,从而将本节课所学内容融入到整个高中地理的知识体系中。

培养思维能力总是从问题产生开始的。创设情境,触发学生思维链条,引导学生纵横递进地探究问题,有意识地制造矛盾,设疑问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猜你喜欢
寒流洋流海水
谁言寒流衬暖阳都说暖风驱寒冬
“生生不息”的海洋循环运动——洋流
你认识洋流吗
喝多少杯海水能把人“渴死”?
跟踪导练(五)6
海水为什么不能喝?
一类洋流运动方程的显示行波解
海水
冬春寒流来袭时慎防蔬菜水肿病
海水能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