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中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操作及并发症的应对措施

2014-01-25 11:41郝东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5期
关键词:针头头皮输液

郝东伟

(武警石家庄士官学校门诊部,河北 石家庄 050000)

门诊中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操作及并发症的应对措施

郝东伟

(武警石家庄士官学校门诊部,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门诊护理工作重要的一项基本操作。文章根据临床多年护理工作中的切身经验,分析门诊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从而降低了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率。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技术操作;操作难度;并发症;应对措施

小儿头皮静脉极为丰富,较大的有颞浅静脉、额静脉、耳后静脉及枕静脉。头皮静脉分支多,且浅表易见,不易滑动,便于固定,进行头皮静脉输液,既不影响患儿肢体活动,又便于保暖,因此,头皮静脉输液是2岁以内患儿最常见的给药途径。但在门诊皮下静脉输液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影响了医疗质量,甚至导致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引发医疗和护理纠纷。因此,随着门诊中儿童患者不断增加,门诊护士头皮静脉穿刺技能亟待提高[1]。为提高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笔者根据多年从事门诊护理工作的经验,将头皮静脉输液法操作及并发症对策措施介绍如下。

1 头皮静脉输液操作步骤

头皮静脉输液操作步骤为:无菌操作前洗手、戴口罩;核对药液瓶签(药名、浓度、剂量和时间);检查药液质量;套网套,压铝盖;用2%碘酊、70%乙醇消毒瓶盖和瓶颈;在液体瓶签上注明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日期;检查输液器的有效日期,外包装是否严密,有无破损,合格后打开外包装,取出输液器瓶针自瓶盖中心部分插入输液瓶内;备齐用物携至患儿床前,核对床头卡及患儿;向患儿家属解释;将输液瓶倒挂于输液架上,排气。排气成功后,用调节器将导管夹闭,将输液管端挂在输液架上;必要时剃去局部头发,由助于固定患儿肢体及头部,操作者立于患儿头侧选择静脉;用70%乙醇消毒皮肤待干;取下输液管端,手持针柄部摘下护针帽,开放调节器排尽针头内空气,再夹闭导管;用左手拇指、食指分别固定静脉两端,右手持头皮针头,针尖斜面向上沿静脉向心方向平行刺入;见回血,一手固定针头,一手松开调节器,待液体滴入通畅后,即可固定;根据病情和年龄调节滴数;为患儿摆好体位,再次查对。向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输液情况,及时处理输液故障,并填写输液巡视卡;输液毕,夹闭输液导管,撤除胶布,将干棉签放于穿刺点上方快速拔针,用棉签按压片刻至无出血;使患儿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必要时作好记录;一次性注射器、针头、输液器应剪开毁形,并于浸泡消毒后供应室回收处理。

2 操作中注意事项

在头皮静脉输液过程中,要根据医嘱认真查对,避免差错。检查瓶口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缝,将瓶上下摇动,在光亮处检查药物有无浑浊、沉淀、絮状物等,防止输液反应的发生;将铝盖中心部分打开;注意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加入药物时注意配伍禁忌;可用输液卡挂在输液瓶或输液架上;避免使用已过期、已污染的输液器,保证患者的安全;注意不要污染输液管的插瓶针梗;再次查对,避免发生差错;解释目的及过程,取得家属配合;排气时倒置茂菲氏滴管上举,挤压滴管上部导管,使药液平面达茂菲氏滴管1/2~2/3时,迅速倒转滴管,使液体平面缓缓下降。直至排尽导管内空气,防止发生空气栓塞;注意须和动脉相鉴别,静脉外观呈微蓝色,无波动,管壁薄,易被压瘪,较易固定,不易滑动,血液多呈向心方向流动;动脉外观呈正常皮肤色或浅红色,有波动,管壁厚,不易被压瘪,血管易滑动,血液多呈离心方向流动[2],皮肤细嫩,仅用70%乙醇消毒即可;排液于弯盘内,穿刺前确认导管内无气泡;避免穿破血管;确定针头是否在血管内;一般每分钟不超过20滴;不可随意调节滴数,对输液部位注意保护,发现输液部位肿胀或有异常反应及时报告;保持输液通畅,防止液体滴尽或针头堵塞及滑出;密切观察有无输液反应。

3 头皮静脉输液中常见的并发症及其应对措施

3.1 误入动脉

①发生原因:由于患儿肥胖、重度脱水、衰竭、患儿哭闹躁动或穿刺不当造成误入动脉。护理人员业务欠熟练或选择血管不当。②临床表现:患儿呈痛苦貌或尖叫,推药阻力大,且局部迅速可见呈树枝分布状苍白。临床表现为输液滴注不通畅或不滴,甚至血液回流至头皮针内造成堵塞。③预防及处理:首先要了解患儿病史、病情。条件许可尽量让患儿安静或熟睡下穿刺。其次,护理人员加强技术操练,熟悉解剖位置。同时,在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儿反应。发现误入动脉,立即拔针另选血管重新穿刺。

3.2 糖代谢紊乱

①发生原因:多发生于代谢性、消耗性疾病患儿,如重症感染、极度衰竭患儿。静脉输入葡萄糖过程中,若输注速度突然变慢或中止,易发生低血糖。若输注速度过快,易发生高血糖症。②临床表现:患儿哭闹或懒散无力,拒乳,嗜睡。化验室检查血糖升高或降低。③预防及处理:一是严格按计划输液,根据病情及时调节输液种类及输液速度,不宜太快或太慢。二是对不能进食、长时间输液患儿,定期检查衡量电解质的各种指标,按需补给。注意监测电解质、血糖,并记录好患儿的24 h出入量。三是如发生低血糖,适当加快输液速度;出现高血糖时,暂停输入葡萄糖溶液。

3.3 发热反应

①发生原因:造成发热反应的原因有:输液器具不清洁或被污染,直接或间接带入致热原。药液不纯、变质或污染,可直接把致热原带入体内;输液反应与患儿所患疾病的种类有关。即感染性疾病如小儿肺炎,菌痢等输液反应的比例相对增大;输液反应和输液的量、速度密切相关。当输液速度加快时,输入的热原物质愈多,输液反应出现的机会也愈多。某些机械刺激也可以引起输液反应。如输液的温度与人体的温度差异过大,机体来不及调节,则可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而发生输液反应。②临床表现:输液过程中或输液后,患儿出现面色苍白,发冷发热,寒战,皮肤出现花纹。体温可达40~42 ℃。伴有呼吸加快,脉速。③预防及处理:输液前仔细检查输液器具,药物液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格掌握患儿输液指征,发生发热反应时,要研究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工作;合并用药时,要严格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变化,尽量减少过多的合并用药;注意患儿的体质,早产儿、重度肺炎、痢疾等患儿,输液前采取适当措施。治疗室、病房输液时的环境要保持清洁,减少陪护人员,防止灰尘飞扬;严把三关:药物关,输液器关,操作关;发热反应轻者减慢输液,注意保暖,配合针刺合谷、内关等。对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及激素治疗;严重反应者应停止输液。予对症处理外,应保留输液器具和溶液进行检查;仍需继续输液,则应重新更换液体及输液器,针头,重新更换注射部位[3]。

3.4 静脉穿刺失败

①发生原因:一是操作者心理失衡,情绪波动。二是患儿血管被人为损伤,再次复穿时原针孔部位出现硬结或血液外渗等现象,难以进行正常静脉抽血、静脉推注或静脉滴注。三是在拔针时针眼处理不当。四是操作者判断失误:导致穿刺失败。五是缺乏患儿配合。六是进针的角度与深度:操作者由于掌握不当往往穿破血管。七是患儿家长及亲属的态度、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语言等,可能形成一种与护士心理不协调的气氛,致使判断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盲目迸针,穿刺失败[4]。②临床表现:针头未穿入静脉,无回血,推注药物有阻力,或针头斜面一半在管腔外,药液溢出至皮下。局部疼痛及肿胀。③预防及处理:首先,护理人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注重培养自身的操作技能和耐心,沉着冷静,高穿刺成功率。其次,穿刺部位要根据患儿不同年龄和具体情况选择血管。选择与静脉大小相适宜的针头。对长期输液的患儿,避免在同一根血管上反复多次穿刺。拔针时应顺血管纵向压迫,这样才能按压住皮肤与血管上的两个穿刺点,拔针时角度不宜过大。穿刺成功后应强调针尖的固定处理[5]。最后,要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充分体现关爱,根据不同家长,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取得家长的理解和信任。另外,应请家长协助看护,对已懂事的患儿应根据小儿特点进行心理诱导,使其合作。

[1] 白霞,李瑾.门诊静脉输液安全管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10(5):92.

[2] 孙艳春,李凤娟.小儿静脉穿刺的几点体会[J].工企医刊,1997,13 (1):10.

[3] 张春艳,许海波.小儿静脉输液成功的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 1995,30(7):433-434.

[4] 苏小岩.培训护生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技巧[J].卫生职业教育, 1996,31(12):721.

[5] 于乃侠.针对性护理对儿科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分析[J].中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15.

R473.72

:A

:1671-8194(2014)05-0256-02

猜你喜欢
针头头皮输液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头皮出油多会导致脱发吗?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换季时头屑头痒 其实是头皮“过敏”了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让头皮爱上做SPA
颈枕输液袋
选择性头皮扩张并应用头皮扩张皮瓣修复瘢痕性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