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能源管理亟须“绿色金融”助力

2014-01-28 09:04宋建宇
中国石化 2014年10期
关键词:服务公司能源管理绿色金融

□ 宋建宇

节能服务产业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而现阶段所面临的融资难题又恰恰是金融机构可以为之提供服务的领域,二者之间有着很好的合作点与共赢点。

合同能源管理在上世纪末进入我国,十多年来,一批专业节能服务公司随之兴起。但由于国家政策不明确、客户积极性不高、节能公司技术资金实力不足等原因,这一商业模式未能得到大面积推行。融资困难是目前节能服务公司运营中遇到的首要障碍。在筹资融资问题上,节能服务公司与商业金融机构必须找到互利双赢的合作方式,才能发挥金融机构促进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作用。

节能服务公司有融资需求

近些年,随着节能服务产业高速发展以及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日趋成熟,众多企业投身于此。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国从事节能服务的企业已经超过4000家,看上去数据华丽,仔细分析却不难看出,众多的节能服务公司还属于中小型企业,总体实力不强,融资能力偏弱。大量中小型节能公司正是由于自有资金有限,又很难获得金融机构贷款,面临着“长不大”的难题。中国节能协会相关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中小型节能服务公司现阶段最大的困难就是融资难。

节能公司过去习惯将市场开拓的重点放在节电和变频等民用生活领域,比如用节能灯或LED灯替代白炽灯,对空调等电机进行变频改造,以及对一栋商业办公大楼的节能管理等,这些项目规模一般较小。节能服务企业之所以在近两年能够获得较快发展,除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因素外,节能企业改变市场开拓策略,从主攻民用生活领域调整为主攻工业节能特别是工业余热领域是又一主因。但是,这就意味着节能服务公司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

但由于合同能源管理的投入产出周期长,大项目一般在投入几年以后才会有回报,节能服务公司要进行后续投入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而作为中小企业,又是新生的企业,商业资信度相对较低,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得商业贷款。

很多节能服务公司在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时,常常需要先垫付巨额资金,如果得不到融资支持,企业难以开展更多项目,也难以做大做强。节能服务公司去金融机构融资时,其中最大的问题还是金融机构认可的可抵押担保物缺乏。节能服务公司最主要的资产是节能设备,但设备都已经安装,从金融机构融资的角度看,难以作为合适的抵押物。

另外,目前节能行业市场和节能资金市场也存在着严重的信息脱节,私人投资者、商业投资机构不了解节能项目的可盈利性和节能市场的潜力,对节能投资的潜在风险心存顾虑,也致使节能项目的融资十分困难。这都导致了节能服务公司自我积累能力和业务拓展能力极弱,制约了节能产业化发展。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真谛就是投资,从根本上讲,没有投资能力就是没有节能服务能力。节能服务公司要发展,必须不差钱,而技术、服务等要素都不是要命的,只要有钱,一切都会有。合同能源管理的自身规律是节能服务先要有钱,而节能服务公司恰恰没有钱,他们的“第二主业”就是融资,但他们又恰恰遇上融资难,从而陷入了怪圈。

目前节能服务公司融资很难。找金融机构,首先抵押担保这一关就过不了,信托、理财产品目前也不成熟,好像只有兴业金融机构还有商量,其他金融机构基本免谈。找租赁公司可以,但是往往人家用采购方式就把你踢出去了。节能服务公司变成了供应商,财政奖励要暗地里转给租赁公司,现在很多租赁公司自己就开始考虑自办节能服务公司。找投资公司也是一个办法,这几年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比较活跃,但是风险投资这一块要么是不顾后果的“疯投”,要么就是最没有风险的“封投”;而私募这一块往往只挑有上市前景的对象,但是在节能服务公司里是凤毛麟角。融资难把节能服务公司慢慢逼向讨甲方的预付款,或者是主动蜕变为供应商,朝着越来越不像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向蜕变。

金融机构觅得市场商机

一些金融机构从中发现了巨大商机,认为节能服务产业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而现阶段所面临的融资难题又恰恰是金融机构可以为之提供服务的领域,二者之间有着很好的合作点与共赢点。2010年,浦发银行率先以上海为试点,进行小额融资,之后不断开发创新产品,将业务逐步拓展到全国,为广大节能服务公司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

运用市场手段促进节能减排,是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最大特征。合同能源管理顾问及融资业务是金融机构最新推出的投行类绿色金融创新产品,也是国有商业金融机构的首个合同能源管理专业融资产品。国内现在有7家银行在节能融资领域很活跃,它们分别是中国进出口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北京银行、招商银行。

2011年底,宝钢集团旗下两大新兴业务板块宝钢能源、宝钢建筑与浦发银行合作,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等创新业务模式进行融资,一度成为绿色金融领域的典型案例。

浦发银行瞅准了宝钢身处高耗能的钢铁行业,有着绿色信贷、合同能源管理融资等业务需求。此次合作主要是浦发银行基于宝钢节能减排提供一系列金融产品,包括与宝钢合作了EPC买断保理业务,即针对宝钢未来收益权提供保理业务,买断企业的应收账款。

借着这次节能减排合作,2012年宝钢进一步与浦发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重点在项目融资、并购贷款、贸易金融、绿色信贷等领域。

2012年,在华融湘江银行支持下,湖南株洲某玻璃厂计划与环保企业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在厂内合作建设余热发电项目。华融湘江银行积极与该厂接触,并研究制订相关金融支持方案,推出合同能源管理贷款模式,为该厂提供贷款金额3000万元,帮助企业成功实施了技改。系统运行1年多,该厂的用电成本比原先降低了20%。

2012年底,农业银行通过为企业提供合同能源管理顾问及融资服务,成功帮助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某分公司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引入了先进的节能技术,每年可为企业节省5.3万~6.6万吨标准动力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万吨,每年至少可帮助企业节约能源成本3200万元。

除能效贷款等信贷融资外,金融机构部门的发挥空间极大,包括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融资和保理融资、碳交易财务顾问、国际碳保理融资、排污权抵押融资等。例如,浦发投行部正在参与上海环交所碳交易试点工作。中国碳减排量约占全球市场的1/3,过去我国的CDM项目业主往往直接与国际碳基金、国际投资金融机构等境外买方进行碳交易谈判。

绿色金融挑战与机遇同在

不过,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方面的风险也不容低估,除传统金融风险外,最多的就是技术革命,一个新的工艺推出之后成本会大幅度降低,原来的生产制造商可能会马上滞销。

目前国内金融主管部门的绿色金融政策目标也还主要停留在限制对“两高一资”企业的信贷投放和促进节能减排短期目标的实现上,对绿色金融缺乏完整的战略安排和政策配套,还没有全面承担起绿色金融理念的传播、引导职责。在国际合作领域,金融主管部门也未见有积极动作。金融机构缺乏对国际绿色金融发展最新趋势、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和环境风险管理经验的了解、学习渠道。

尽管存在不少风险,但是对于未来在节能服务产业中扮演的角色,金融行业有着良好的期望。随着国家对节能服务产业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尤其是合同能源管理被列为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重点工程之一,节能服务公司数量呈现新一轮增长,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产业将进行全面整合,同时企业对资金金融需求会更大,需要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因此,未来商业银行不但要做大绿色信贷,更要从投资金融机构的角度,提供“融智+融资”的综合化金融服务,包括提供并购和上市财务顾问,提供并购融资、发行固定收益产品、发行股权融资产品等,帮助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猜你喜欢
服务公司能源管理绿色金融
城市更新背景下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建议
合同能源管理会计核算优化对策
新常态下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之策
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如何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
绿色金融在石油石化行业的运用研究
合同能源管理没那么难
天津市对用能单位持续开展能源管理师培训工作
节能服务公司年审培训警惕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