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2014-01-31 03:31
制造技术与机床 2014年2期
关键词:焊机马氏体铁素体

重力焊 将重力焊条的引弧端对准焊件接缝,另一端夹持在可滑动夹具上,引燃电弧后,随着电弧的燃烧,焊条靠重力下降进行自动焊接的一种高效率焊接法。

热剂焊 将留有适当间隙的焊件接头装配在特制的铸型内,当接头预热到一定温度后,采用经热剂反应形成的高温液态金属注入铸型内,使接头金属熔化实现焊接的方法。

闪光对焊 电阻焊件装配成对接接头,接通电源,并使其端面逐渐移近达到局部接触,利用电阻热加热这些接触点(产生闪光),使端面金属熔化,直至端部在一定深度范围内达到预定温度时,迅速施加顶锻力完成焊接的方法。

滚点焊 将焊件装配成搭接接头并置于两滚轮电极之间,滚轮电极连续滚动并加压断续通电,焊出有一定间距焊点的点焊方法。

步进缝焊 将焊件装配成搭接或对接接头并置于两滚轮电极之间,滚轮电极连续加压间歇滚动,当滚轮停止滚动时通电,滚动时断电,交替进行焊接的缝焊法。

凸焊 在一焊件的贴合面上预先加工出一个或多个突起点,使其与另一焊件表面相接触并通电加热,然后压塌,使这些接触点形成焊点的电阻焊方法。

钎焊 钎焊是指用比母材熔点低的金属材料作为钎料,用液态钎料润湿母材和填充工件接口间隙并使其与母材相互扩散的焊接方法。

双极性电极 不与外电源连接而置于阴极和阳极之间电解液中的导体,其面对着阳极的一侧起着阴极作用,面对着阴极的另一侧起着阳极作用的一种电极。

气割 利用气体火焰的热能将工件切割处预热到一定温度后,喷出高速切割氧流,使材料燃烧并放出热量实现切割的方法。

焊接机器人 具有3 个或3 个以上可自由编程的轴,并能将焊接工具按要求送到预定空间位置,按要求轨迹及速度移动焊接工具的机器。包括弧焊机器人、激光焊接机器人、点焊机器人等。

电阻焊机 利用电流通过工件及焊接接触面间的电阻产生热量,同时对焊接处加压进行焊接的焊机。包括点焊机、凸焊机、缝焊机、电阻对焊机、闪光对焊机、电容储能点火焊机、高频电阻焊机等。

带极堆焊机 用带状熔化电极,在焊剂或气体保护下以电弧或电渣过程作自动堆焊的焊机。

共析组织 一定成分的固溶体冷却时转变为两种或更多紧密混合的固体的恒温可逆反应所形成的组织。

共晶组织 一定成分的合金液体冷却时,由转变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紧密混合的固体的恒温可逆反应所形成的组织。

魏氏组织 焊接热影响区中的过热区,由于奥氏体晶粒长得非常粗大,这种粗大的奥氏体在较快的冷却速度下会形成一种特殊的过组织,其组织特征为在一个粗大的奥氏体晶粒内会形成许多平行的铁素体(渗碳体)针片,在铁素体针片之间的剩余奥氏体最后转变为珠光体,这种过热组织称为铁素体(渗碳体)魏氏组织。

上马氏体点 具有马氏体转变的铁基合金经奥氏体化后以大于或等于马氏体临界冷却速度淬火冷却时,奥氏体开始向马氏体转变的温度。

下马氏体点 具有马氏体转变的铁基合金淬火冷却到上马氏体点后,继续冷却时,马氏体量不断增多,当达到某一温度,奥氏体停止向马氏体转变的温度。

贝氏体 钢在奥氏体化后被过冷到珠光体转变温度区间以下,马氏体转变温度区间以上这一中温度区间(所谓"贝氏体转变温度区间")转变而成的由铁素体及其内分布着弥散的碳化物所形成的亚稳组织,即贝氏体转变的产物。

马氏体 对固态的铁基合金(钢铁及其他铁基合金)以及非铁金属及合金而言,是无扩散的共格切变型相转变,即马氏体转变的产物。就铁基合金而言,是过冷奥氏体发生无扩散的共格切变型相转变即马氏体转变所形成的产物。铁基合金中常见的马氏体,就其本质而言,是碳和(或)合金元素在α 铁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就铁-碳二元合金而言,是碳在α 铁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奥氏体 γ 铁内固溶有碳和(或)其他元素的、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的固溶体。

渗碳体 晶体点阵为正交点阵,化学式近似于碳化三铁的一种间隙式化合物。

二次渗碳体 高于共析成分的奥氏体,从高温慢冷下来之际,在发生共析转变之前析出的渗碳体。广义则包括过冷奥氏体在形成珠光体(广义的珠光体)之前析出的渗碳体。

脱溶物 过饱和固溶体中形成的溶质原子偏聚区(如铝铜合金中的GP 区)或化学成分及晶体结构与之不同的析出相(如铝铜合金人工时效时形成的CuAL2)。

二次碳化物 高于共析成分的奥氏体,在高温冷却之际,发生共析转变之前析出的碳化物。广义则包括过冷奥氏体在形成珠光体(广义的珠光体)之前析出的碳化物。

球光体 是指奥氏体从高温缓冷时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机械混合物,其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呈交替重叠的层片状复相组织,碳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77%。

索氏体 马氏体于回火时形成的,在光学金相显微镜下放大五六百倍才能分辨出为铁素体内分布着碳化物(包括渗碳体)球粒的复相组织。

托氏体 马氏体在回火时形成的,实际上是铁素体基体内分布着极其细小的碳化物(或渗碳体)球状颗粒,在光学显微镜下高倍放大也分辨不出其内部构造,只看到其总体是一片黑的复相组织。

共格界面 界面两侧的点阵在跨越界面处是一对一地相互匹配,就是说,在跨越界面的方向上,界面两侧的点阵列和点阵面都完全具有连续性的界面。

均匀化退火 为了减少金属铸锭、铸件或锻坯化学成分的偏析和组织的不均匀性,将其加热到高温,长时间保持,然后进行缓慢冷却,以达到化学成分和组织均匀化为目的的退火工艺。

淬硬性 以钢在理想条件下淬火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来表征的材料特性。

正火 将钢件加热到上临界点(Ac3或Acm)以上40~60 ℃或更高的温度,保温达到完全奥氏体化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简便、经济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 将钢件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冷却,以获得非扩散型转变组织,如马氏体、贝氏体和奥氏体等的热处理工艺。

研磨 用研磨工具和研磨剂,从工件上去掉一层极薄表面层的精加工方法。

表面工程 经表面预处理后,通过表面涂覆、表面改性或表面复合处理,改变固体金属表面或非金属表面的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形态和(或)应力状态,以获得所需要表面性能的系统工程。

表面预处理 表面加工前,对材料及其制品进行的机械、化学或电化学处理,使表面呈净化、粗化或钝化状,以便进行后续表面处理的过程。

双极性电极 不与外电源连接而置于阴极和阳极之间电解液中的导体,其面对着阳极的一侧起着阴极作用,面对着阴极的另一侧起着阳极作用的一种电极。

溶度积 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饱和溶液中相应的离子之浓度的乘积,其中各离子浓度的幂次与它在该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中的系数相同。

电镀 电镀(Electroplating)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是利用电解作用使金属或其它材料制件的表面附着一层金属膜的工艺从而起到防止腐蚀,提高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及增进美观等作用。

电弧喷涂 利用两根形成涂层材料的消耗性电极丝之间产生的电弧为热源,加热熔化消耗性电极丝,并用压缩气体将其雾化和喷射到基体上,形成涂层的热喷涂方法。

线爆喷涂 利用电熔放电形成强的冲击电流使金属线材过热熔化并爆炸成微粒,高速喷射到基体表面形成涂层的热喷涂方法。

流化床涂装 将粉末涂料置于装有多孔隔板的圆筒或长方形容器中,压缩空气从底部通过隔板将隔板上的涂料粒子悬浮翻腾成液体沸腾状的涂装方法。

气相沉积 利用气相中发生的物理化学过程,在材料表面形成具有特种性能的金属或化合物涂层的过程。

粉末冶金 制取金属粉末(添加或不添加非金属粉末),实施成形和烧结,制成材料或制品的加工方法。

工位 为了完成一定的工序,一次装夹工件后,工件(或装配单元)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

工步 在加工表面(或装配时的连接面)和加工(或装配)工具、主轴转速及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作业。

光整加工 精加工后,从工件上不切除或切出极薄金属层,用以改善工件表面粗糙度或强化其表面的加工过程。

旋风切削 装在高速旋转刀盘上的刀头围绕与其不同轴低速旋转的工件,进行断续切削的加工方法。

展成法 一种表面形成方法。加工时切削工具与工件作相对展成运动,即刀具(或砂轮)和工件的瞬心线相互作纯滚动,两者之间保持确定的速比关系,所获得加工表面就是刀刃在这种运动中的包络面。

滚压 用滚压工具对金属坯料或工件施加压力,使其表面产生塑性变形,从而将坯料成形或使工件表面变光滑的加工方法。

仿形加工 仿照模型轮廓或依据有关轮廓的数据,通过随动系统控制加工工具或工件的运动轨迹,加工出有同样轮廓形状的工件的加工方法。

同廓式拉削 按分层式切除加工余量,刀齿廓形与被加工表面最终廓形相似,仅最后一个切削齿和校准齿参与工件最终表面的形成。

组合机床 以通用部件为基础,配以少量专用部件,对一种或若干种工件按预先确定的工序进行加工的机床。

柔性制造单元 由一台或几台配有一定容量的工件自动更换装置的加工中心组成的生产设备。能连续地自动加工一组不同工序与加工节拍的工件。可以作为组成柔性制造系统的模块单元。

让刀 每一加工工作行程结束后,工具或工件返回初始位置时,使工具与工件相互离开一定距离的过程。

电子束加工 电子束加工是利用高能量的会聚电子束的热效应或电离效应对材料进行的加工。

猜你喜欢
焊机马氏体铁素体
一起塑料焊机触电事故分析与探讨
含铜铁素体抗菌不锈钢高温性能研究
铌钛对铁素体不锈钢组织和成形性的影响
中低碳系列马氏体不锈钢开发与生产
变温马氏体相变动力学实验观察及立体图像模拟
1Cr17Ni2铁素体含量的控制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福尼斯TPS4000 系列数字焊机故障分析
激光制备预压应力超高强韧马氏体层的组织与性能
埋弧焊数字焊机现场应用及其配套控制改造
马氏体组织形貌形成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