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线网络的图书馆泛在化创新服务模式构建

2014-02-12 11:40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4年12期
关键词:无线网络图书馆用户

●李 铭

(菏泽学院图书馆,山东菏泽274015)

基于无线网络的图书馆泛在化创新服务模式构建

●李 铭

(菏泽学院图书馆,山东菏泽274015)

无线网络;图书馆;泛在化;创新服务;模式

本文通过对图书馆泛在化的内涵和特点以及泛在化理论给图书馆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行讨论和分析,提出创新图书馆泛在化服务模式构建的有效途径。

随着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各种性质的图书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取得了长足发展,从而为人们获取知识信息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渠道。但是,大部分图书馆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以图书馆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影响,与泛在化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服务理念相差甚远。因此,图书馆在泛在化理论的指导下必须进行服务创新,创造出具有特色的服务模式,才能够提高和改善图书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1 图书馆泛在化理论的内涵及特点

泛在图书馆的概念最早是Neal Kaske在《泛在图书馆在这里》一文中提到,“泛在图书馆的梦想就是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图书馆”。其含义是图书馆的无所不在性,也就是说无论用户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只要需要图书馆,都可以为其提供服务。这一概念的提出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改变了以图书馆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打破了以往一切以物理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为中心进行的读者服务,而是把服务中心放在用户需求上。具体而言,就是图书馆要随时根据用户的需求和行为的变化,为客户提供学习和科研的第一手资料,方便他们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从而为用户提供最适宜的图书馆服务。这种服务可以形象地比喻为指尖上的服务,即用户只要有需求,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通过网络智能工具享受图书馆的服务。(2)为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根据国内外权威机构的研究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图书馆在经过数字时代的发展后,为了适应社会新的发展变化,泛在化图书馆必然成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也就是说泛在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1]

那么泛在图书馆的特征主要有哪些呢?一种观点是泛在图书馆应具有信息在线获取特征,信息资源全,包含面广;24小时有人在线答疑解惑;图书馆员经验丰富;用户使用方便传递快捷;与其他图书馆联系紧密等特点。另一种观点认为,泛在图书馆具有全天候、网络化、多格式、开放性、全球化、多语种等特征。综上所述,泛在图书馆除了要包含传统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和特点的基础外,还应该具备以下三个特征。(1)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提供服务。从馆藏资源上看,泛在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明显不同之处就是馆藏图书不再是纸质印刷品,而是电子版的知识网络。根据安德瑞斯、休弗特等人的观点,所谓“知识网络”,就是能够实现其服务价值,对服务活动所涉及的人(包括作者和使用者)、资源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合理安排与架构,并依此来实现知识的创造和网络传递。泛在图书馆服务的实现就是以知识网络为平台,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并对用户的喜好和行为进行跟踪、分析,然后作出相应的反应,从而帮助他们很好地完成工作。(2)高度智能化。泛在图书馆是泛在计算、泛在智能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因而必须具有很高的智能化特征。在客户使用服务过程中,必须重视信息和知识的语境,并对其进行描述和分析,从而实现知识和信息的创建、更新和传播。泛在图书馆在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时,应该具有透明性,不易被用户察觉到,用户能使用它自身带有的网络终端设备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并利用网络技术对原始数据进行整合,使不同类型的知识有效集中到一起,相互间形成一定联系,以满足各种用户的不同需求。[2](3)获取图书信息更加便捷。泛在图书馆是运用网络技术提供服务的,能够把各种类型的图书资源整合在一个网络中,从而使用户摆脱了传统图书馆查取资料途径复杂的弊端,特别是无线网络的覆盖,更加方便了用户获取所需的知识信息,只要使用智能设备,就能够立刻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

2 泛在化理论给图书馆发展带来的影响

泛在化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将改变现有信息的模式、传播途径以及使用方式。图书馆作为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其泛在化理论的运用,将会给图书馆未来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挑战。

首先,泛在化理论给图书馆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空间。(1)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下,数字信息将拥有更加丰富的内容,图书馆能够把传统文献和数字信息有效地结合起来,开拓一个广泛的信息平台,实现网络信息的共享。(2)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能够使图书馆更好地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图书馆服务。(3)泛在化图书馆提供全天候服务,用户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都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来表达自己的诉求,获取所需的知识和信息。(4)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逐渐养成良好的终身学习习惯。而泛在化图书馆就为人们的终身学习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方式,从而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3]

其次,泛在化理论的使用也给图书馆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1)传统的图书馆发展理念已经无法适应泛在环境所提出的发展要求,要想在新的环境中稳定发展,就要对现有的发展理念作出相应的调整。(2)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已经相对落后,不能够满足各种用户对信息的需求。要想实现图书馆的泛在化,必须对图书馆进行全面的改革,使之与泛在化相适应。(3)大部分图书馆馆员在工作时还是沿着传统的工作思路,现有的业务水平已经不能够满足泛在图书馆的发展要求,造成图书馆发展十分缓慢。

3 图书馆泛在化创新服务模式构建的有效途径

(1)重视发展以人性化为核心的信息创新服务理念。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新兴信息技术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特别是以无线网络为基础的泛在化在图书馆中的广泛运用,对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手段和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使那些享受泛在图书馆服务的用户深深地体会到获取知识的便捷和快速,从而更利于图书馆的长远发展。

(2)采用高科技的泛在图书馆技术,实现创新服务模式。泛在图书馆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用户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能够利用泛在网络设备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信息。因此,泛在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首先要具有强大的硬件技术措施。随着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无线网络被广泛地运用到图书馆的发展中,这样更有利于图书馆提供服务。要想做到这一点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泛在图书馆技术。①便于携带的计算模式。这种技术主要是把各种泛在计算设备嵌入到人的身上,以保证对用户的跟踪,实现人机持续性、不间断地联系。②赋予生活化的设备模式,就是将小型计算机、信息访问设备和智能终端设备以及云技术集中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生活用品上,便于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中,随时获得图书馆的服务信息。③智能交互模式。这种模式是将多种智能泛在技术设备嵌入到人们的活动空间,实现泛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通过智能设备来准确捕捉用户的需求变化,从而提供可靠的知识信息。通过使用这些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泛在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实现创新服务模式。

(3)图书馆泛在化中使用移动信息服务实现服务模式的创新。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服务已经覆盖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特别是它们推出的无线网络更方便了图书馆的泛在化发展。那么,为了实现服务模式的创新,图书馆可以使用移动信息服务,来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首先,开通全文式的阅读模式。全文式的阅读可以使用户一览无余地查阅图书馆的知识信息,从而提高知识信息的利用率。从我国当前图书馆的发展情况来看,很少有图书馆开通此项服务,那么为了实现创新,图书馆利用移动信息服务的优势,实现馆藏资源的全球性和开放性,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其次,采用具有个性化的移动检索。个性化检索功能是用户在统一的搜索界面输入自己的信息需求,可以很方便地获取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并对历史浏览内容自动保存,这样用户就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对信息进行筛选,选择自己最需要的信息。

[1]任宁宁.泛在图书馆与社科院图书馆的服务创新[J].情报资料工作,2012(4):99-101.

[2]侯婷婷.提高图书馆泛在化服务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24(2):89-90.

[3]曹云珊.面向用户的泛在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J].图书馆学刊,2010(4):34-36.

G252

A

1005-8214(2014)12-0028-02

李铭(1974-),女,菏泽学院图书馆馆员。

2014-04-17[责任编辑]菊秋芳

猜你喜欢
无线网络图书馆用户
时间触发卫星无线网络同步仿真研究
滤波器对无线网络中干扰问题的作用探讨
图书馆
基于信令分析的TD-LTE无线网络应用研究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基于Zigbee无线网络“电子围墙”安全防护系统的实现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