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下肢坏疽B超检测足背动脉诊断效果分析

2014-02-14 02:51伍向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5期
关键词:坏疽B超下肢

伍向前

利津县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东营 257447

糖尿病合并下肢坏疽B超检测足背动脉诊断效果分析

伍向前

利津县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东营 257447

目的探讨足背动脉超声检查在糖尿病合并下肢坏疽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式及效果。

糖尿病合并下肢坏疽;B超检查;足背动脉诊断

糖尿病患者有较高的下肢动脉病变率,下肢坏疽就是其中常见的一种病变,对此类人群下肢坏疽开展便捷可靠的临床诊断是积极有效防治下支病变的关键[1]。本研究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规范的足背动脉B超检查,并与健康志愿者相应检查结果做了对比,以期为糖尿病合并下肢坏疽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确诊的糖尿病患者4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59.9±2.7)岁;糖尿病病程2个月~12年,平均病程(5.7±1.3)年。另选4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2~79岁,平均年龄(61.1±2.3)岁;经检查均排除糖尿病。2组性别、年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使用B超设备扫描检查2组受试者的足背动脉,沿局部解剖顺序观察足背动脉的血管壁、内膜及腔内状况,同时注意检查局部管腔及血流是否异常,血管取样获取最大血流频谱,并检测血管内径、血流量、峰值流速及频谱宽度。其中,血管狭窄度=(血管内径-血管有效管径)/血管内径×100%。

1.3 评价标准

除测定和记录2组受试者各项血流流变学指标外,详细对比不同年龄患者及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受试者下肢坏疽的发生率。

1.4 数据处理

本次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足背血管及血流特点

观察组糖尿病患者较对照组健康者足背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量、血流速度、频谱宽度更小(P<0.05),因而更易产生动脉损伤及进一步下肢坏疽,见表1。

2.2 不同年龄段、病程下肢坏疽病变情况

不同年龄段糖尿病患者下肢坏疽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且糖尿病患者年龄>60岁的患病率明显较高(P<0.05),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为探讨B超在糖尿病合并下肢坏疽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糖尿病患者进行B超检查,发现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内膜常有增厚现象,且局部有强回声,足背动脉管腔发生不规则变化,且多有斑块存在、多处变狭窄,此种变化与一般血管病变基本相同[2]。

健康受试者足背动脉管壁明显分为外层、中层与内膜,B超检查可见管腔内层流丰富,部分异常患者可见足背动脉内膜不同程度增厚,不光整,或有斑块存在,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该处血流相对细、多呈不规则形状,且流速变快,出现闭塞的血管没有内腔、血管壁加厚;狭窄远端血管有血流信号变弱的现象,同时可见流速降低。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变化更为常见,本组糖尿病患者中,有11例患者共49条血管出现异常,其中出现管腔狭窄43条(其中6条狭窄度50%以上,3条血管闭塞)。对照组受试者仅有3例共6条血管存在异常,其中3条血管狭窄,狭窄度均在50%之下。可见,糖尿病患者不仅足背动脉血管狭窄和闭塞率高于健康者,血管狭窄程度也要普遍高于健康者[3]。

表1 两组足背血流流变学指标对比(x-±s)

表2 不同年龄段下肢坏疽发生率对比(n/ %)

另外,本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相比非糖尿病者更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且硬化程度一般较高,病变程度及病变率与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糖尿病患者常有下肢动脉中小血管损伤现象,足背处动脉变化尤为明显和常见,因而临床上常以B超检查足背动脉以了解下肢动脉血管健康状况。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更易出现高度狭窄甚至闭塞变化,从而诱发糖尿病足和下肢坏疽等并发症,影响患者原发病的控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4]。本研究的糖尿病患者中,病程<1年的患者中出现足背动脉异常1例,病程越长,则足背动脉异常率越高、异常程度越重。根据本研究对糖尿病伴下肢坏疽患者B超检查结果的分析,病程≥4年的患者应重视下肢动脉异常的防控,积极接受足背动脉B超检查,积极主动防控下肢坏疽,降低下肢坏疽等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糖尿病控制效果,同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5]。

总之,B超足背动脉检查是防控糖尿病并发下肢坏疽的可靠手段,此种检查方式无创、简单,可为糖尿病下肢动脉异常防控提供指导,并为相应的心理干预、护理工作、运动康复工作提供依据,降低病死率。

[1]史均宝,孙庆华,聂建东,等.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状况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5(1):109-113.

[2]杨四花,马晓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中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536-4537.

[3]牛武国,李喜梅.糖尿病性足坏疽辨证施护体会[J].河北中医,2013,(11):1720-1721.

[4]叶秋燕,陈冬梅,伍柳丝,等.高压氧治疗糖尿病气性坏疽消毒隔离的方法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4):82-83.

[5]张磊.糖尿病下肢动脉狭阻病变MR及CT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3):161-162.

R587.2

B

1674-9316(2014)05-0032-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4.05.019

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糖尿病患者40例(观察组)与4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均以B超行足背动脉检查,分析动脉血液流变指标及下肢坏疽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糖尿病患者较对照组健康者足背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量﹑血流速度﹑频谱宽度更小(P<0.05),因而更易产生动脉损伤及进一步下肢坏疽。不同年龄段糖尿病患者下肢坏疽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且糖尿病患者年龄>60岁的患病率明显较高(P<0.05)。

结论B超检查足背动脉是快捷﹑可靠的糖尿病合并下肢坏疽诊断及治疗手段。

猜你喜欢
坏疽B超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B超机日常维修案例分析与保养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足溃疡及坏疽合并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写字的尴尬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合并下肢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坏疽性脓皮病误诊为带状疱疹1例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