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类型视域下的旅游文本英译策略研究
——以黄山风景区旅游文本英译为例

2014-02-20 05:59林杰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芜湖241003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黄山英译原文

林杰(安徽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文本类型视域下的旅游文本英译策略研究
——以黄山风景区旅游文本英译为例

林杰
(安徽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通过对比黄山风景区旅游文本和国外旅游宣传资料,结合文本类型理论探讨当前国内旅游文本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旨在准确而有效地传递旅游资料中的文化信息,提高旅游外宣质量,吸引更多的国外游客游览,同时让他们了解中国旅游景观的文化底蕴。

旅游资料英译;文本类型;黄山

一、引言

德国功能派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e Reiss),在其著作《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中提出了“文本类型学理论”。她认为不存在一种能够解决所有文本的翻译方法,翻译之前必须先对翻译材料进行文本类型分类,然后根据文本类型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与方法①Reiss,Katharina,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s&Limitations,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赖斯将文本类型分为三种,即重内容(content-focused)、重形式(form-focused)和重召唤(appeal-focused)。如表1:

表1 赖斯的文本类型分类

由上表可知,赖斯认为任何文本都是复合型文本,至少都具有信息型、表达型和召唤型三种功能中的一种或几种,而且往往是以一种为主导功能,另外两种为辅助功能。我们知道,旅游文本是一种宣传资料,其目的是吸引游客,激发游览兴趣,属于典型的召唤型文本。同时,旅游文本还肩负着向游客传播本土文化的责任。因此,旅游资料英译应以国外游客为中心,既要从译文读者角度出发,考虑到国外游客的可接受性,对原文作出相应的调整,使其符合外国人的思维习惯,又要忠实于原文,充分传达本土文化信息,增强外国游客对景区人文历史的了解。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和悠久深厚的人文内涵,深深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大量游客。如何准确而有效地将独具特色的本土文化信息,传递给文化背景迥异的国外读者,是我国旅游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但是,目前大多数英汉旅游景点介绍性文本的语言和形式受各自特定文化的制约,各有其自身的语篇特点,文体风格差异也很大,不能很好地发挥宣传作用。因此,笔者试图通过对比闻名世界的黄山风景区中英旅游景点介绍性文本,结合功能派文本类型理论,剖析当前国内旅游文本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并力图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策略和技巧,以期提高外宣材料的英译水平,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让世界各地游客更好地欣赏黄山自然风光,了解黄山人文内涵。

二、英译问题举要与对策

笔者搜集了近年来黄山风景区有关英汉旅游景点介绍性文本,通过认真地排比对照,发现不少有关黄山风景区的英译旅游文本都或多或少存在

这样那样的问题,不仅不能很好地宣传、推广黄山,而且还可能会引起外国游人对中国文化的误解,影响黄山形象。因此,笔者针对黄山风景区旅游文本英译中一些突出的问题进行举要,并且分析原因,提出相关对策。

(一)错译、漏译、死译现象严重

例1.理想的度假胜地

原译:a ideal holiday resort

例1是一种简单的语法错误,很可能是由于翻译者粗心大意或者水平欠缺而导致。这种现象虽然无碍于理解,但却有损景区形象。因而改译为:

an ideal holiday resort

例2.不到松谷庵,回家心不甘。

原译:it’s just a waste of time if you don’t get to Songgu Temple in Huangshan.

例2原文与译文出入太大。原文表达的是不到松谷庵的一种遗憾之情,而译文将其译为不到松谷庵就是浪费时间。原文与英译文可谓是风马牛不相及。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对原文理解不透彻而产生的,这样的翻译就影响了外国游客对松谷庵风景区美景的认识,也无法传达出黄山本土谚语文化的内涵。因此改译为:

what a pity if you don’t get to Songgu Temple.

例3.乘太平索道沿途而下,北海、西海景区尽收眼底,可俯视黄山六大景区之一有“后山秀”之称的松谷景区全貌。游客可欣赏到光明顶、十八罗汉朝南海、猴子观太平、九龙群峰、狮身人面等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宛如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移动的立体山水花卷。

原译:Along the Taiping Cableway under,you will keep the wonderful scenery of the North Sea and West Sea in View.The tourist may appreciate the Bright Summit,the Eighteen Arhats Playing Homage to Southern Sea,the Monkey Playing Homage to Taiping,Jiulong Peak and another natural or humanities landscapes,which just like a Chinese traditional long scroll landscape painting.

改译:Along the Taiping Cableway down,you will enjoy the scenery of the North Sea and West Sea and a bird’s eye view of Songgu Scenic Area,which is known as “the latter mountain”,one of Huangshan Scenic Spot.You will see some man-made or natural landscape like the Bright Summit,the Eighteen Arhats Playing Homage to Southern Sea,the Monkey Playing Homage to Taiping,Jiulong Peak and Sphinx.You will feel like moving in a Chinese traditional long scroll landscape painting.

例3原文取自黄山旅游宣传册,是一则关于太平索道的介绍。英译文中漏译现象明显,原文中有些关键性的句子都被省略了,譬如“可俯视黄山六大景区之一有 ‘后山秀’之称的松谷景区全貌”一句,是太平索道景点最吸引人眼球的地方,但在译文中莫名消失,非常遗憾。另外,有些翻译则是蹩脚的汉语式英语,字字句句对应中文句式,如“乘太平索道沿途而下北海、西海景区尽收眼底”一句,译文中被翻译为 “Along the Taiping Cableway under,you will keep the wonderful scenery of the North Sea and West Sea in View.”,“keep…in view”是“一直注视着”的意思,而“净收眼底”是指能够欣赏到全部美景。建议改译为 “Along the Taiping Cableway down,you will enjoy the scenery of the North Sea and West Sea。”此外,原文中的“游客”在译文中直译为“tourist”,而在改译文中,笔者将第三人称“游客”改为西方旅游文体中惯用的第二人称“you”,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也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以上语法错误、漏译、中式英语等不当翻译现象,都是一些比较低级的错误。这种现象不仅在黄山旅游风景区的英译文本中随处可见,在我国其他旅游景区也十分常见,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翻译人员的英语水平不高。所以,我国旅游景区在选择翻译人员的时候,应该注重其翻译水平,同时应将翻译文本请有关专家审定,最后再投入景区使用。

(二)文化内涵缺失现象频见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活动,更是一种文化活动。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共同的文化背景知识,是交际双方达到预期交际目的的前提。任何语言中词汇与文化背景密不可分,缺乏相应的文化背景就无法理解具有丰富内涵的词汇①王东风:《文化缺省与翻译中的连贯重构》,《外国语》1997年第6期。。文化缺省是指在交际过程中双方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②王恩科,李昕,丰霞:《文化视角与翻译实践》,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年。。由于汉英民族文化背景不同,两种语言中的词汇所引起的联想意义往往不一致。这就要求译者具有敏锐的跨文化意识,对于那些造成译文读者意义真空的文化缺省,有责任采取必要而恰当的方式加以解决③王东风:《文化缺省与翻译补偿》,郭建中:《文化与翻译论文集》,北京:中国对外出版社公司,2000年。。在翻译过程中,遇到我国特有的而在目的语中缺乏对应的的历史文化词汇,可以采取注释法,通过增加

解释性的词语对原文中包含的特有的文化信息加以解释说明,这样会有助于外国游客深入理解其文化内涵。

例4.迎客松

原译:Guest Greeting Pine

改译:Guest Greeting Pine,the symbol ofthe Huangshan Mountain,and he opens his generous arms to gue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例4中,松树在汉语中有挺拔的身姿和坚韧的性格,不仅具有长寿的寓意,而且还可以比喻成志行高洁的君子。总之,在中国文化中,松树是集众多美好意义于一身的正面形象,用其作为欢迎八方来客的使者,代表了中国人的热情好客和深情祝愿。而pine在英语中却是“悲痛、痛念”的含义。因此,面对“松树”,英美人无法产生与国人类似的联想,自然也就无法理解“迎客松”的深刻内涵了。这时候,必须通过注释法对迎客松进行解释性的说明,告诉外国游客:迎客松生长在悬崖峭壁中,生长环境十分艰苦却坚强地立于岩石之上,坚韧傲然。迎客松寓意一位具有坚韧品格的君子热情地欢迎来自远方的客人。这样注释性的解释,自然会使外国游客恍然大悟并欣然接受。

例5.莲花峰

原译:Lotus Peak

改译:Lotus Peak,the highest peak of Huangshan Mountain,and it likes a noble person with good traits.

例5中,“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其形象亭亭玉立,清纯动人,是国人非常喜爱的一种花卉。被人誉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在汉语中常常被赋予清雅脱俗、纯洁正直等品格。黄山上的“莲花峰”主峰突兀,周围有小峰簇拥,气势雄浑,以“莲花”来命名此峰,不仅能够形象地展示此峰挺拔高耸的形象,而且能够让人产生清雅脱俗、卓尔不群的联想,从而对自然山峰生发出无限的喜爱。而lotus在西方文化中,却未被赋予这些优秀的品格,这样在英语中就出现了“莲”的文化内涵的空缺,不存在对应的联想。这样一来,面对着“莲花峰”的时候,外国游客只能欣赏其峻拔挺立的外形,却很难理解“莲花峰”所蕴含的那种能够引人反复回味的深意。

上述两例翻译现象中文化内涵缺失的情况,在我国其他旅游景点中也很常见。因为中国很多旅游景点对自然景物习惯“因形命名”,譬如庐山的“香炉峰”即是明例,那些用来比附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常常具有独特的含义,是西方文化中缺失的文化内涵。所以,针对这种情形的翻译,就要求译者在透彻理解原文词汇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采用注释法将其阐释清楚,这样才有助于外国游客深入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不仅能够欣赏到我国美丽独特的自然山川风光,而且在旅游过程中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接受。

(三)中西文体修辞差异现象对照

汉英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审美观、语言逻辑观也存在着明显差异。一般来说,汉语旅游资料大多语言华美,多主观性词汇,有大量对偶、平行结构,行文工整,讲究声律对仗,有一种声情顿挫、音韵和谐之美;而英语旅游文本一般行文简明,直观通达,具有一种朴实自然之美①贾文波:《旅游翻译中不可忽视民族审美差异》,《上海科技翻译》2003年第1期。。如:

例6.The youngest of the Rocky Mountains,the Teton Range is a spectacular sight.Enhanced by glaciers,deep canons,snowfields,and lakes,the range shoots up suddenly,with no foothills around it.

译文一:落基山脉中最年轻的特顿山脉景色壮观,在冰川、深谷、雪地、湖泊的衬托下,他突兀而起,四周悬崖峭壁。

译文二:虽为落基山脉中的小字辈。特顿山却器宇不凡,它拔地而起,绝壁凌空,冰川映雪地,高峡出平湖,景色蔚为壮观。

例6的原文是一则关于特顿山脉的英文介绍,作者用平实客观的语言,向读者传达了主要信息,风格朴实直白。如果直译的话(如译文一),虽然能传达原文的基本意思,但缺乏文采,过于直白,没有感染力,不能起召唤功能,不符合汉语读者的表达习惯。而译文二则讲究声律对仗和平行对偶,诸如“器宇不凡”、“绝壁凌空”、“蔚为壮观”等,是汉语典型的四字句结构,力求给人以美感,迎合了中国读者的审美情趣,而且这种夸饰渲染具有强大的召唤功能。

可见,汉语旅游文体喜用大量的四字句,用叠字、排比句等来强化表达,语言凝练含蓄,文辞华丽生动,但却很难被有巨大文化差异的西方人所理解、接受。而英语旅游文体大多风格简约,用词简洁明确,逻辑严谨,追求一种质朴的自然流畅之美,非常适合西方人直线型的语言思维。中英旅游文本写作风格的这种差异,就要求译者在面对华美富丽

的汉语文本时,能够很好地领会其词汇含义,并转化为直观朴素的英语文本。

例7.白云景区位于北海、玉屏。钓桥景区的结合部,面积约16.5平方公里,景区内奇松怪石遍野,石峰簇拥、谷底幽深,泉涌瀑溅、云绕雾缭,是一处“石险松横直,岩悬洞坚流”的惊险奇幻世界。

译文:White Clouds Scenic Spot is situated in the juncture of the North Sea Scenic Spot,the Jade screen spot,and the Fish Bridge Scenic Spot.It covers an area of 16.5 square kilometers.Here there are bizarre pines of various shapes grotesque rocks with magic fantasy clusters of numerous beautiful peaks,tranquil valleys,singing springs,clouds and mists curling up from the mountains.It’s a magical and precipitous place called”precipitous peaks with stretching pines,sheer cliffs with flying waterfalls”.

例7中的汉语文本言辞华美,用了很多修饰语,这在中国读者看来生动形象,极易引发联想;但这些主观性词汇在西方人看来没有多少实际意思。所以译者应对汉语文本中纯粹华而不实的词汇进行合理删减,力图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保持英译文的流畅与美感。如“怪石遍野,石峰簇拥,谷底幽深,泉涌瀑溅,云绕雾缭”几句,用了很多修饰语来渲染,像“遍野”、“簇拥”、“幽深”等,音韵和谐,富有文采。而从译入语的表达习惯看,上述部分可以轻描淡写地翻译,甚至可以不译。这样才符合西方人的审美习惯和阅读习惯。

例8.巨松数丈,小松不盈尺,或耸立挺拔,似擎天巨人;或凌空倒挂,似雄鹰展翅;虬根盘结,如蛟龙入海。

Pines on the mountain cling to the rock surface instead of taking roots in soil.The ancient pines in fantastic shapes rise high into the sky,or hung upside down.

例8的汉语文本结构紧凑,使用排比句式,营造出一种雄伟壮阔的气势。而译文则将排比句淡化成一句话,原文中所用的各种比喻松树姿态的词汇,也被一个简单的词fantastic shape所替代。译者用简洁、客观的语言向读者完成了对松树的基本介绍,风格朴实。可见,汉语重意合,注重功能意义;英语重形合,注重结构形式。遇见这种情况时,译者可以省略汉语文本中对理解译文没有帮助的东西,将原文中一些虚化的景象转为直观具体的物象,突出实质性内容。

通过上述中西文体风格对照,可以发现汉语文本主观色彩极浓,言辞十分华丽,强调主观感受。英文旅游文本则注重简洁、客观,强调直观可感,让读者在客观具体的描述中体会景物之美,从而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译者在处理这类汉语文本时,应当充分考虑西方人的阅读习惯和文体风格,避虚就实,对于那些华美但虚化的词汇,应该适当简化或删除,使之符合英语读者的欣赏习惯。

三、结语

综上所述,旅游文本是一种复合型文本,以召唤功能为主,同时又要传播本体文化信息。翻译是一种文化活动,在文化内涵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下,需对文化缺省部分进行必要的弥补,充分照顾目的语读者的接受能力,并对原文文体风格作出相应的调整,使其符合接收者的思维习惯和审美情趣。在跨文化翻译过程中,必须避免一些低级错误如语法错误、漏译、中式英语,同时还需要考虑中西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语言习惯、篇章结构、文体风格、审美情趣上的差异,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On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C-E translation of tourist materi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xt type theory——A case study of C-E translation of Huangshan Scenic Spot

LIN Jie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of tourist publicity materials between Huangshan Scenic Spot and foreign tourist resorts,the author based on the text type theory,explores the problem during the process of C-E translation of tourist materials.Moreover,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some proposal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ourist materials aiming to attract more foreign tourists and bring Chinese cultural background to them accurately and effectively.

C-E translation of tourist materials;text type theory;Huangshan

H059

A

1009-9530(2014)02-0052-04

2013-11-20

林杰(1987-),男,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汉对比翻译。

猜你喜欢
黄山英译原文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登江阴黄山要塞》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黄山冬之恋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