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页岩气产业发展与中资企业投资策略

2014-02-21 14:50罗佐县
对外经贸实务 2014年2期
关键词:北美墨西哥页岩

罗佐县

页岩气革命在美国发生后,美国能源自给程度显著提升,2012年能源自给率已达82%,美国因此重新拾起能源独立梦想。作为美国的近邻,加拿大和墨西哥在这场革命中也深受影响,纷纷加快了本国页岩气开发步伐。在这场席卷北美的页岩气革命中,中资企业通过并购美国和加拿大页岩气资产成功进军北美油气产业。当前美国页岩气产业发展面临天然气价格低迷,投资收益空间小的挑战。加拿大页岩气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外资的吸引力日益增强。墨西哥是理论上的页岩气资源大国,目前油气业虽未开放,但对外开放估计只是个时间问题,有必要对其未来政策改革取向保持关注。

一、北美页岩气产业发展现状

(一)美国页岩气产业遭遇发展“瓶颈”

1.作业者投资回报水平普遍较低。美国页岩气产量快速增长导致美国天然气价格大幅下跌。2012年美国亨利中心天然气现货价格跌至2.74美元/千立方英尺,较2011年下降31%。天然气价格下跌严重影响在美页岩气投资商的投资回报。伍德麦肯锡公司对埃克森美孚、英国石油、壳牌、康菲等在全球油气行业有重要影响的17家石油公司在美非常规油气经营业务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能够从页岩气业务中盈利的企业仅有6家,不足总数的1/3。

2.页岩油富集区成为投资热点。与天然气价格低迷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际油价近年一直保持高位运行态势,油气价格反差使得投资商投资页岩油的积极性大增,页岩油与页岩气伴生以及生产技术和设备的相互适用为这种投资转移提供了条件。伍德麦肯锡咨询公司调查的17家公司中,六家盈利公司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发现的油气储量中页岩油的比例较高。目前巴肯、伊格尔福特、奈厄布拉勒以及二叠盆地等页岩油富集区正在成为美国新一轮页岩油气投资热点。伍德麦肯锡认为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二叠盆地的Wolfcamp、Cline以及Bone Spring页岩油富集区将吸引一定的投资,到2018年这些地区的投资有可能达到220亿美元。

3.天然气价格低位现象有可能长期持续。天然气低价给美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机会。低价天然气作为工业原料给美国制造业带来成本和竞争优势,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前往美国投资。由于天然气产量增长,美国天然气已经被用来替代火力发电用煤炭,有效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量。2012年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53亿吨,创1997年以来历史最低水平。由于天然气低价给美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美国政府没有提升气价的内在动机。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又迫切希望页岩气产量稳定增长。在此形势下,利用国内页岩资产转让途径为页岩气产业“圈钱”将成为美国政企的首选之策。就这一点而言,“页岩气阴谋说”不能说没有道理。

(二)加拿大正在成为北美页岩气产业新的一极

1.加拿大政府和业界有发展页岩气产业的愿望。加拿大曾是美国重要的天然气供应国。美国天然气自给程度提高以后,加拿大出口到美国的天然气数量锐减。2012年美国从加拿大进口管道气830亿立方米,较2007年的峰值进口量1059亿立方米下降了30%。天然气出口的下降严重影响了加拿大的出口收入和下游石化业原料供应。目前政府和业界有加快开发页岩气,改变现状的愿望。

2.加拿大页岩气资源基础日益得到证实。加拿大天然气资源以非常规天然气为主,常规天然气无资源禀赋优势。加拿大国内天然气产量下降一方面与美国天然气进口需求下降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加拿大常规天然气储量增长有限有关。EIA的评价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加拿大页岩气远景资源量67.4万亿立方米,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16万亿立方米。2013年上半年加拿大页岩气产量达260亿立方米,较前几年已实现大突破,页岩气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3.天然气出口重心正在转向亚太,页岩气产业面临高气价拉动。 美国对加拿大天然气进口需求下降促使加拿大寻求新的出口市场。理论上讲,这个新的出口重点地区应该是亚太。2012年亚太的天然气价格超过15美元/千立方英尺,而北美亨利中心的天然气价格不足3美元/千立方英尺。出口导向及高气价将成为未来加拿大页岩气产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加拿大政府将加拿大定位为海外买家在北美的气源地。目前加拿大国内企业界已经开始规划未来加拿大天然气出口至亚太业务。截至2013年初获政府批准的出口项目天然气出口量已经达到每天1亿立方米。

(三) 墨西哥页岩气产业潜力显现尚需时日

1.墨西哥是理论上的页岩气大国。EIA认为,墨西哥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15万亿立方米,是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大国。由于墨西哥地质构造的复杂性以及页岩区的不连续性,墨西哥实际的页岩气资源量有可能比这一评价结果还要高。虽然没有经过产业化验证,但从地理位置看,美国的伊格尔福特页岩区已经延伸至墨西哥境内,而伊格尔福特是目前美国的页岩气富集区,从这一点判断,墨西哥的页岩气资源禀赋应该不会差。

2.进口美国天然气为墨西哥树立天然气低价位“标杆”。美国页岩气产业大发展让墨西哥分享了红利,具体表现为墨西哥从美国进口了大量廉价天然气。进口美国天然气客观上为墨西哥国内天然气价格树立了低价位标杆。墨西哥2012年从美国进口的天然气占到了国内天然气消费量的30%,其中来自美国的管道气数量远远大于从中东和非洲地区的LNG进口数量。目前美国和墨西哥政府已达成协议,正在或计划修建6条管道用于向墨西哥出口天然气,这将成为未来墨西哥国内天然气价格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资企业赴北美投资页岩气产业历程

最早投资北美页岩气的中资企业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2010年中海油出资5.7亿美元购买了美国第二大天然气公司切萨皮克公司位于奈厄布拉勒的页岩资产股份,2011年又出资10.8亿美元购买了切萨皮克公司位于伊格尔福特的页岩气资产的股份,两次并购共出资16.5亿美元,通过并购中海油成功进军北美。

国内另一家石油公司中石化于2012年出资22亿美元购买了戴文公司位于奈厄布拉勒和尤蒂卡两地的页岩资产股份,也开始涉足美国页岩气产业。2013年初,中石化再次以10亿美元的代价购买了切萨皮克公司位于俄克拉荷马州密西西比灰岩油气田的50%权益,在美页岩气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除将美国作为投资重点地区之外,中石化还于2011年出资20亿美元并购了加拿大日光能源公司全部资产,资产构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页岩气资产。endpri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对于北美页岩气的关注更多地集中在加拿大。2012年中石油以22亿美元购买了壳牌公司加拿大页岩气资产部分股份。与此同时,另一家中资企业中国化工集团于2013年6月以17亿美元的代价收购了先锋自然资源公司在二叠盆地Wolfcamp页岩资产40%的权益。

伴随着国有石油公司进军北美,国内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也陆续进军北美页岩气产业。相比国家石油公司巨额投资,民营企业投资额度较小。2012年年底,国内海默科技公司以2750万美元的代价购买了美国Carrizo油气公司奈厄布拉勒页岩气资产14.3%的权益,且获得作业权,成为第一家进入美国页岩气产业的中国民企。

三、中资企业投资北美页岩气的战略价值

页岩气革命爆发后,全球兴起“页岩气热”,英国、波兰、中国、乌克兰等国家纷纷制定发展规划并投入产业化实践。在这一特殊时期,中资企业选择进军北美页岩气产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 中资企业通过投资页岩气成功进军美国油气行业

相对于中东、非洲等资源富庶地区而言,美国经济社会发达、法制健全、资源也很丰富、投资环境稳定。对以国际化经营为目标的中资企业而言,到美国去投资油气是比较理想的选择。但是中资企业进军美国油气行业的征程充满了曲折。中海油在并购切萨皮克页岩资产之前,曾有并购优尼科公司失败的前车之鉴。页岩气产业兴起后,出于发展需要,美国政府放松了对外资进入美国油气行业的准入限制,客观上为中资企业进军美国油气领域提供了机遇。页岩气产业是中国进军美国油气产业的“敲门砖”。

(二)当前进军加拿大页岩气产业有可能获得先入者优势

从美国页岩气产业实践看,油公司进入页岩气产业通常采取两种模式,即先期进入模式(First Mover)和跟随模式(Follower)。目前在美国页岩气经营业绩优良者多为先期进入者(包括伍德麦肯锡调研报告中的六家盈利企业),后期“跟随者”的经营效益水平则要低很多,埃克森美孚、英国石油、壳牌皆是如此。这一规律估计对加拿大的页岩气产业也适用。加拿大目前页岩气产业正处于发展初期,中资企业若想在加拿大页岩气领域有所作为,现阶段进入时机相对较好。

(三) 投资美国页岩气有助于中资企业学习页岩气产业管理经验和技术,为日后国内页岩气产业的发展做好积累

为了促进国内页岩气产业发展,我国将页岩气确立为独立矿种,出台财税补贴政策和页岩气产业政策,开展了几轮招标,大力建设示范区。就目前发展水平看,距离规模化和商业化尚有差距。两轮招标之后的多数中标企业从无油气勘探开发经历,迫切需要借鉴和学习先行者的经验和技术。目前全球范围内只有美国和加拿大成功实现了页岩气商业化开采,有发展经验,特别是美国在页岩气产业技术、管理、政策制定方面有着厚重的积累,值得其他国家的政府和企业借鉴。中国的页岩气产业要想取得快速发展,采取“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是必然选择。通过投资参与北美页岩气产业分工,坚持干中学,有助于中资企业尽快掌握和学习页岩气产业管理经验和开发技术。

四、新时期中资企业在北美页岩气产业投资策略分析

中资企业已经通过资产并购等形式成功进入北美,完成了阶段性任务与目标。目前页岩气投资环境正在发生一些新的变化,需要中资企业根据形势变化作出相应的战略调整。

(一)争取与美页岩气经营业绩优良的公司开展合作

尽管目前美国页岩气投资利润空间小,但也有一些公司在天然气低价位市场环境中取得了盈利,阿纳达科、康菲、英国天然气公司、马拉松公司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若能与业绩优良公司合作,中资企业一方面可以借鉴和学习这些公司在低气价背景下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投资获利的概率,实现双赢。就目前形势看,由于低气价有可能延续,中资企业不宜大规模追加投资。已有资产的经营重点应放在学习管理经验和关键技术方面,也可以考虑在必要的时机对效益低下的资产予以剥离。若要投资新项目,在选择好合作伙伴的同时,应积极争取页岩油富集区诸如巴肯、伊格尔福特、奈厄布拉勒等地区的投资项目。在美投资页岩气应该更多考虑在美页岩气的作业权,充分利用好美国页岩气产业这块成熟的“试验田”,开展相关技术和管理模式的实践,为日后国内页岩气产业的发展积累资本,单纯的参股项目没有太大的意义。

(二)投资加拿大页岩气产业需要坚持一体化投资经营策略

加拿大发展页岩气的战略比较明确,这和天然气出口是加拿大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密切相关。如前所述,面向亚太的天然气出口导向将成为加拿大页岩气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不排除未来加拿大在页岩气产业发展方面成为第二个美国的可能。对于在加拿大的项目投资,中资企业须以争取到出口份额气的权利为条件,投资决策时应充分考虑涵盖页岩气勘探开发以及LNG产业和贸易一体化投资发展规划和预案,充分利用加拿大天然气出口亚太的价格优势保障将来的投资收益。

(三)保持对墨西哥页岩气产业政策的关注

墨西哥投资环境有竞争力,将来油气行业开放以后,若能争取到有利于中资企业的投资条件,投资墨西哥页岩气也未尝不是好的选择。墨西哥不同于加拿大,是天然气进口国。进口廉价美国天然气拉低墨西哥国内天然气价格。有消息显示,墨西哥油气行业下一步改革方向是利润分成而不是产量分成。在天然气价格低位运行环境下,外资投资页岩气有可能和在美国的情形一样,收益保障程度低。因此,目前所要做的就是保持对其油气行业发展动态的关注。待其油气行业对外开放后,可以考虑投资墨西哥页岩气,但要以争取份额油气出口为条件。

北美页岩气产业的发展格局将逐渐趋向于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足鼎立”格局,这一新格局的出现总体对拟投资北美油气的中资企业是有利的。无论是出于学习技术和管理经验,还是出于获得更高投资回报水平的目的,中资企业在北美页岩气领域的可选择机会增加了,成长和发展的舞台空间也将更大。但是,面对投资机会的增加,一定要保持冷静,不可盲动。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若有投资北美页岩气产业意向,做好投资环境分析研究是前提。只有知己知彼,方能做出有利于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投资决策。▲endprint

猜你喜欢
北美墨西哥页岩
北美灰熊被杀案
墨西哥湖屋
向西!穿越北美
北美纪行
页岩气开发降温
墨西哥小城街头
墨西哥卡车司机的一天
久逢甘露 2015赛季F1大奖赛墨西哥站
只身闯北美
我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初步估计为31万亿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