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分级相关问题初探

2014-02-23 05:03吴爱香
安全 2014年4期
关键词:危险源化学品校正

吴爱香

安徽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分级是企业预防重大事故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政府主管部门对重大危险源实施分级监督管理的主要依据。目前,危险化学品企业辨识重大危险源依据的标准是《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对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分级则是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附件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尽管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分级都有各自法律层面上的技术依据,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仍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因单元划分、临界量取值或a值取值不同,而出现对同一辨识对象,不同人员辨识或分级的结果不一致。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供有关人员从事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分级或标准编制者在修订标准时参考。

1 重大危险源辨识中的存在问题

1.1 辨识单元的划分

辨识单元的划分是重大危险源辨识的基础,单元划分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影响辨识的结果。根据GB18218-2009中的定义: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由于标准中缺乏单元划分的原则,仅标准的解读中说明“只要是一个(套)装置,它们之间距离小于等于500m时即可划分为一个危险单元”,当一个企业有几套生产装置或设施时,不同的辨识人员对单元划分结果就有可能不一致,从而造成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的多样性。《暂行规定》实施以后,在《暂行规定》解读中明确了“当危险化学品单位厂区内存在多个(套)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并且相互之间的边缘距离小于500m时,都应按一个单元来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这样一来,辨识单元的划分问题似乎统一了,但实际工作中仍存异议,一种情况是:企业在500m范围内有两套无相关性的生产装置,且装置区有厂区道路甚至是配电房等公辅设施分隔,如果按两个单元进行辨识,均不构成重大危险源,而纳入一个辨识单元,则构成了重大危险源,增加了重大危险源监管对象。另一种情况是:较大规模的企业生产场所面积较大,按500m范围来划分辨识单元,可分为2个或2个以上的单元,不同的单元划分方式所辨识出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或增加重大危险源数量或提高某单元重大危险源级别。

1.2 危险物质的临界量

标准GB18218-2009中表1、表2规定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表1规定容易引发事故的6大类9小类78种典型危险化学品的临界量,表2则规定了6大类9小类中其他危险化学品的临界量。表1和表2弥补了原标准危险物质临界量偏低和类别不全的缺陷,但还存在一些不便于应用的问题。如,甲醛,表1中在毒性气体类别中规定“甲醛(含量>90%),临界量为5t”,实际生产中涉及的多是甲醛溶液(浓度37%、44%、50%),危规号83012,属于第八类腐蚀性物质,未列入表2;如果按其易燃性,对照表2,易燃液体的临界量是5000t。由于甲醛溶液的挥发性很强,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范围是7.0%~73.0%,且职业危害程度属高度危害,取临界量为5000t不大合理,对照其他类别又靠不上去。再如,硝酸,发红烟的硝酸临界量为20t,除发红烟的外,含硝酸>70%的临界量为100t,这一含糊的规定也会产生争议,发红烟的硝酸浓度怎么界定?是在现场看是否发红烟,还是依据通常所指的86%~98%的硝酸?同样数量的硝酸,辨识结果会因人而异。

1.3 实际存量的计算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重大危险源备案的有关要求,危险化学品存量按数量最大的原则确定,对于存放危险化学品的储罐,其存放量是该储罐最大容积所对应的危险化学品数量,即以满罐计,不考虑储存系数。这一规定使得辨识结果会增加重大危险源数量或提高重大危险源等级,因为,依据安全管理和国家相关标准规定,使用储罐储存危险化学品均有一定的储存系数要求,实际存储时不可能是满罐。

2 重大危险源分级中校正系数α的取值

《暂行规定》附件1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中,分级指标R的计算是在重大危险源辨识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增加了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校正系数βi和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厂区外暴露人员的校正系数α,其中α是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厂区边界向外扩展500m范围内常住人口数量,设定的厂外暴露人员校正系数,见下表。

表 校正系数α取值表

由于该分级方法没有注解,在实际计算中大家各自按自己对常住人口和暴露人员的理解来选择α值,结果对同一重大危险源分级对象,得出的级别往往也是因人而异,而造成差异的关键词就是“常住人口”和“暴露人员”。一种观点认为,厂外暴露人员仅指常住人口,即居民;另一种观点是把居民和周边单位的工作人员均视作暴露人员。假设某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位于化工园区中部,其厂界外500m范围内均为其他生产单位,划在圈内的正常作业人超过100人,但无居民区或散户居民,经辨识,该企业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引入危险化学品校正系数βi之后的计算值为60。按第一种观点,厂外暴露人员为0人,α取值0.5,分级指标R=0.5×60=30,为三级重大危险源;依照第二种观点,厂外暴露人员超过100人,α取值2,分级指标R=2×60=120,为一级重大危险源;按照《暂行规定》中的分级管理要求,针对不同级别的重大危险源,企业所应采取的安全控制和监管措施截然不同。

3 建议

正确地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并进行合理地分级,是有效实施重点监管,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遏制重特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的重要前提,当务之急是要科学地规范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分级标准,提高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结果的客观、公正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辨识单元的划分直接影响着重大危险源辨识的结果,为统一辨识结果,应增补附录或导则明确GB18218-2009中重大危险源辨识单元的划分标准,同时给出辨识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举例说明,以有利于规范操作。

(2)对标准GB18218-2009进行修订时,增补相应的危险物质类别并合理地设置危险物质临界量,对不同浓度的危险物质,给出明确的浓度范围及其临界量。

(3)对危险物质实际存量的计算,宜考虑储存系数,在辨识中不人为地扩大物质的固有危险性。

(4)重大危险源分级的目的是为对重大危险源按危险性进行初步排序,从而提出不同的管理和技术要求。而重大危险源分级中校正系数α的取值是影响等级划分的重要参数,分级方法的应给出何谓“常住人口”和“暴露人员”的注释,使计算出的分级结果能切实起到引入校正系数α的目的。

猜你喜欢
危险源化学品校正
对某企业重大危险源核查引发的思考
劉光第《南旋記》校正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实践与探索
基于MR衰减校正出现的PET/MR常见伪影类型
铁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的研究
在Lightroom中校正镜头与透视畸变
机内校正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解读
危险化学品事故为何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