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江北区设施农业及其配套机械发展的实践与探讨

2014-02-28 08:04赵海军罗建国
现代农机 2014年5期
关键词:江北区大棚设施

赵海军 罗建国

宁波市江北区设施农业及其配套机械发展的实践与探讨

赵海军 罗建国

发展设施农业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重要手段,是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食品安全的有力措施。为准确掌握当前宁波市江北区设施农业及其配套机械发展的基本情况,提出促进设施农业及其配套机械发展的经济和技术政策,对全区设施农业作了全面的调研,并提出了未来一段时间内江北区设施农业发展的对策。

1 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1.1 发展规模逐年扩大

近几年,随着城郊经济作物的不断发展,江北区设施农业规模发展迅猛。从设施大棚的类型来看,截至2013年底,全区共有大(中)棚毛竹棚约1 066.7 hm2,大(中)钢棚约133.3 hm2,小拱棚约333.3 hm2,遮阳棚约133.3 hm2;从种植类型来看,涉及设施大棚的经济作物中,葡萄种植面积达800.0 hm2,蔬菜种植面积约666.7 hm2,西瓜种植面积为133.3 hm2。另外,甲鱼、娃娃鱼等特色养殖设施约500 m2。

1.2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采用大棚种植作物大幅度提高了经济效益。葡萄、蔬菜、西瓜年均每0.067 hm2产值分别达到1.1万元、0.47万元和0.94万元。设施农业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生物潜能,在大幅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基础上保证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具有较大的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另外,设施农业通过调控生产环境,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保证农产品的鲜活度和周年持续供应,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性和价格的稳定性。

1.3 种植结构更趋合理

近几年,设施种植在水果、蔬菜、苗木上得到大面积应用,并且呈现出集聚性,设施农业呈现块状发展。全区蔬菜种植达2 733.3 hm2,主要分布在甬江街道;葡萄、黄花梨等水果种植达1 000.0 hm2,主要分布在洪塘裘市片;苗木、花卉等规模化生产主要分布在慈城镇虹星村等。

1.4 政府扶持更加完善

在这几年设施农业发展中,江北区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加大了设施大棚项目建设的补贴,近5年补贴的设施大棚项目资金超过1 000万元。各类现场会、培训会全面多样,有效地提升了农民建设设施大棚的热情。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设施结构简易,科技水平提高空间大

主要表现为设施结构简易,大棚面积占全区耕地面积不到15%,大棚中80%以上是简易大棚,环境控制能力差,生产管理很大程度上还依靠经验,与标准化生产管理的要求还相差甚远。

2.2 设施规模偏小,经营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土地约束性不断增强,发展起来的设施农业大多分散零星,全区66.7 hm2以上规模经营只有2家,13.3~66.7 hm2规模经营不足20家,相比于其他县(市、区),人才和资本的集聚度不够,难以形成规模优势,产业化发展和经营效益提高受到制约。

2.3 配套机具缺少,机械化发展缺乏方向

设施农业机械的配套水平不高,机械化作业水平低,除部分小型耕种机械近两年大面积推广外,其他配套机具推广应用起步晚,有些机具研制还是空白。机械化水平低是制约设施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的“瓶颈”。

2.4 专业人才缺乏,运行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设施农业是多种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综合应用,其运作管理对生产者提出了较高要求,从环境运作的合理控制、先进新型农机具的操作等方面来看,江北区设施农业的运行管理水平与高产、优质、安全、高效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运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3 “十二五”期间江北区设施农业发展的对策

3.1 树立目标

江北区地处城郊,设施农业发展有其独特的地缘优势,设施农业生产需向设施结构标准化、温室建设大型化、作业管理机械化、环境监测自动化等方向跨越式发展。可以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栽培制度、资源情况等因素,设计出适合本地条件,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环境优势的一种至数种标准型温室,温室大棚建设逐渐向大型化发展,建筑构件由工厂进行专业化配套生产,大型日光温室内部温度稳定,日温差小,便于机械化作业,相对造价低;耕整地、育苗、嫁接、移栽、节水灌溉和施肥、植保及卷帘等环节,都需用机械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发挥科技支撑农业发展的最大潜能;推广并应用温室环境监测系统,自动监测不同时间或不同条件下的温度、湿度及光照,用人工或机械定时、定量地进行调节,保证设施环境中达到最适合作物生长发育的条件。

调研后发现,全区潜在需建设的设施大棚、玻璃温室基地有25个左右,其中:葡萄等水果基地占12个,蝴蝶兰、兰花等花卉基地5个,铁皮枫斗、红豆杉等苗木基地4个,甲鱼、娃娃鱼等水产养殖基地4个。

3.2 加大扶持

(1)增加设施农业配套补助。完善设施农业补贴配套,在国家、市补贴基础上,对设施大棚、玻璃温室建设成本配套补助比例达50%,其中区级配套20%以内。耕整地、育苗、嫁接、移栽、节水灌溉和施肥、植保及卷帘等设施配套农业机械,区级补贴资金按照国家、市补贴总额上浮10%~15%。

(2)扩大设施农业保险范围。建立设施农业补贴与农业保险捆绑机制。补贴总额在50万元以上的设施项目,2年内必须参加农业保险,从第3年开始,区级财政每年配套补助50%的设施保险金额。

(3)开展设施农业示范评比活动。从设施农业的经营效益、运营管理、维修保养等方面制定合理的评比标准,聘请专家组对申请的设施农业示范基地进行评定,计划每年评比示范基地1个、示范点3个,适当补助;对连续2年评比达到示范点及以上的设施主体,区级财政再额外给予30%的农业保险投保额。

(4)建立设施农业“带头人”奖励机制。每年按照区级设施农业建设要求,以街道(镇)农机管理人员、村干部为主体,评比出2~3个设施农业建设“带头人”,每人给予适当的奖励。

3.3 规范管理

设施农业管理归口不一,宁波市绝大部分存在多头管理现象,农业设施的建设和技术管理依附于各个部门,没有明确归属,造成设施农业发展规划思路不清晰,技术管理不统一,扶持政策落实不一致,工作合力难以形成。应探索成立设施装备建设办公室,由农机牵头,农业、林业、水产、畜牧等部门相配合,对设施农业进行统一管理。打造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和示范点,按照“设计合理、技术先进、效益上佳”的原则,建立若干不同地区、类型、规模和技术内容的示范型温室大棚,通过基地的示范、辐射,带动设施推广应用。

3.4 信息引导

目前,有的农户还习惯于传统条件下的农业耕种模式,对先进的设施农业的前景、效益持怀疑态度,投入信心不足;有的虽然有发展愿望,但对动辄投资上万的设施建设心存顾虑,同时也缺乏必要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对种植养殖业的前景把握不住。为此,要通过新闻媒体宣传、现场演示、技术培训等多种途径,以基地示范为先导,以具体事例为依据,进一步宣传设施农业发展政策和大棚应用技术。

作者信息:宁波市江北区农林水利局,315020,浙江

猜你喜欢
江北区大棚设施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民生设施非“摆设”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相逢是缘
——重庆市江北区老年大学校歌
江北区中医院参加并举办众多大型活动,热烈庆祝第二个医师节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