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霜霉病与细菌性角斑病防治技术

2014-03-03 10:07武晓静
西北园艺(综合) 2014年2期
关键词:角斑病霜霉病细菌性

武晓静

黄瓜霜霉病与细菌性角斑病防治技术

武晓静

1 病害症状及发病规律

1)霜霉病。此病是黄瓜常见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由下部叶片开始向上蔓延,叶正面产生不规则的多角形病斑,受叶柄限制。湿度大时叶背有灰黑色霉层,后期病斑连片枯死,病斑不穿孔、不危害瓜条。属于真菌性病害,随空气传播,高湿是发病的关键因素。病菌只有在叶面有水膜时才能入侵,流行最适温度为20~24℃、相对湿度85%以上,3~4天后叶片出现病斑,很快流行,俗称“跑马干”。

2)细菌性角斑病。病菌可侵染除根以外的几乎所有器官,湿度大时叶背面可见白色菌脓,较霜霉病病斑小,呈透明状,后期病斑穿孔。可危害瓜条,表面布满水珠状菌脓,果实软腐并有异味。属于细菌性病害,病菌随种子或病残体在土壤中存活,病菌主要从气孔、水孔及伤口侵入。10~30℃均可发生,适宜温度为24~28℃。棚室高湿有利于发病。

2 防治技术

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1)农业防治。因地制宜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耐病的高产优良品种。选用无病种子或播前进行种子消毒,培育健壮无菌幼苗,严格淘汰病苗、弱苗、徒长苗。选择地势高、通风透光、排水良好的地块,合理灌水,降低湿度。轮作倒茬。增施有机肥,注意氮磷钾及其他微量元素的合理搭配,在底肥中增加磷、钾肥,生长期避免氮肥过多。生长后期进行根外追肥,喷施0.1%尿素与0.3%磷酸二氢钾溶液,加强叶面营养,提高抗病性。及时摘除老叶、病叶、清除病残体。保持植株间通风透光。膜下灌溉。晴天上午浇水。阴雨天坚持短时间通风。上午闭棚升温,温度升至32℃时开始通风,下午温度降至20~25℃时闭棚,以降低夜间结露。病害控制不住时再用高温闭棚,闭棚前一天浇水,第2天中午关闭所有通风口进行闭棚,使黄瓜生长点温度上升至42~46℃时持续2小时,彻底杀灭病菌,然后放风,10天后再处理一次。

2)化学防治。①霜霉病:在发病初期每亩可用45%百菌清烟剂200g熏烟,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或72.2%普力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施,可交替使用,7~10天喷1次,连喷2~3次。阴雨天尽量用粉尘剂和烟剂,不可用水剂,避免增加湿度。②细菌性角斑病:可用50%DT(丁戊己二元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0%DTM(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防治。

武晓静,陕西省兴平市园艺站,邮编713100。

2014-02-18

猜你喜欢
角斑病霜霉病细菌性
不用药 两招搞定黄瓜霜霉病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广西田东县林逢镇科普惠农乡村e站站长蒙宥百:流翔高钙来了,角斑病奇迹般的走了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多种杀菌剂对蚕豆霜霉病田间防治效果比较
12%松脂酸铜悬浮剂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试验效果初报
黄瓜霜霉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芽孢杆菌可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