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县黑木耳袋栽菌株适应性比较试验*

2014-03-05 08:56方国平余维良
食药用菌 2014年1期
关键词:开化县菌袋黑木耳

方国平余维良



开化县黑木耳袋栽菌株适应性比较试验*

方国平1余维良2

(1. 浙江菇老爷食品有限公司,浙江 开化 324300;2.开化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浙江 开化 324300)

黑木耳;菌株;发菌;产量;农艺性状

为筛选适应浙江开化地区栽培的优质高产黑木耳菌株,从国家食用菌产业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引进9个袋栽新品种,与当地主栽品种916进行常规栽培对比试验,结果如下。

1 试验材料

供试菌株H-1、H-2、H-6、H-7、H-8、H-9、H-10、H-11、H-12由国家食用菌产业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提供,对照菌株916为当地主栽品种,由开化县农科所提供。培养料配方为粗木屑69%,棉籽壳 15%,玉米粉3.5%,麸皮10%,石膏粉1.5%,石灰粉 1%。

2 试验方法

2.1 制袋与灭菌 2012年8月31日开始制作料袋,拌料、预湿按常规进行,采用15×27(cm)规格的聚丙烯袋,每袋装干料0.3 kg,湿重0.6 kg,料高约15 cm,中间打直径2 cm、深7~8 cm的孔。料袋用无棉盖扎口,1.3 MPa高压灭菌3.5 h后出灶冷却。

2.2 接种与培养 料袋冷却至28 ℃时开始接种,每个菌株接100袋。打开无棉盖,用镊子夹一小块菌种放入孔中,并用菌种覆盖料面,立即加盖。每袋菌种可接种约50袋。

接种后的菌袋置于培养室培养,温度控制在26~28 ℃,培养7天,待菌种萌发定植后,将温度降至24~26 ℃,观察各菌株发菌情况。

2.3 排场出耳 9月2日接种,9月7~8日菌丝封面吃料,10月16~17日菌丝全部发好。11月1日刺孔排场, 11月18~20日形成原基。次年2月21日采收第一批冬耳,3月5日采收第二批,4月3日采收第三批(春耳),至4月20日采收基本结束。

3 试验结果

3.1 发菌情况 如表1所示,各菌株发菌速度基本接近,除H-6、H-7发菌较慢为47天外,其余菌株均为45天,发菌46天后栽培袋基本发白。各菌株菌袋成品率差异不大,都在95%以上。

表1 各菌株产量和子实体农艺性质

注:各菌株耳片腹面均为黑色。

3.2 产量 菌袋刺孔排场后菌丝恢复较好且耳基形成较快的菌株有H-1、H-2、H-9、H-7、916等。2月21日开采至4月20日采收结束,H-1春耳第三潮产量较高;H-9、H-10冬耳第一潮产量较高;试验菌株平均单袋产量较高的是H-1,为每袋19 g,较对照菌株916的22 g低3 g(表1)。

3.3 农艺性状 鲜耳大小与对照接近的有H-1、H-9、H-11;颜色光泽与对照接近的有H-2、H-6、H-7、H-8;背面颜色接近对照的是H-1、H-9、H-10、H-11。综合得出,H-1、H-9、H-10菌株的干耳腹面色泽黑,背面略带白绒,商品性较好,其次为H-11和H-12(表1)。

4 小 结

因本次黑木耳品种试验时间比常规偏迟一个月,使冬耳产量偏低,春耳耳片偏薄,色泽淡黄,品质略有下降。通过本次试验得出,H-1菌株在开化县栽培适应性较强,可以扩大栽培示范。

S646.6

A

2095-0934(2014)01-051-02

浙江省科技富民强县(计划编号:2012D7010),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CARS-24)。

猜你喜欢
开化县菌袋黑木耳
“同题赛场”走进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二)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德江黑木耳
东北林业大学成功研发“袋顶出耳技术”
踏遍青山人未老——记开化县林场退休职工、全国绿化劳动模范余贵顺
优胜选手来自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华埠镇中心小学
固定菌袋插杆
西藏林芝地区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的探索
黑木耳多糖对大豆蛋白乳化性的影响
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