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食用菌工厂化企业产销形势与发展趋势

2014-03-05 08:56赵书光张光忠郑永德
食药用菌 2014年1期
关键词:鲜菇双孢金针菇

赵书光 张光忠 郑永德 黄 毅



2013年食用菌工厂化企业产销形势与发展趋势

赵书光1张光忠2郑永德3黄 毅4

(1.江苏省灌南县蔬菜办公室,江苏 连云港 222500;2.江苏华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泗阳 223700;3.福建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 莆田 351100;4.福建农林大学,福州 350001)

2013年杏鲍菇鲜菇平均价格为上年同期的72%,金针菇鲜菇平均价格也较上年同期低,大多数企业处于亏损边缘,整个行业境况萧条。分析鲜菇市场价格下滑原因为厂家过多,生产量急剧增加,市场难以消化,以及消费环境的变化。出现的行业新趋势:非工厂化栽培品种逐渐向设施化栽培靠拢,如香菇、黑木耳等;新机械生产代替人工生产成发展趋势;数字食用菌生产效益高;经营组织形式创新,共同致富;产业链延伸。

2013年;食用菌;工厂化;杏鲍菇;金针菇;新机械

1 从数据看2013年杏鲍菇、金针菇企业产销形势

1.1 2013年杏鲍菇鲜菇销售态势 从江苏省某企业杏鲍菇实际销售价格(图1)可看出,2013年仅有3个月销售价位超过上年同期,其余月份均较低。平均每千克杏鲍菇销售价格只有上年同期的72%。暴利时代结束,合理利润时代渐渐远去,进入微利,甚至是亏损时代。图1中的企业属于业内优质大型企业,价格低位使其盈利微薄,其他中小企业更是难以生存,只能够在成本线上下苦苦挣扎。低产、经营不善企业,长达5个多月基本上都在成本线下,下半年效益只能弥补上半年的长期亏损或略有盈余。经营不良的企业倒闭、转让、出售,破产潮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其中不乏著名的老牌台湾企业。还有一些企业按年折旧费计算出租费用出租厂房,但无人问津。投资食用菌工厂的热情从前两年的狂热,突然降至冰点,严重影响到食用菌上游原料、机械产业链。

图1 2012年与2013年江苏某企业杏鲍菇出厂价

在市场如此低迷的情况下,企业仅有15%的利润,而大企业投资额相当大,扣除利息支出,利润更低。这几年杏鲍菇企业的状况证明了“大家都看好一个行业时,正是这个行业下滑的开始”这一市场规律。

1.2 2013年金针菇鲜菇销售态势 目前还有金针菇企业在扩张。必须指出的是:产能扩张须建立在产品高产、优质,具有完善的企业运行机制平台,单门独到的商业手段和健康、步调一致、有储备的管理团队的基础上,但这样的企业在行业里还是很少。如果只是一味追求数量,同质化复制,产能急速扩张以提高市场占有率,风险极大。鲜菇并不是电视机,是鲜活产品,货架期短,两三天存量就可达千箱,而质量一天天下降,只得竞相压价,甚至跌破成本价甩货。恶性循环反复上演。

上市公司广东星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入第二次重大重组,停牌,使后来希望实现上市的企业,走得困难重重,至今还没有一个企业进入辅导期,有的企业甚至已经撤回申请。

我们不少企业依然为模仿式生产,没有以工业的理念来看待农业企业生产,没有建立完善的生产标准体系,缺乏生产全程的监督体系,缺乏对经济趋势走向的了解,缺乏对员工的人性化管理,缺乏和同行之间真诚有益的交流,更缺乏科学种菇的思维,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些都是我们企业的不足。

盲目进行模仿性生产,一遇到市场行情下跌,就怨声载道。业主往往不从自身寻找原因,而归咎于市场和技术员、员工,这恰恰暴露了业主管理意识的欠缺。我们不少中小企业还没有充分意识到“三分资金、技术,七分管理”这一理念。

图2 2012年与2013年北京新发地金针菇批发价格比较

2 鲜菇市场价格下滑的原因

2.1 厂家过多,生产量急剧增加,市场难以消化 2012年鲜菇市场的低迷、低价,已使居民对鲜菇认识有所提高,零售市场逐渐扩大,但速度远慢于厂家产量的增加。新的金针菇厂家还在不断涌现。2013年仅福建、上海的金针菇企业增加的产量就达270吨,而笔者得知还有另外6家新的金针菇企业准备向日本、韩国购买技术和设备。不少原来从事生产金针菇的企业,受2012年杏鲍菇市场价格相对稳定的刺激,2013年纷纷转为杏鲍菇栽培,迫于资金压力,很多改造因陋就简,一年下来,效益依然低下。

2.2 消费环境变化 2012年底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使得会议量迅速减少,高端餐饮业萧条,餐饮业鲜菇需求量锐减,也影响价格。此外,大经济环境增长缓慢,也影响居民的年可支配收入和消费动力。

3 非工厂化栽培品种,逐渐向设施化栽培靠拢

3.1 香菇 全国已有“庆元香菇”、“随州香菇”、“西峡香菇”、“平泉香菇”4个香菇地理标志产区,并已形成四大香菇集散地,占全国香菇总交易量的80%。2012年国内香菇产量约23亿棒,产量180万吨,干鲜比例约为3∶7,干品12万吨,鲜品54万吨,鲜菇消费比例逐年上升,产值达100亿元人民币。但笔者认为这100亿元产值是建立在有限的阔叶树资源利用的基础上,种植食用菌专用林应提上议事日程。福建从香菇生产大省,跌落至末尾,但却能形成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

图3 香菇菌棒重叠式培养

山东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年前在小平房制作香菇菌棒(图3)并出口到韩国,如今的香菇菌棒出口量已然占韩国菌棒进口量的50%,是食用菌界的奇迹。在阔叶树资源不断被限制砍伐的今天,七河企业成功使用苹果树木屑做菌棒(图4)是一项创举,缓解了环境保护与菌业生产的矛盾。不仅如此,该公司占地面积800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的韩国式双层可移动遮阳网香菇大棚(图5)基地即将投入使用。

2013年,在所有食用菌产品价格不断下跌时,唯有优质香菇鲜菇和黑木耳价格上涨。其主要原因是传统菌类深入人心,因此,被百姓充分认识的商品,才是我们的主攻方向。近年来,国内不少企业在孜孜不倦做实验,以期取得大突破,开拓出中国式香菇工厂化设施生产工艺和栽培模式。

3.2 黑木耳 黑木耳生产因南北气候条件不同而栽培模式有异。浙江省龙泉市黑木耳市场已成为南方最大黑木耳集散地。黑龙江省东宁县发明利用“三角扣”(图6)进行黑木耳吊式栽培(图7),将黑木耳生产从大田搬到设施内,利用“穿堂”风,解决棚内大容量存放与通风的矛盾。笔者认为这一栽培方式将在“不定点出菇、非工厂化生产、需要开伞(菌盖)”的菌类上得到充分利用。

图4 老苹果树枝条粉碎

图5 仿韩国双层香菇栽培大棚

图6 三角扣

图7 双列式黑木耳吊式栽培

4 新机械生产代替人工生产将成发展趋势

4.1 木生菌类 目前在袋式栽培工艺中,净化环境下流水线接种、重叠式培养架等的应用越来越普及。而近来袋式接种机(图8)的问世,破解了工厂化袋式栽培的瓶颈,将对瓶式栽培带来一定的冲击。目前已经有两家企业在进一步完善袋式接种机械,以追赶瓶式栽培速度。

图8 固体菌种接种机

(1)国鑫食用菌成套设备。开发出适合袋式固体、液体、枝条菌种的自动接种机。不少核心技术已经申请国家专利。他们还开发出防止搅拌过程中培养料酸化的防酸败搅拌机,“V”型搅拌发酵培养系统,电脑程序控制全自动灭菌出锅系统;连续液体菌种发酵系统等。

(2)漳州兴宝食用菌机械。经过20年的拼搏,最近转向深度开发适合袋式栽培的菌类机械设备。

(3)龙泉开发出日产3万包香菇菌棒的生产线,已在一些企业运行,比冲压式机器微孔破损率低很多,获得好评。

(4)浙江、福建两家企业,仿照韩国,开发出“S”型行走、可移动床面的栽培架,产品品质得到大幅度提高。且员工只需要坐着就能够完成采收工作,提高了安全性和效率。这项技术有望从食用菌产业延伸到蔬菜立体栽培。

(5)小规格塑料瓶栽培是今后发展的趋势。中国塑料瓶口径越来越大;而日本栽培瓶口径则有变小的趋势,主要是由于包装员工越来越难找,产品小型化可提高包装效率,加快培养过程栽培料散热,提高同步性。

(6)减少用工量,是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昌高机械(上海)有限公司,最近引进日本技术,开发金针菇产品不称重栽培模式,日产8吨只需要28人。

(7)福建农林大学菌物中心研制成功的V2.0菇房环境控制系统,是采用新思路、新方法,使控制系统特别是湿度控制更加稳定,寿命更长。

4.2 草腐生菌类

(1)江苏裕灌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0月,占地1 200亩,总投资12亿人民币。拥有31条发酵隧道及144栋空调种植房,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双孢蘑菇工厂(图9)。

公司全套引进欧洲三次发酵设备工艺以及美国菌种和保鲜技术,实现从菌种、堆料、栽培、保鲜到深加工一条龙式全产业链覆盖。年产4.5万吨双孢蘑菇,1万吨速冻蘑菇以及1.5万吨罐头等深加工产品。目前,国内双孢蘑菇总产量达90万吨,其中大部分是罐头产品。该企业正式投产后,鲜菇产品将会辐射到经济发达沿海城市。长江流域传统栽培模式或将逐渐退出蘑菇市场。

图9 正在建设的裕灌双孢蘑菇企业

双孢蘑菇远途运输褐变难题还未得到完全解决,因此远离长江三角洲的地区还有发展双孢蘑菇栽培的空间。一旦利用杏鲍菇废料工厂化种植双孢蘑菇开发成功,也许其会发展为另一套中国式双孢蘑菇栽培系统。

(2)荷兰Chrisitaens Group(科瑞斯蒂安集团)是欧洲著名的生产双孢蘑菇机械的企业,已成立中国分公司。本着“欧洲标准,中国制造”的理念,是致力于提供双孢蘑菇全套设备、提供全程技术指导与服务的“交钥匙”工程的企业。国内蘑菇生产企业不用再支付额外的40%左右的运费、关税及增值税。

(3)浙江青风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致力于食用菌产业,其大型制冷机组在厦门“如意”等两家大型金针菇企业得到应用,是国内第一家到欧洲蘑菇节上参加展览(2013年)的企业,回国后短短几个月,就开发出适合双孢蘑菇栽培工况的空调主机。

5 数字食用菌生产效益高

目前国内不少企业食用菌生产仅停留在模仿阶段,没有以管理工业的视角来看待农业工厂化生产,没有将企业栽培全过程中的每一节点再细化,量化成具体的数字,依靠数字进行行政、技术运行管理,因此产品产量、质量难以提升。很少有企业分析原料的物化性质,测试培养基含氮量,量化栽培容器内最佳填料量、密度、培养过程生物量的积累,没有培养成熟度量化指标。企业缺乏数据依据,只能说是在低水平盲目生产。

而朵朵鲜北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管理做到极致,是行业后起之秀,该公司对每一栽培包填料都进行称重。环境卫生是企业生命线,绿雅(江苏)食用菌有限公司日生产数十吨杏鲍菇,有990间菇房,似行业中的“故宫”,而生产井井有条,地面极其干净,超出想象。

6 经营组织形式创新,共同致富

6.1 菌包供应中心模式 福建古田有新的创新,全县出现52个专业菌棒灭菌、烘烤中心。将最难、最繁重的工作全部交由厂家完成。每一香菇或者银耳菌棒收费0.22元(搅拌、灭菌、送到农户接种室),接种管理由农户自行完成。每菌棒企业仅获利3分钱。银耳烘干每千克厂家收取费用0.25元,出现双赢的局面,值得各地效仿。这种社会分工的细化,将给我国非工厂化栽培多品种,提供提升的途径。这种自发食用菌行业组织活动形式,得到进一步提升。

6.2 公司、农户捆绑一起 山东惠德农产品有限公司是全国规模最大的袋式栽培金针菇企业(日打包量7万包),2008年投产,年袋均产量稳定在400克。在全国袋式栽培纷纷退出市场之时,该企业依然岿然不动。其原因在于:公司分成三大分公司,分别为栽培中心、菌包生产中心和销售中心。栽培中心目前菌包日产量为7万包,30个小菇房分别由30个小老板承包,小老板自行组织员工管理,全年一个协商销售价格,风险各自承担。在诚信基础上,各自核算,相互协调,共同致富。两年来产量、质量稳定,小老板个个喜笑颜开,这是食用菌行业创造双赢的创举。惠德成功的另一理念:只有将企业环境卫生当成企业生命线看待,才有企业的蒸蒸日上。

7 产业链延伸

7.1 杏鲍菇、金针菇废料进行生物再转化 在近两年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漳州杏鲍菇小企业之所以能生存下来,是因为当地种植双孢蘑菇的历史延伸了杏鲍菇栽培的产业链条。将杏鲍菇废料种植草菇,草菇废料种植双孢蘑菇,再作为有机肥回归自然,每一废包销售价格高达0.25~0.38元。必须指出:目前杏鲍菇废料种植双孢蘑菇,是在自然环境下进行季节性生产,而工厂化生产双孢蘑菇依靠制冷设备进行环境控制,有些问题还亟待解决,蕴藏新的商机。

7.2 产品加工 市场低迷,产品雷同,有的企业已开始尝试进行初加工。如何生产能代替小部分“斜桥榨菜”,成为家喻户晓的早餐食品的产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8 发展建议

2013年的风风雨雨即将过去,2014年是雨后晴天,还是暴风骤雨?建议采取应对措施:(1)依靠数据生产食用菌,提升企业运行质量;定好位,逐渐形成自己特色的区域性品牌;避开价格低谷制定生产计划,与经销商建立唇齿相依的关系。(2)所有大企业按生产菌类,轮流坐庄,抱团分析市场走势,按比例协商减产;开发多品种菌类,延长产业链,在困境中求生存,求发展。(3)新建企业应控制规模,可学习山东惠德农产品有限公司模式,设菌瓶制作中心,栽培多个品种,进行分散承包制管理(栽培架),避免在一棵树上吊死。(4)无论何时,只要规模适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适度机械化,依靠数字化精致管理,优质、高产,与经销商建立唇齿相依的关系,建立区域性品牌,都会有自己生存发展的空间。

S646

A

2095-0934(2014)01-026-05

猜你喜欢
鲜菇双孢金针菇
海鲜菇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性分析
海鲜菇热风干燥特性及其动力学研究
中草药对海鲜菇贮藏保鲜品质的研究
新鲜双孢蘑菇采收和自动化分级方法研究*
白银地区玉米芯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
双孢蘑菇菌种质量检验规程探讨
双孢蘑菇低温保鲜试验初报
西藏野生双孢蘑菇栽培种营养成分研究
金针菇的品种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