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故事课可以这样教

2014-03-05 03:30唐贞兰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小班内容幼儿

唐贞兰

3~6岁是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故事教学是幼儿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开展故事教学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幼儿阅读能力有限,幼儿园的故事教学实质还是以教师讲述和幼儿复述的模式为主。但是在幼儿园其于小班幼儿的特点故事教学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而又如何将故事教学的教育作用发挥到最大呢?

一、小班故事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故事内容的选择要适合幼儿年龄特点

不同年龄的幼儿理解水平和所接受的事物是处于不一样的层面,在选择用于小班教学的故事时,教师要考虑到故事的可听性和教学主题。

可听性涉及故事语言的难易程度、语言结构的复杂程度、故事内容的精彩程度和故事的长度等因素。判断故事的语言难易程度应以幼儿的现有水平为依据,故事语言的难易程度应控制在幼儿的语言水平之内,又要包含新的语言知识。从结构和内容上看,应选择逻辑清晰、内容浅显、有趣的故事。故事内容的复杂性应该是呈梯度上升的。从故事的长度来看,用于教学讲述的故事不宜太长,因为听故事是一个紧张兴奋的过程,幼儿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有限,太长的故事会使他们疲倦,失去听讲的兴趣。教学主题是教师选择故事的重要依据。教师应根据本单元的教学主题选择相关的故事,这样,既能降低故事的难度,又能扩大幼儿的知识面。选择故事时,教师应选择线索清晰的故事,以便于孩子根据故事线索理解、复述或转述故事的内容。

(二)趣味设计故事教学中的活动

在讲述故事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计出如下活动:在幼儿听故事时,教师向他们出示相应的教学卡片,帮助他们理解;让幼儿通过画面猜测故事的大意;将打乱顺序的图片按自己的理解重新排序;结合故事的关键词猜测故事内容等。富有新意、手脑并用的活动是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讲故事时教师身体语言的运用可增强故事的感染力,提高故事的理解度。讲故事比读故事更具个性特点,教师可观察儿童的反应,并随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二、小班幼儿故事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和形式

在故事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手偶或图片、音乐等教具,加上动作一起来讲述故事,让孩子从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掌握并学会说一定的词句,可以将情景游戏、活动表演、对话交流、环境影响等多种形式贯穿于教学中。

(一)故事教学开始时,以提问引出作品,为讲述故事内容做铺垫

帮助幼儿理解作品时,采用提问的方法,帮助幼儿层层深入地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应能引起幼儿对作品内容的回忆,也可以通过提问帮助幼儿领悟故事的主题,教师还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将自己对作品的内心体验表达出来。

(二)引导幼儿复述故事或续编故事

为保证幼儿将故事的主要情节讲述出来,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法帮助幼儿回忆作品中的主要内容。此外,在续编故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创造性提问的方法,以启发幼儿的想像。不过,创造性提问只适合于年龄较大的幼儿,对小班孩子,一般采用回忆性和体验性的提问,以帮助幼儿理解并体验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引导幼儿思考,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在幼儿已基本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后,为进一步调动幼儿情绪,以深入理解作品内涵,教师一般可采用讨论的形式,让幼儿积极地动脑筋思考故事中的重点及难点问题。讨论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设身处地地替故事人物出主意、想办法,使幼儿在积极动脑筋参与的同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而在续编故事阶段,教师运用讨论法是让幼儿就故事的情节发展做一个简要的分析,然后再运用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合理性的续编。讨论有助于幼儿拓宽自己的思路,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从而在续编时能做到故事结构完整,结尾与中间、开始部分形成合理的呼应。

(作者单位:重庆市城口县示范幼儿园)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班内容幼儿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主要内容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