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认同都需要慢慢来

2014-03-05 03:10杨翠兰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零散敏感期点滴

杨翠兰

成长中的情感需要认同

中班的东豪在同龄伙伴中有些“特别”:不参与集体活动自己独处;常发出大笑大叫声;不安静倾听与别人的交流……一日,讲故事时间,东张西望的他发现窗户上有只苍蝇,就旁若无人地用重庆话大叫:“哈哈!好大的苍蝇呀!”我手势提醒后他又开始大叫。活动后我问他:“你怎么那么大声呢?”他笑着说:“我看到一只很大的苍蝇。”看着他认真的样子我也不忍责问,就说:“是哦,冬天了还有苍蝇,还这么大,确实好玩。”他听了笑得更欢了,接着我给他讲——即使好玩也不能随便打断别人之类的话,还没说完,东豪就手舞足蹈地说:“对,我也会像其他小朋友一样,会进步的!”

“我也会进步的!”这话让我很感动!我想他说的时候,心中一定充满了阳光,因为有人在他“开小差”(或许他对飞舞的小东西感兴趣,是细小事物的敏感期)后,没有责备与批评,而是与他共享了他认为好玩的事儿。

成长中的进步需要赞赏

中班孩子们吃饭开始使用筷子,“掉饭”自然也就成了问题。历经两个多月后多数孩子基本能保持桌面清洁,可东豪的桌子却总是“繁星点点”。一日,吃午饭时,东豪突然大声说:“杨老师,看,我的桌子很干净!”呵,桌上还真挺干净!这个变化让我好感动!我马上在小朋友面前表扬了他:“东豪果然说话算话,上次他说会进步的,今天他就努力让桌子干干净净的!”东豪听了乐得屁颠颠儿的!接下来的日子,东豪桌上几乎再也没有零散的“星星”了,每每吃完都会说:“老师,我现在不撒饭啦!”

当东豪乐开花地对老师说“不撒饭”的时候,我想他心中一定充满了自信与力量,因为有人看见了他进步的点滴。

成长中的规律需要遵从

按入园习惯,孩子们在吃完早餐后,会把杯、盘、餐巾一同拿到餐点桌,再分类放入不同器皿。可东豪却不一样,他每“解决”掉一样食物,就放一样餐具。于是,我好奇地问他:“为什么要一样一样放呢?吃完了一起放,不是可以更省事吗?”东豪一头雾水地支唔着:“因为,因为我吃完了一样(食物)啦。”是啊!“省事”是我们大人的思维!当孩子的行为与我们的思维形式不一样时,我们就会觉得奇怪,“你干嘛要那样呢”这种话便会蹦出来!

“一样一样放”也许是东豪秩序敏感期的到来,也许是东豪想用直观外显的方式看到自己“加油吃”的进步……不管怎样,能整洁有序地处理好自己的餐具,对东豪来讲就是件进步不小的事儿!

在伴随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我很庆幸——当他们的“突发状况”令‘当时的我感到纳闷、惊讶时,我记录了这些点滴,同时处理得不算太差,这才让‘现在的我有了反思的基础。虽然‘当时的我知道:幼儿的发展进程有差异,要尊重他们慢慢地成长。但却不清楚: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出现诸多“状况”的背后到底有什么秘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直到我把“高挂头顶”的一些理论知识“内部消化”后,才慢慢体悟到——每个孩子行为的背后,都有他特定时期的规律或独有的特点。只有静下心来,在零散事件中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反思,将理论内化并再应用,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行为,做出更好的应对,孩子们才会更幸福一些——因为有人更懂他们了!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中区区级机关幼儿园)endprint

猜你喜欢
零散敏感期点滴
环保之心 汇聚点滴
淡定面对儿童敏感期
铁路零散货物装卸监控记录系统研究
铁路零散快运发展建议及思考
詹红丹:点滴感动在心间
农村零散农户重大病虫害防治现状及其对策
完美捕捉孩子数学敏感期,这些绘本少不了
砚边点滴
“零散小”项目后评价实践
敏感期儿童家庭音乐教育探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