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振翅向高天
——记安徽省定远县党员电教中心副主任陆宁

2014-03-07 07:47
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定远县专题片电教

破茧振翅向高天
——记安徽省定远县党员电教中心副主任陆宁

□兴 平

镜头背后,专注依旧

“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这句话极富哲理。而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一群默默无闻的电教工作者。他们用镜头记录社会变革,奉献了一部部优秀的专题片;他们用知识铸就致富的钥匙,打开了农民科学发展奔小康的大门……缺少鲜花和掌声的簇拥,鲜有登台露脸的风光,支撑着他们坚守在党员教育这片天空下的唯有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安徽省定远县党员电教中心副主任陆宁,就是这样一位耕耘在幕后的电教人。

“菜鸟”就要先飞

刚到电教中心那会儿,陆宁也经历了一段岗位转变后的迷茫。虽说是电视台记者出身,但电教工作本身的专业性很强,很多业务都要从头学起。“既然起跑就比别人落后,那就得拿出阿甘的精神,不停地向前追!”陆宁暗下决心。

没过多久,硬任务来了。县里举办组工干部培训,距开班只有两天时,培训内容临时增加了先锋网电子政务。“陆宁,这个你来讲,锻炼一下。”电教中心主任安排说。原本只负责培训班采访的陆宁,压根没想到自己也要上讲台,忐忑着接过了这个“突击任务”。为了准备讲稿,他白天上网查资料,夜里挑灯爬格子,一宿没合眼,终于完成了一份图文并茂的讲稿。稿子有了,讲课却又成了一道横在面前的难关。陆宁是对着镜子练、对着凳子讲,连吃饭走路都在琢磨怎么能把这个课讲好。正式讲课的那一天,陆宁走上讲台,看着下面黑压压的一群人,还是有点紧张。最初的几分钟,他的眼睛都没离开过电脑屏幕,好在准备充分,到后来就越讲越放松了。培训结束后,大家纷纷围过来拷贝课件,说要拿回去直接当教材。“看来这‘突击任务’完成得还不赖。”陆宁的心头泛起一丝喜悦。

走过初始的忐忑和迷茫,陆宁开始尝试着向多面手的角色挺进。一次,县委组织部准备摄制一部反映乡村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成效的专题片,拍摄的担子落在了陆宁身上。当他把一大堆素材带回电教中心时,中心主任直接交代让他剪片子。陆宁一听头就大了:“我在电视台没怎么用过非编,怕做不好啊!”“实践就是最好的学习,有啥不懂的直接来问我。”主任开导他说。看来自己这个“菜鸟”又要向前追了,陆宁心想。

编辑片子不是件易事,对制片有些手生的陆宁给同期声配字幕时不是图文不同步就是字体不协调,给画面配背景音乐时更是手忙脚乱、晕头转向。本来挺宽裕的时间,这么一折腾就变得仓促了。但陆宁觉得制片首先要树立精品意识,决不能糊弄了事。他暗暗发了狠,每天都加班到深夜,桌上的方便面盒子摞起来半人多高,除了上厕所他几乎就没离开过座位。眼看就要成片了,偏偏这个时候非编电脑又坏了。打电话给电脑公司,那头儿说这一时半会儿也修不好。好在视频资料都有备份,陆宁就打算去“老东家”那儿走走后门。于是,他又开始到电视台值起了“夜班”。一些不明就里的同志问他:“怎么又调回来了?”陆宁呵呵一笑:“我这叫常回家看看。”专题片《激发新活力》完成后,部领导特别表扬说片子中有几处手法运用得很大胆,冲破老套路,走在了前面。努力获得认可,陆宁却没有满足,这不,他又开始学起怎么修理非编电脑了。他说,中心没人会这门技术,我要是学会了才是真正走在了前面。

羽翼渐丰满

鸟儿稚嫩的翅膀只有经过风雨的洗礼才能变得粗壮有力,而陆宁则把农村的广阔天地当成了锻炼的平台,经常到基层汲取养分和力量。

2008年底,定远的远教站点全面建成。为了了解站点运行情况,陆宁跑遍了全县各乡镇。走访中,他发现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农民工大量返乡,这些人迫切希望学点技术,将来好再出去务工。“能不能专门组织他们开展培训呢?”陆宁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几个乡镇的组织委员听,对方大多是一脸为难,摇头说:“远教站点才刚建立,也没有这方面经验,组织得不好就是白忙活。”不过也有支持的声音,藕塘镇组织委员就表示愿意试试。找到了试点乡镇,陆宁便一头扎了进去,搞需求调研,做前期策划,定培训内容……一个月下来,藕塘镇的农民工十有八九都知道了陆宁的名字。正因为做足了前期准备,这次以站点为平台开展的农民工专题培训成效显著。大家纷纷表示:“这家门口的‘技校’可帮我们长了本事。”随后,陆宁将藕塘镇的做法进行总结,并在向领导汇报后在全县推广。整个2009年春天,定远的远教站点狠狠地“火”了一回。

能想点子,敢于尝试,这是同事们对陆宁的一致评价,定远县很多走在全省前列的远教工作好做法都是陆宁摸索出来的。2012年6月底,陆宁在参加全市电教工作汇报会时,将自己关于借助网上党支部深化远程教育的想法做了详细介绍。会议结束没几天,他就接到市委组织部的指示,在定远县试点推进网上党支部建设。由于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陆宁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他起草了定远县网上党支部建设方案,报部里审批通过后,又马不停蹄地到各乡镇进行动员推进。那段日子,乡镇与单位结成了他生活中新的两点一线,连换洗的衣服也得爱人给他送到单位来。每当身体向他发出需要休息的信号时,陆宁都咬牙提醒自己,坚持,再坚持!全省首份县级党建手机报《定远手机党建周报》,全省首个手机先锋网,全省首个党建手机电子政务系统……一项项创新性工作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陆宁终于在远教领域开垦出一块网络党建的处女地。也是在这一年,他采写的新闻《安徽定远县成立网上党委》被评为人民网“2012年全国最受关注的基层党建新闻”。陆宁感慨地说,干成了网络党建这个事,也算给咱电教人争脸了。

编辑台前,心无旁骛

翱翔没有终点

如今在定远县,陆宁可算是不折不扣的电教行家,但他还像当初一样谦虚好学,干工作从不拈轻怕重。有人笑他傻,都快四十了,还忙得像个毛头小伙子。对此,他玩笑说:“谁叫咱长了一颗小伙子的心呢?”

前几年,县电教中心搬迁,当时中心只有主任和陆宁两个人。一大堆器材、设备、光盘、录像带等物品,既要确保安全,还要稳妥有序。陆宁将归类、分装等繁杂的工作主动承担下来,统一编类、编号,所有物品做到“一本清”,并拍照备查。会计专业毕业的他笑着说:“这算是盘存。”搬到新址后,组装非编工作台又让他吃尽苦头。原来,这是一个当年定制的木质工作台,体积大、部件多,拆容易、组装难,如果专门请人装,又划不来。“自己动手干吧。”陆宁跪倒爬起地忙活了大半天,躺在地上拧好最后一个螺丝时,整个人都累得直不起腰了。

摄制大学生村官专题片《村官小冯》时正赶上盛夏,乡村道路两边的树叶都被晒得发蔫。一到现场,陆宁便张罗着开始拍摄。“陆主任,拍个差不多就行了,可千万别中暑。”一位村干部躲在树荫下劝道。“不打紧,这好镜头错过了,后悔都来不及啊!”陆宁笑着说。从田间地头到庄户农家,从蔬菜大棚到果木基地,他拎着十几斤重的摄像机东奔西跑,连续几天拍摄下来,脸晒得像包公,肩膀也褪了一层皮。要问这天到底有多热?看看陆宁裤子上的一道道黑印就知道了——那是摄像机外壳橡胶被烤化了,蹭上去的印记。

2010年,领导安排陆宁撰写一篇深化远程教育的调研报告,这是当年组织部的重点调研课题。接到任务后,陆宁先是广泛开展调研,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接着又通过报刊、书本、网络搜集相关信息,光是报纸文摘就整理了五百多份。可正当他准备着手撰写时,他的母亲突然生病,要到省城住院治疗。为了照顾母亲,他将重要资料带在身上,又借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一有时间就在键盘上敲敲打打,硬是在母亲的病榻前坚持完成了近一万字的调研报告。

“独立船头江水东,江水汹涌亦从容。回望长江三千里,云起巫峡险峻中。”这是陆宁写的一首诗,诗里饱含着奋飞的豪情,道出了无悔的心声!

猜你喜欢
定远县专题片电教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互联网+花众取宠”项目扶贫方案探析
Mother's hands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浅析对电视专题片节奏的把握
浅析定远县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建设运行成效
定远县灾害性雷雨大风气象灾情的调查与思考
浅谈新闻及专题片中的同期声采访拍摄
电教使初中数学教学锦上添花
电教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