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劲拂关陇道
——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开展远教“三延伸”活动拓展远程教育服务领域

2014-03-07 07:47
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宗教界信教张家

春风劲拂关陇道
——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开展远教“三延伸”活动拓展远程教育服务领域

□王萍秀

县远教办组织县阿语中学学生参观沈遐熙革命纪念馆

县远教办组织的宗教知识专题讲座

丝绸之路的驼铃声敲击着历史的辙印,关陇古道的孤月映照出千年的风尘,位于古丝绸南道要冲的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远教办立足本地实际,创新工作思维,拓展服务领域,积极开展了远程教育向社区矫正人员、宗教界人士、青少年学生延伸的“三延伸”活动,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全县基层党员群众共享远程教育成果的需求,让远程教育的春风拂遍了这座关陇古道丝绸古城的每一寸土地。

延伸援助促和谐

社区矫正人员,指的是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或经过监管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人员。张家川县目前在册的社区矫正人员为245人。为了让这一特殊群体重树生活的信心,找回人生的航标,县远教办牵头联合政法部门,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就业意向,积极帮建就业渠道;同时根据其实际需求提供相应的法律援助,有效消除了社会隐患、助建了社会和谐。

开展创业培训,打通社区矫正人员的“就业快车道”。社区矫正人员易受到歧视,因此其重新回归社会时,就业往往就成了“老大难”。县远教办根据这一现状,协调民政、农业及乡镇党委等部门,对有创业能力和愿望的社区矫正对象,在政策上扶持,在资金上倾斜,使其实现稳定就业。县远教办建立了荣乐羊绒加工厂、鑫达矿业公司、宏升养殖场等5家社区矫正阳光技能培训基地,利用远教平台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蔬菜大棚种植、牛羊规模养殖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同时协调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务办,以“伊香拉面师”培训班教学基地为载体,聘请兰州民族职业学校教师为社区矫正对象讲授牛肉拉面原料、面坯制作和骨汤调制等工艺;培训后成绩优秀的推荐就业。通过种类丰富的创业培训,已经有80名社区矫正人员走上了自力更生之路。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务办主任马德感慨地说:“考虑到培训对象的特殊性,这样的培训不只是简单地帮一些人找到了合适工作,更重要的是为全县社会的稳定也出了一份力!”

开展法律帮扶,打造社区矫正人员的“求援直通车”。社区矫正人员需要法律援助时,往往出于自卑心理而退避三舍。县远教办根据这一现状,开通了“远程教育法律援助平台”,聘请多位专家制定了“法律知识套餐”,运用远教平台视频互动系统随时为社区矫正对象服务;同时每月对各乡镇社区矫正对象集中举办一次“远教法律视频对话课堂”,在依法维权方面现场答疑释惑。乾鑫律师事务所主任李魁正律师就是县远教办协调来的法律专家,目前他已免费为多名社区矫正人员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5起、调节民事纠纷30起。他对此深有感触:“社区矫正人员由于身份敏感,往往是最需要法律援助的!我们为他维权,能消除用非法手段维权可能导致重新犯罪的隐患,社会和谐系数自然就提高了。”

延伸职能促团结

张家川县是陇东南唯一的、也是全国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县内有信教群众26.8万人,占总人口的84.25%。这一基本县情,决定了全县远教工作必须紧密围绕民族主题,利用远教平台优势进行民族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等,提升宗教界人士自身素质,发挥宗教界人士的社会作用,从而促进全县民族团结。

开展专项培训,提升宗教界人士自身素质。县远教办以甘肃省民族宗教代表人士张家川县培训中心为主阵地,以宗教活动场所书屋为辅助,整合远程教育网络资源,采取专题辅导、研讨交流等方式,深入开展了“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和“四个维护”的教育,对宗教界人士进行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基本知识和法规的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宗教活动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同时组织开展了“宗教知识进支部,政策法规进寺院”的“双进”活动,切实加强宗教教职人员自身建设,提高宗教界人士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水平。自2013年以来,县远教办对全县多处宗教活动场所教职人员、15个乡镇分管领导和宗教专干进行了培训和辅导,培训达4500人次。龙山镇清真中寺阿訇马效益借助寺里的农家书屋和远程教育等资源,坚持学习党的民族宗教知识,并通过“主麻日”“聚礼日”等活动传授给信教群众,为广大穆斯林群众解决生活和思想上遇到的问题,有效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

开展专题活动,发挥宗教界人士社会职能。县远教办高度关注宗教界人士在社会各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深入开展了以“村党支部联系宗教活动场所,引导宗教活动场所依法开展宗教活动,宗教活动场所协助村党支部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村干部联系宗教人士,引导宗教人士自觉做到‘四个维护’,宗教人士协助村干部宣传政策、教育群众;党员联系信教群众,引导信教群众移风易俗奔小康,信教群众协助党员维护民族团结和宗教和顺”为主要内容的“三联三引三助”活动,使全县各级党组织、宗教人士、信教群众联系更加紧密,充分发挥了宗教界人士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顺中的桥梁纽带作用。省人大代表、县伊斯兰研究中心主任李元珍在信教群众中有很高威望,他组织宗教界人士、信教群众利用“聚礼日”,通过远程教育专题学习党的政策,宣传征地拆迁等法律法规,传授伊斯兰诚信、公平、行善等和谐理念,帮助党委政府化解矛盾、排除纠纷等。大家都称赞道:“作为远程教育示范户,李阿訇在宣传政策、化解矛盾、疏导情绪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值得我们学习。”

延伸服务拓未来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县远教办将青少年学生纳入了远教工作范围,充分发挥远教平台覆盖面广的优势,在校园开展了法律知识教育、国情教育、道德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活动,从而做到了“远教从娃娃抓起”。青少年学生在提升素质、掌握知识的同时,对远程教育也加深了印象。

开展法律讲座,为学生撑起“成长保护伞”。县远教办围绕增强学生法律素质、预防和减少校园违法犯罪的目标,充分运用各学校远程教育依托站点,邀请律师、公证员、法律援助工作者、派出所所长、司法所所长等基层法律骨干组成远教普法讲师团,深入县一中、阿阳中学、张川镇中学、新建小学等10所学校,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动,对学生宣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等,从而提高学生分辨是非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自2013年以来,县远教办已开展校园法制宣传教育活动120多场次,免费为学生发放《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600余册,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学生达3654人次。县一中高二五班学生韩聪慧高兴地说:“听了远教法制讲座后,感觉对生活学习很有帮助,自己依法行事和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能力提高了。”

开展爱国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爱乡情”。县远教办围绕学生道德素质建设这一主题,充分发挥远教平台的“红色课堂”作用,依托张家川县民族博物馆、张家川县沈遐熙革命纪念馆、张家川回乡风情园这三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同时邀请2013十大陇人骄子马继东和为民族团结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模范个人蒲永鸿,在校园内开展爱国主义精神专题宣讲会40多场次,举办“建设美好张家川”报告会15场次,加深了青少年学生对家乡成就、革命传统、民族文化、民俗风情的了解,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爱乡情,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新建小学校长杨春茂赞叹说:“远程教育作为提升学生素质的一个新平台,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教育格局。希望以后县里多举办这样的活动。”

张家川县开展的远教“三延伸”活动,给我们一个启示:作为离群众很近的基层远教部门,万不可因循守旧,一味抱怨“远教干的都是小事”;要密切联系本地实际,从实践出发,敢于、甘于、善于去开拓远教服务的新领域,让远程教育去普惠更多的基层党员群众。只要开拓思维、努力创新,总会挖掘到远教服务的新着力点。“三延伸”活动所涉及到的内容,可说是“小事”,但都密切关系到了群众利益,须知“群众利益无小事”;只要是能为基层党员群众谋利益的事,远教部门就应该多想、多做。“三延伸”,表面上延伸的是工作、是领域,实质上延伸的是态度、是思维。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县委组织部远程教育办)

猜你喜欢
宗教界信教张家
“霸王”不在家
张家塬村村歌
咸宁市召开宗教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会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培训会
张家贵 藏石欣赏
秀秀台
学校教育支持系统视角下信教大学生的理性回归
“因病信教”:中国农民的宗教心理及其发展
湖北宗教界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
新一代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问题探究
关于加强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思考——以济南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