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N创新大赛激发未来网络创新动力
——专访SDN应用创新大赛专家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毕军教授

2014-03-18 01:41杨燕婷
中国教育网络 2014年11期
关键词:教育网络本科生大赛

文/本刊记者 杨燕婷

SDN创新大赛激发未来网络创新动力
——专访SDN应用创新大赛专家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毕军教授

文/本刊记者 杨燕婷

随着SDN的发展,有条件的高校会在网络课程中增加SDN的技术内容,但这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作为一种新型网络创新架构,SDN通过将网络设备控制面与数据面分离开来,从而实现了网络流量的灵活控制、因此SDN这一颠覆性的技术被认为将对未来的互联网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前不久,第一届全国高校软件定义网络(以下简称“SDN”)应用创新开发大赛在华南理工圆满落幕,来自全国各地80多所高校的200多支队伍通过角逐收获了良好的成绩。本刊为此采访了本次大赛专家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毕军教授,请他介绍了本次大赛的组织与管理情况并对大赛获奖作品进行了点评。

《中国教育网络》:请您简单介绍此次SDN大赛的背景和目的等相关情况。

毕军:为了加快互联网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IIU)的资源优势,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举办了“第一届全国高校软件定义网络(SDN)应用创新开发大赛”。互联网应用创新联盟最近也组织了很多关于热点问题的大赛,比如物联网、移动应用等,但是这些赛事很少涉及对网络结构和功能的设计、改进,也就是说很难有机会让学生们去设计一张新型的网络,或者设计一项新型网络功能。SDN技术思想推出以后,通过打开了网络设备的开放接口,也打开了网络的开放接口。这样,当本科生学习了网络原理课或研究生学习了更精深的网络专业课程后,通过发挥聪明才智,自己也可以创造一些新的网络功能,并通过实验原型来展示。正是出于以上目的,本次大赛在本科生、研究生课堂学习网络知识基础之上,通过SDN技术培训和实践来训练他们的网络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

SDN应用创新大赛决赛现场

《中国教育网络》:在本次大赛中,参加比赛的学生队伍情况是怎么样的,提交的作品都包含哪些网络研究领域?

毕军:这次共有来自全国各地80多所高校的200多支队伍参与了大赛,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因为SDN技术提出时间并不长,近两年才得到较快的发展。事实上很多高校的课程还没有覆盖到此内容,说明很多同学对网络研究界的热点很关注。在本次大赛成功的基础上,我相信明年的第二届大赛有望取得更好的效果。

本次大赛分为初赛和复赛两个阶段。初赛主要建立在SDN技术培训的基础上,包括厂商对参赛者进行平台环境的培训。参赛学生根据初赛题目中的要求实现新型SDN应用,以技术文档、对所实现的仿真系统截屏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在网上提交作品,由赛项专家组评审确定是否能够进入复赛阶段。另外初赛也有网络算法题目。自主创新主要在决赛阶段体现,决赛包括理论考试、现场演示和答辩等环节,我们没有对学生自主创新设定任何限制,鼓励大家自由发挥,主要考验学生对于SDN技术的理解和实际应用及创新能力。

在参与决赛的创新应用方案中,涉及流量调度、网络安全、数据中心业务、多媒体以及节能等多个网络研究领域。例如,获得一等奖的创新内容“基于SDN的园区级多媒体流量优化”( 北京邮电大学)、“云数据中心虚拟机业务流量QoS保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该作品同时也获得最佳创意奖)、 “尽力而为网络中在线视频 QoS保障解决方案”(电子科技大学)、“一种基于SDN的虚拟机动态迁移技术”(北京邮电大学)、“SDN技术在视频带宽保障中的应用”( 重庆邮电大学),以及基于“sFlow和OpenFlow的SDN异常检测与阻截系统”(中山大学)等十个获得二等奖的作品都具有很优秀的创新,获得三等奖的作品也很有创意。

《中国教育网络》:在大赛决赛环节,学生作品呈现出哪些亮点和创新?从您个人来看,这些参赛学生的应用水平和动手能力如何?

毕军:首先从参赛人员情况来看,让我们组委会和专家委员比较惊讶的是参赛者中本科生较多,很多队伍是一两位研究生带领两位或三位本科生参赛,还有一些纯本科生组成的小组,获得最佳潜力奖的作品“自动化入侵防御系统”(华中科技大学)甚至是由大一学生为主组成的小组。研究生专业基础好、作品更加成熟,而本科生的思路更为开阔,明年第二届大赛拟对研究生和本科生进行分开评奖。

从技术上来看,这次获奖的参赛作品都较有特色,体现了聪明才智来自于大众、来自于实践这样的哲学。以获得一等奖的北京邮电大学的作品“基于SDN的园区级多媒体流量优化”为例,据答辩同学介绍,设计这个作品的启发之一来源于在宿舍观看世界杯比赛时感觉到邻居宿舍楼之间的视频到达时间不同步,比如他们在宿舍用电脑看世界杯球赛时,直播画面正显示足球射向球门,而邻居楼的宿舍已经欢呼进球了。这促使他们去思考在目前端到端获取视频的方式下,多媒体流量传输的效率问题。然后他们利用SDN技术的优势设计了一定网络范围内多媒体流量转发的优化,通过团队协作实现了原型系统,在演示中的仿真平台上,在一定的用户规模下展现出了较好的同步播放效果。

另外,这次参赛作品主要集中在厂商系统和开源软件的基础上设计SDN的新技术应用,但是基本上还没有作品来改进SDN核心技术(如改进OpenFlow标准)、改进这些开源系统。而国外相关比赛的获奖作品有一些是提出对SDN核心技术进行改进的新想法。希望我国的SDN大赛不只是停留在利用工具或开源软件去做应用,希望下届大赛可进一步加强培训,把SDN的核心技术细节、系统的实现结构介绍给学生们。希望今后的中国SDN大赛中,参赛者除了能做出好的SDN技术新应用之外,也能够提出和实现一些新颖的SDN底层核心技术。

《中国教育网络》:举办高校SDN大赛,对于SDN相关技术研究与应用将具有哪些意义?而此次大赛也获得了相关IT企业的支持,您认为这些企业在本次大赛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毕军:我认为本次大赛的成果主要还是对SDN人才的训练和培养。据了解,这次参赛的部分研究生将继续跟随导师研究SDN相关的项目,相信本次大赛的训练和各位专家的点评对他们的未来研究将会有促进作用。此外,这批参赛同学走上工作岗位后,对将来这项新技术的逐渐应用,是一次很好的人才储备。

支持本次大赛的企业参加了SDN技术培训,在创新平台里也部署了这些企业的SDN系统。通过这些环节,高校和同学们了解了企业的SDN技术、设备和软件系统,有助于加强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学习的知识与工业界的现实发展更好地结合。同时,相信企业也扩大了影响力,发现了一些好的SDN创新应用和人才。

《中国教育网络》:通过这次大赛,您对高校在SDN这一新兴领域的人才培养有哪些建议?

毕军:这次大赛后征集学生们意见,希望加强技术培训是一条有共性的建议。赛后,在大赛专家委员会的总结和计划会上,也一致同意在总结本次大赛资料和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为第二届大赛培训编写适合学生的SDN教材,逐步完善培训体系,这也是我们大赛专家委员会的责任和使命。相信随着SDN的发展,有条件的高校会在网络课程中增加SDN的技术内容,但这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学习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对SDN技术和动手实践很感兴趣的同学,希望能参加到中国高校SDN大赛的培训和竞赛中,获取知识、得到锻炼。

猜你喜欢
教育网络本科生大赛
基于人工智能辅助的职业教育网络培训管理研究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长沙市教育局召开教育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会议
谈寄宿制高中学生的管理策略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本科生党支部活动方式的创新研究
说谎大赛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