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明词》黎贞小传补正

2014-03-19 04:25孙明材
关键词:陶陶文集岭南

孙明材

(大连外国语大学 文化传播学院,辽宁,大连,116044)

明代词人黎贞为古冈州人,冈州即今广东新会。明代的冈州文化繁盛,名流辈出,明人区越的《秫坡先生文集序》就曾言及乡贤陈白沙为世所重的情景:“白沙先生道学风采,倾倒士类,一时豪俊,不远千里,皆飚附景从,趋我古冈,天下之人莫不目古冈为邹鲁”[1]406。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为“士类”所“倾倒”之人,却极力推尊秫坡先生黎贞,甚至认为“吾邑以文行教后进,百余年来,秫坡先生一人而已”[1]406,如此,黎贞于冈州文化繁兴之贡献可见一斑。但对于这样一位本该大书一笔的古冈先贤,《明史》却未予立传,仅于《孙蕡》传中附及黎贞简略事迹[2]。今代学者同样未予重视,饶宗颐、张璋编纂《全明词》仅云:“黎贞字彦晦,自号秫坡,新会人。生年不详,卒于明永乐五年(1407)后不久。洪武初,举本邑训导不就。因事被诬,戍辽阳十八年,从游者颇众,放还卒。有《秫坡诗稿》。”[3]是传因属草创,故较简略,且有疏误,兹予订补如次。

除秫坡外,黎贞又号岭南狂客、陶陶生、圭峰樵、嘉遯叟、五羊书客

黎贞《闻笛》诗云:“江水澄清江月白,夜栊扁舟南浦驿。谁家年少不解愁,频向船头苦吹笛。笛声飘飘高入云,离人更愁不忍闻。商声嘹亮羽声急,梅花落尽江南春。梅花已歇复三弄,离人听之愁入梦。听之涕泪谁最多,岭南狂客成滂沱。”诗中的“岭南狂客”为诗人自指。又,《行路难》:“君不见天上浮云任舒卷,白衣苍狗须臾变。又不见瞿唐嘈嘈水倒流,奔湍激石能覆舟。人情有时亦如此,纷纷轻薄何足比。平尝意气同死生,急难何堪托终始。岭南狂客窭且贫,长将青眼待时人。岂知此道不足贵,翻使皋鹤俦群鸡。不如托身与鹪鹩,蓬蒿之下同逍遥。”《呈武千兵》:“岭南狂客久辞家,复向浑河理钓槎。穷达于人俱分定,渔樵到处可生涯。青毡雪下怀苏武,破帽风前笑孟嘉。畎亩不息君义重,几回南向望京华。”《白鹤观望仙台》:“仙子已乘仙鹤去,山中空有望仙台。啼残幽鸟日将暮,落尽好花春未回。入画峰峦流水外,筒空楼观白云堆。岭南狂客经游处,几度题诗扫绿苔。”其中的“岭南狂客”,均指诗人自己。而诗人之所以有此名号,是因他生于岭南——广东新会。岭南即五岭——大庾岭、越城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以南的地区,即今广东、广西一带。

黎贞又号陶陶生。他在《五羊叙别送邑博黄士颙》中云:“冈泮先生黄士颙忧讣北归,静适生胄偕成均生希成、陶陶生黎贞、泉石生湘、如愚生骥,追至五羊海珠之北而谓之曰:‘先生何异我之遽也。……’”[1]476《放龟赋并序》又云:“岁乙丑,懒云轩、聂秀轩偕黎陶陶生贞、马惺惺子绍、陈嚣嚣者刚暨南海采薇生刘氏粹之者,从番禺度庾岭,拿舟自南安历吉赣顺流而下,所之名山秀地即停舟,沿岸访古怀贤,触景赋诗,何可胜纪!”[1]466明人李承箕《秫坡先生传》亦云:“黎贞字彦晦,都会里人。性坦荡不羁,乐以诗酒自豪,故号陶陶生,晚更号秫坡,学者称之曰秫坡先生。”[1]416关于为何又号陶陶生,黎贞在其《三友号说》中作了详细说明:“士有顺其性、适其情者,故悦。陶渊明号五柳先生,欧阳永叔号醉翁,非以此沽名以自诬,夸世以自高,将以顺其性、适其情而已。古冈黎彦晦嗜酒,号陶陶生;马宗善隽放,号惺惺子;陈宗毅勇决,号嚣嚣者,亦渊明、永叔之意欤?且嗜、放、勇,世之所谓凶德,非雅士所宜号,二三子何取焉?陶陶者,乐乐则仁也;惺惺者,敬敬则礼也;嚣嚣者,刚刚则勇也。非仁无以守,非礼无以立,非勇无以行,是三达德。人徒知黎子嗜酒,故谓之陶陶,而不知陶陶者不在酒也,而在于物我相忘;徒知马子隽放,故谓之惺惺,而不知惺惺者不在放也,而在于主敬存诚;徒知陈子勇决,故谓之嚣嚣,而不知嚣嚣者不在勇也,而在于尊德乐义。二三子亦顺其性、适其情而已,非饰名夸世之谓也。”[1]507据此可知,黎贞之号陶陶,与陶渊明号五柳先生、欧阳永叔号醉翁一样,意在“顺其性、适其情”,而“非饰名夸世”。

圭峰樵是黎贞的又一个号。黎贞《赠望高巡检金玉川序》云:“玉川金子之来宰是司也,当洪武丁丑,今已历再考,海滨晏然,若履坦途。春日池塘,秋风禾黍,民物熙熙,乐其乐而利其利,则公之才与政可知矣。兹以绩满入觐,邑博黄公嘉其为人,命圭峰樵者黎贞为之序,继之诗曰:……。”[1]483《先生辩》又云:“圭峰樵筑精舍,读书西岩下。古冈学者邓士均与出游,以齿尊之,称曰先生。圭峰樵慊然不敢当,有一客辗然而笑曰:‘子何高乎?先生之称哉!今闾阎小夫资衣食于薄技者,曰巫觋,曰卜祝,曰阴阳,咸谓先生,不以为羞耻,而反高其名,何也?’圭峰樵曰:‘子知夫人与山海乎?……。’”[1]508《素蓭记》又云:“闽之连江阮仲衍氏,由胄监生倅连郡,历再考,政行民化,百废其举。于东署之东偏构一室,揭号‘素蓭’。其友梁文靖走古冈千三百里致辞于圭峰樵曰:‘阮使君志尚俭素,处一蓭,卧榻外仅容膝,晏如裕如,唯蓄琴书,余无有也,属子记之。’圭峰樵曰:‘混沌太素之初,……。’”[1]502而诗人之所以有此名号,又与诗人樵于圭峰有关,其《樵隐歌》云:“气相求兮声相同,君樵沙堤我圭峰。樵兮歌兮此山下,壮年不觉成老翁。”

黎贞《纯素子传》云:“纯素子由邑庠贡举子业,典浔贵县教,芳龄才二十一耳。辛巳夏,以书属嘉遯生黎贞作纯素子传,且曰:‘某自十七岁,慈恃见背,……。’”[1]512其邑人陈湘《像赞》又云:“秫坡白头嘉遯叟,囊括江山秀。酒葫芦挂树头,打鱼船缆渡口。这风流世间何处有?”[1]522据此可知,黎贞又号嘉遯叟。

黎贞《梅关行》云:“兴怀却忆曲江公,建此千秋万祀之奇迹。……曲江公,在何许?万古声名遍寰宇。五羊书客拜荒祠,旷世感公泪如雨。”据此可知,黎贞又号五羊书客。此名号又与诗人身居五羊城有关,五羊即广州别称,其《五羊八景序》云:“五羊为岭南都会,青山耸拔,走数十里”[1]474。

关于黎贞晚号秫坡之原因,他自己也有表述,其《西畴耕叟序》云:“南海之南滨新会界有墟落曰白藤壤,地多膏腴,居民不尚浮靡,惟农务是急。处士胡景温,世其业,自号西畴耕叟,志适也。命其甥李善聪走邻壤征记于秫坡翁,翁曰:‘予种秫于圭峰有年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今子之西畴即吾之圭峰,故以吾之所得所见者告之,愿终其业,无为他歧所夺可也。’”[1]468据此可知,黎贞之晚号秫坡,因其有过一段坡上种秫的生活。

戍辽十三年,而非十八年,戍辽之惩因解乡人之斗所致,牵涉多人

黎贞《洪武丁丑免戍南归》诗下自注云:“自乙丑戍辽,至是盖十三年也。”[1]448“乙丑”即洪武十八年(1385),丁丑即洪武三十年(1397),期间共十三年。李承箕《秫坡先生传》又云:“(黎贞)志不乐仕,退筑钓台于所居宅前,自拟严光。后以事为讼者所诬,发戍辽东者十三年。”[1]416其郡人黄佐《秫坡先生传》[1]417及其裔孙黎翼之《秫坡黎先生文集跋》亦云黎贞戍辽“十三年”[1]409。从这些文字可以看出,黎贞戍辽前后共计十三年,而非十八年。

关于黎贞戍辽之原因,多数史料说得比较含糊,如《四库提要》只是说他“坐事戍辽东”[1]406,李承箕《秫坡先生传》仅云“以事为讼者所诬,发戍辽东”[1]416,《全明词》亦云“因事被诬,戍辽阳”[3],等等。值得庆幸的是,其后学黄淳所撰《秫坡先生传》中记载了一些颇有价值的信息:“秫坡先生黎氏,名贞,字彦晦,都会里人。生元季,少从父学正公学于外,既闻西菴蕡,即往从之,锐然鞭策于古之人。当路以学行举,署新会训导,辞不就,筑钓台于所居前,日徜徉其间,澹如也。适救卿之斗,忤不直者,中飞语,戍辽。临行,告祖曰:‘贞习圣贤之行,读圣贤之书,徒切救人,反辱己躯,虽在缧绁,非贞之罪。”[1]417李辰煇《秫坡黎先生文集跋》又云:“盖先生之遣戍,则以解乡人之斗,中蜚语被诬。”[1]412据此判断,黎贞的辽阳之遣实属无辜。又据其《居屯录序》:“予自己丑(按:当为乙丑)夏与聂元秀、马宗善、陈宗毅暨南海刘梓有事于京师,而数子磊落豁达,皆能齐穷通,一顺逆,嚣嚣然忘形骸于霄壤之间,置荣辱于尘世之外。”[1]475可知此事当时牵涉多人。

曾从西庵孙蕡出使高丽

黄淳《秫坡先生传》云:“(黎贞)从师蕡使高丽”[1]417,又据黎贞自作《从西庵孙先生出使高丽》诗:“远逐星轺出海门,扶桑东望尚漫漫。不游八极无垠外,那识乾坤只恁宽。”据此判断,黎贞确曾有过出使高丽的经历。

免戍南归,先吟啸钓台后扣门还家

姚之骃《元明事类钞·人品门·任达·吟啸还家》载:“《黄佐集》:秫坡黎贞戍辽东十八年,其归也适薄暮,明月满江,呼舟中余酒,登所筑钓鱼台,吟啸久之,乃扣门还家。”[4]又据黎贞自作《午夜还乡呼酒先登钓台书二绝于壁》:“十年戎马不离鞍,沙漠长城万里寒。今日归来浑未老,青山还许白头看。忆昔边城夜未归,臂悬弓剑趋雕肥。杀心今觉消磨尽,鸥鹭从教自在危。”可知《元明事类钞》记载的归家情形应当是真的。

生年在元至正十七年(1357)至十九年(1359)间,卒年在明永乐十三年(1415)至十五年(1417)间

黎贞《赠王子敬凯旋》诗云:“西风八月长城路,奏凯班师赋归去。千乘万骑西南行,赤手收功在斯举。独怜游子感慨多,年过三十犹蹉跎。龙泉未出丰城岳,白壁倒卧荆山阿。每忆少年十六七,蚤向番山学文术。同门多让先着鞭,射策穿杨期第一。兴豪击节声飘飘,健翮几欲摩青霄。不图书剑半零落,囊志今已成潇条。谪窜东彝冱寒地,遥望天南限云水。高堂痛别白发亲,彩服斑斑向谁戏。黄云紫水尘外居,高槐细柳环吾卢。客怀落落已三载,乘风何日赋归欤。”按,黎贞戍辽在明洪武十八年(1385)至洪武三十年(1397)间,故由“客怀落落已三载”,知黎贞此诗作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过三十犹蹉跎”又说明是时黎贞至少已经30岁,也可能已经30多岁。如此,黎贞最晚当生于元至正十九年(1359)。又据李承箕《秫坡先生传》:“比脱伍归,声闻益著,学者从之,远近毕至。贞谆谆善诱,随其浅深有所造就焉。尝自赞其像云云。年五十九,卒。”[1]416,可以判断,黎贞最晚当卒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黎贞文集中的时间信息表明,其创作最晚的作品为《素窓道人隆兴观写真图记》,其中有“乃岁乙未孟秋之望,友人某氏自邑回,持水墨丹青造邸征文。余聒目展视,乃久要素窓道人所居隆兴观写真图也”[1]501。“乙未”即明永乐十三年(1415),这说明,至永乐十三年(1415)七月黎贞尚且在世,“孟秋”即秋季的第一个月——农历七月。综上所述,其生年当在元顺帝至正十七年(1357)至至正十九年(1359)之间,卒年当在明成祖永乐十三年(1415)八月至永乐十五年(1417)之间。

有《重刻秫坡先生文集》八卷(诗集三卷文集四卷词集一卷)首一卷

《全明词》云黎贞“有《秫坡诗稿》”[3]。《全明词》中的这一表述极易让人产生如下认识:第一,黎贞只有诗集,没有词集、文集;第二,《秫坡诗稿》存留至今。而事实却是:第一,黎贞不仅有诗集,还有词集、文集;第二,黎贞虽有《秫坡诗稿》,却早已散佚,经其后人摉集重刊,今有《重刻秫坡先生文集》八卷(诗集三卷文集四卷词集一卷)首一卷传世。加之此为词人小传,而非诗人小传,故应将传中的“《秫坡诗稿》”改作“《重刻秫坡先生文集》八卷(诗集三卷文集四卷词集一卷)首一卷”。

参考文献:

[1]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撰委员会.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二五[M].济南:齐鲁书社,1997.

[2]张廷玉,等. 明史[M]. 北京: 中华书局,1974: 7332.

[3]饶宗颐,张璋. 全明词[M]. 北京: 中华书局,2004: 197.

[4]永瑢,纪昀,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84册[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275.

猜你喜欢
陶陶文集岭南
忆岭南
《熊铁基文集》出版
陶陶居“寻味西关”AR包装设计
八卷本《王先霈文集》出版
雨岭南
《郭汉城文集》简介
不辞长作岭南人
易说岭南
民主与科学文集
左手孤单,右手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