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农村地区寄宿制小学教师工作现状调查及对策

2014-03-20 08:28仝杏花杨世金
文山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寄宿制小学教师农村

仝杏花,杨世金

(1.文山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云南 文山 663000;2.文山市第一中学,云南 文山 663000)

文山州农村地区寄宿制小学教师工作现状调查及对策

仝杏花1,杨世金2

(1.文山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云南 文山 663000;2.文山市第一中学,云南 文山 663000)

目前农村寄宿制小学已成为国家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一种主要办学模式,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也不断在完善,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建设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通过对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6所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工作现状进行调查,提出完善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应对策。

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工作现状

农村寄宿制小学作为农村基础教育的主要办学模式和当前农村教育布局调整的产物,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急需改进和完善。本文从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工作现状入手,通过问卷调查和资料研究,以期为改善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工作条件、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可行的意见建议。调查地点选取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3个县的6所农村寄宿制小学,根据学校所在区域的经济及交通状况大体划分为好、中、差三类,每类选取2所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对象包括一般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 共发放问卷 65份, 收回有效问卷 64份。

1 文山州农村地区寄宿制小学教师工作现状调查结果

1.1 教师教育学生、管理学生两项工作同时进行,工作负担偏重

按照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1](师生比为: 小学1∶23,初中1∶18,高中1∶13.5),调查的6所小学的师生比分别为1∶22、1∶15、1∶18、1∶20、1∶15、1∶21,6所小学都没有超过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笔者通过另一种说明方式,结果就截然相反,例如小麻栗坡小学,总共有180个学生,10个老师,学校师生比为1∶18,低于编制标准。全校有2个大、小学前班,1~6年级共6个班,管理人员不担任班主任,每个人带1~2门课。剩余的8名教师均担任一个年级的班主任。该学校学生总数不多,但是年级多,1个年级是1个班,1个班1个老师身兼班主任、语文、数学、英语、劳动、音乐等课程,如果有教师请产假或病假,1个教师可能就要身兼2个年级的班主任,再兼上班级的其他课程。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工作繁重,晚上还要守学生自习,课余时间兼顾学生起居生活。一些学校食堂没有专职管理人员,就由老师轮流值班负责购买食堂蔬菜、柴米油盐、管理卫生等。根据教育部小学课程设置标准,一、二年级周课时26节,三、四、五、六年级周课时30节[2]。按照课程设置标准,如果1个老师承担一个班的所有课程,不包括晚自习时间,平均每天5~6节课。扣除音体美等课程,每位教师要承担9门课程及管理学生日常生活起居等工作,教师工作负担重、压力大、教学效率不高成为相当普遍的问题。

1.2 青年教师工作满意度低,离岗愿望强烈

根据问卷显示,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98%的人表示如果有机会不愿意在原学校工作。以小麻栗坡小学为例,学校10个教师,30岁以下教师6人占60%,大专以上学历8人占80%,籍贯所在地非本县的4人占40%,毕业于7所不同的大学,是马关南捞乡教师年龄结构最年轻,学历结构最高,教师毕业学校、教师来源地最多的学校。在调查中,青年教师对现在的工作不满意,认为工作量大、工资低、社会地位低、文化娱乐生活少、地方偏远、离家远、亲朋好友少、缺乏归宿感等。大多数青年把现在的小学教师工作当做是过渡,几乎每年都参加考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非本地教师谋求其他工作的愿望尤为强烈。近两年来,还出现了新招聘教师不来报到,宁愿外出打工的现象。该校只有1名54岁的老教师表示对自己的工作满意,该教师从工作至今一直在该小校工作,配偶在家务农,家庭所在地就是该校所在的村子。

1.3 教师工作地与家庭所在地分离,影响家庭生活

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由于观念、籍贯、孩子教育等原因,85%的教师家庭所在地都不在工作的学校村落。以小麻栗坡小学为例,学校12个教师,40岁以下教师7个,有3个教师未婚。1个教师配偶在家务农,家就在小学所在的村上,2个老师是夫妻同校。6个教师配偶都在县城或其他乡镇工作,他们家庭所在地都在县城(包括夫妻同校的老师)。由于工作地点不能统一,交通不方便,子女教育问题等,他们都会选择在县城购房安家,配偶一方在县城工作的就理所当然的把县城作为家庭所在地。目前,该校很多教师的工作生活状态就是,工作在村上,生活在县城,工作生活剥离。教师在受访过程中,表现出对家庭的愧疚,照顾不了配偶、长辈、子女,教育其他学生,教育不了自己的子女,教师子女成为另类的“留守儿童”。在工作的同时教师也无法享受家庭生活,对婚姻和家庭有一种潜在的不安全感。受访的3名未婚教师也表示,在选择配偶时,会优先考虑县城的工作人员,其次才会考虑学校所在乡镇的工作人员,在选择家庭居住地时,他们非常肯定的选择县城及县城以上。

1.4 教师的成就感低,自认为经济社会地位差

《百科全书》中对“成就感”的解释是指一个人做完一件事情或者做一件事情时,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愉快或成功的感觉。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当个体在某种活动中感受到愉快、成功时,便会对该项活动产生兴趣,进而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去。对此可以这样理解,当个体在从事某项活动中体验到成就感后,就会对这项活动产生兴趣,反之,则会失去对该项活动的兴趣。对于教师而言,成就感的主体主要来自学生、家长、学校、社会。问卷调查显示,88%的教师没有感受教师职业带来的成就感,相反有较多的挫败感,原因主要有:社会上流行着读书无用论,一些农村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或者与高中、初中生从事同样的工作,甚至工资还没有他们高;一些学生家长认为识几个字,以后好出去打工,子女的学习情况家长不关心;现在农村的家庭条件越来越好,出去打工每月都能挣两三千,而教师工资还没有这么高,无形加大教师的心理落差;一些教师还表示,当谈到自己的职业是教师时,感到他人有讥笑或不屑一顾的神情,没有职业成就感,反而是一种因职业被贬低、被轻视的感觉。

2 改善文山州农村地区寄宿制小学教师工作现状对策

2.1 提高教师的待遇,提升教师职业优越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的需求层次理论,其中第一层次的需求就是生理需求,包括个人生存的基本需求,如衣、食、住、行等。加大经费投入,满足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师的生存需求质量,因为教师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教师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职业前景和工作动力的情况下,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3]要改善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提升教师的成就感、归宿感,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励他们献身农村基础教育。以优惠的政策鼓励刚毕业的大学生到边疆民族农村地区任教,提高已有教师工作待遇,使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稳定教师队伍。

2.2 充实教师人员编制,减轻教师工作负担

根据寄宿制教育的实际情况,配足配齐寄宿制学校的教职工编制,因地制宜,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学生总数少,年级多,适当放宽师生比例。尤其艺术类教师严重缺乏,放宽政策引进艺术类人才。教师专业力量得以发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配备专门的生活教师,尤其是学前班的生活教师,配置兼职或专职校医、心理教师,关注学生日常行为养成和心理疏导,解决看病问题,减轻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为了办好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按农村寄宿制小学所需岗位给足人员编制,才能保证农村寄宿制小学健康发展,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办学之路才能越走越宽阔。[4]

2.3 创新学习培训方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鼓励中青年教师通过自学、函授等途径参加学历补偿教育。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教师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主要分三类:对老教师进行新课程、新技术、新方法、计算机操作等新型知识的学习培训;对非师范类教师进行教学技能、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知识的培训;加强教师与其他学校教师的经验交流和课堂观摩。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和全员培训机制,体现制度性、经常性、交替性、规范性,做到有据可依,制定过程注意教师学习相关知识应连贯系统,学习定期或定时,注重交替性原则,学习培训对象按需选派。采用多渠道开展学习培训,通过城乡教师阶段性“互换顶岗”,实现城市教师与农村地区寄宿制教师相互顶岗教学,在此过程中,农村地区寄宿制教师学习先进学校的管理方法,长期跟踪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等。进行“城乡教师结对”,1名农村地区寄宿制小学教师与1名城市小学教师结对,沟通教学管理经验,交流更新学科知识。

2.4 丰富教师业余生活,实施人性化管理

文山州农村地区寄宿制小学教师,由于受到地域、人口、交通、基础设施等条件限制,工作生活相对封闭、单调。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学校的形式组织开展团体活动,如体育类竞赛、棋牌类游戏、文化活动、学习交流活动等,实施人性化管理,摆正学校与教师的位置,学校管理者对教师要有平等意识,尊重、关怀、理解教师,让教师在学校能感受家庭的温暖,让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 结语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于实现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对于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对于农村地区的寄宿制小学,引进教师人才,稳定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素质是农村基础教育实施和推进的重要保障。《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建立一支足够数量的、合格而稳定的师资队伍,是实施义务教育,提高基础教育水平的根本大计”。[5]可见,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新形势的要求,也是我们每一所学校,从教书育人的需要出发,必须常抓不懈的工作。

[1] 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2001)[EBOL].http://www.edu.cn/zhuan_ti_5118/20090408/t20090408_371284.shtml

[2] 教育部.教育部小学课程设置标准(2001)[EBOL]. http://wenku.baidu.com/view/eec08d2c915f804d2b16c102. html

[3] 周耀威. 我国传统教师形象批判[J].全球教育展望.2008,7:42-45

[4] 梁宇文.农村寄宿制小学办学初探[J]. 基础教育研究. 2011,8:6-8

[5] 教育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2010)[EBOL].http://www.edu.cn/zong_he_870/20100719/t20100719_497960_1.shtml

Research on Teachers’ Present Work Status in Rural Boarding Primary Schools and Countermeasures

TONG Xing-hua1,YANG shi-jin2
(1.Teaching Research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Wenshan University,Wenshan 663000, China; 2. No.1 Middle school, Wenshan 663000 China)

Nowadays, rural boarding primary schools have become the main mode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China, relevant policies and laws have been improved constantly and their developments gain wider publicity. The paper present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based on a survey of 6 boarding primary schools in Wenshan Zhuang and Miao Nationalities Autonomous Prefecture.

Rural boarding primary school; teacher; work status

G629.28

A

1674-9200(2014)06-0114-03

(责任编辑 杨爱民)

2014-07-07

云南省教育厅研基金项目“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现状、问题、对策”(2013Y586)。

仝杏花(1981-),女,云南马龙人,文山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部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寄宿制小学教师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
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初探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
农村寄宿制初中实施特色音乐教育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