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4-03-29 02:06谭狄溪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院校教学方法

谭狄溪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舟山316021)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如火如荼。很多高职院校提出“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策略,试图通过创业教育来缓解乃至解决日趋严峻的就业问题。相当多的高职院校领导高度重视创业教育,有的院校成立创业学院,组建专门的创业师资队伍,开设种类繁多的创业教育课程。然而,创业教育还存在不少隐忧。

据相关调查,我国高校毕业生中真正创业的人数比例不到毕业生人数的1%,而在发达国家高达20%~30%,具有明显的差距。据著名的美国百森商学院的有关研究表明,中国区域的创业指数在全球一百多个研究样本中处于中下游[1]。在目前经济发展阶段,在中国拥有不亚于全球任何一个经济实体的创业机会,但却被人们严重忽视。创业教育专家把导致这种现象的最重要原因归结为我国缺乏成熟高效的创业教育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教育人士对创业教育还存在很多认知偏差。

1 创业教育的内涵界定

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普遍存在认知上的偏差。在关于“什么是创业及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的涵盖范畴及培养目标是什么”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上就存在很多不一致的答案。然而,对这两个问题的正确理解却直接决定了相关的认知,也直接决定了创业教育实践的具体策略和方法。国内著名创业管理学者张玉利教授认为,创业就是“通过整合利用不拘于当前资源的资源来发现和利用可以创造顾客价值的机会。”这一定义包含了创业教育所要达成的三个目标:首先,创业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如果没有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学生根本就不能敏锐地发现和捕捉在纷繁复杂的商业世界中稍纵即逝的机会,在创业过程中也不能承受各种内外风险和压力,更不会主动地去迎接各种未知世界的挑战[2];其次,创业教育提升学生的创业技能。创业技能是在创造性地整合资源过程中,设计满足顾客需求的最优方案和挖掘开发机会的能力。学生具有的创业技能是决定他们成功创业最直接的因素;最后,创业教育传授学生必要的创业知识。创业教育俗称“小MBA”,创业教育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囊括了商学及各分支学科的方方面面,具体包括工商税务、市场营销、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综上所述,创业教育就是在传授给学生创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与创业技能的一种教育。创业教育既是一种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通识素质教育,也是一种培养创业技能和传授相关创业知识的职业技能教育。

2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目标的定位往往过于功利化。有人认为,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办新企业的人才,也就是说衡量创业教育有没有达到目的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毕业生创业人数占毕业生的比例,把创业教育当作就业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笔者通过对本校某二级学院最近五届毕业学生的追踪调查发现:真正创业的学生人数非常有限,并且这有限的创业学生中曾经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比例也很低,说明创业教育与成功创业之间并没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对最近五届毕业学生中接受创业教育的学生调查发现,创业教育虽然不能确保学生成功创业,但是培养了学生开拓创新精神,能够独当一面,并能开拓新的业务和开发新的顾客价值。这部分学生的职业生涯明显优于其他学生。也就是说,虽然高职创业教育培养创业人才的效果并不明显,但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效果显著。虽然创业人才和创业型人才仅仅一字之差,但是它们的内涵却有本质的差异。前者是培养企业家的精英式教育,后者是培养有创业意识和精神的职场人士的大众式教育。

从以上分析可知,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创业型人才,而培养创业人才仅仅是辅助目标。目前相当多的高职院校对这一点的认知模糊,对创业教育寄予不切实际的期望。

2.2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问题

创业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问题。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些学校的创业教育还停留在组织创业计划大赛和开设创业知识讲座,根本没有开设创业教育课程。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但主要内容还是创业知识,尚未形成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各课程之间彼此孤立,没有统一的目标定位。相当多的院校把创业教育课程及相关课程作为选修课上[3]。课程内容存在两个极端,要么是纯粹的理论教育,要么是纯粹的实践活动。

2.3 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方法的问题

大多创业教育师资是经管类专业出身,并且是学科体系下培养出来的教师,缺乏实战经验,在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多,缺乏深度互动和实景模拟等。没有真正把创业知识的教育和创业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

2.4 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高职院校严重缺乏合格的创业教育师资。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学校领导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资金不到位,激励政策没有落到实处。授课教师要么是学院派出身,虽然理论功底较扎实,但是缺乏创业实践经验,主要传授创业法律法规知识、创业知识和创业技巧等,无法提供比较切合实际需要的实操技能训练。另外一部分教师虽然拥有实际创业经验,但缺乏授课技能和授课时间,也不能达到教学目标。

3 对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几点建议

3.1 进一步明晰创业教育的目标

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创业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要构建逐层推进的课程体系。对所有学生展开创业教育,目标就是培养所有学生的基本创业素养和创业意识,创业教育课程只是一种通识类的课程。有部分学生确实有强烈的创业欲望和冲动,对这少部分学生进行深入的创业教育,主要目的就是把它们培养成具有真正的创业能力的创业者。

3.2 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完善教育课程体系。

首先,构建完整的课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和内涵分析,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应包括创业精神与品质、创业技能和创业知识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因此,既要有传授创业知识的课程,也包括诸如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创业平台、创业社团与兴趣小组等。学校要有意识地营造创业氛围和环境。

其次,把创业课程教学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融合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在专业知识教育中渗透创业意识和思想,如文科类专业主要渗透创意创业意识,理工科类专业主要渗透技术创业意识;二是加强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交叉融合,使学生在系统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营销学、财务管理学、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增加文化底蕴。

最后,开发特色化创业教育课程。由于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各不相同,各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区域定位也不相同。因此,应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开发一些富有特色的创业课程。

3.3 综合利用理论讲授、情境演练和实体操练等教学方法

传统上大多采用理论传授的教学方法讲授创业教育课程,没有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首先,要改革课堂教学组织模式,教师要从课堂的中心和主讲角色转变成课堂的参与者、编剧和导演。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并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探究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逐步形成独立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综合运用理论讲授、情境演练和实体操练等各种教学方法。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理论知识的灌输传授,更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的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不能只依靠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采用情境演练和实体操练的教学方法。

3.4 构建专家型和实战型创业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创业师资缺乏,他们的理论修养和创业实践经历不足,难以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创业实践案例和营造直观的教学氛围。因此,应组建专职创业教育教师团队组织理论教学,聘请成功企业家和资深创业学者担任相关课程教师,与校内教师组成专家型和实战型创业教师队伍。

[1]梅伟惠,徐小洲.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难题与策略[J].教育研究,2009(4):67-72.

[2]李梅.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探讨[J].纺织教育,2009(1):64-67.

[3]欧阳伦四,郭岚.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现存问题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1(9):74-76.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院校教学方法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