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市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探索

2014-03-29 02:06玫,王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重庆市城乡农民

郑 玫,王 瑜

(1.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2.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400052)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指出:“发展中国家只有现代化的农业才能对经济增长做出重大贡献”。要加快重庆城乡统筹发展步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彻底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发展现代农业都必须依托农村人力资源。现代农业的核心生产要素不再是耕地和资本,而是劳动力资源。因此,开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资源素质和能力,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目标和实现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1 重庆市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重庆市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同时还是与教育部共建的“国家统筹城乡教育试验区”。虽然,重庆市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在城乡教育布局结构改革、城乡基础教育改革、城乡职业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改革、在师资队伍建设制度改革、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城乡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改革、教育帮扶机制改革以及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等九个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重庆农村职业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研究。

1.1 农民对职业教育认识不足

农民对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的小农经济意识根深蒂固,习惯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他们认为只要有简单的农业生产知识、经验、技能,就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因此他们主观上不愿意主动接受职业教育,成为农村职业教育的最大障碍。即使少数农民愿意接受职业教育,也只是参加短期岗前培训班,根本达不到农村职业教育的目的。

1.2 缺乏农村职业教育教师

现代化农业与传统农业有很大的区别,需要大量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并对农村职业教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在农村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中,不仅缺乏教学水平高、技术能力强的教师,而且教师“年龄大、学历低、无专长”的现象十分普遍,导致农业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应用性不强,影响了农民接受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1.3 农村职业教育目标不明确

一方面,农村职业学校没有完全根据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展职业教育,开设专业和选择课程没有明确的目标,具有盲目性。另一方面,一些学生也不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需要选择专业,也不考虑自己的基础状况、学习兴趣。学校和农民个人的盲目性,这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还不能培养农村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

1.4 农村职业教育经费不足

目前,各级政府拨款是农村职业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还没有吸引行业、企业投入资金,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单一。由于受到财力限制,农村职业教育拨款非常有限,农村职业经费严重不足,制约了农村职业教育师资建设和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职业教育基础薄弱。

2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对策

2.1 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树立农村职业教育新观念

重庆市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下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必须充分发挥农村职业教育的作用,充分调动农民参加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农村劳动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和奠定基础。首先,加强农民对农村职业教育重要性认识。农村职业教育不仅是实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更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实现农业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提高政府和农民对农村职业教育作用的认识,各级政府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投入,使农民自愿地接受农村职业教育。其次,把农村职业教育纳入职业教育体系。目前政府还没有把农村职业教育纳入教育规划,没有把农村职业教育作为政府重要工作,严重地影响农村职业教育的效果。最后,充分发挥村级基层组织的作用。农民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对象,没有农民参与,就无法开展农村职业教育。而农民又缺乏接受农村职业教育的自觉性,这就要求政府积极地组织农民参与。农村基层组织最贴近农民,不仅了解农民的需求,而且农民更信任农村基层干部,农村基层组织在农村职业教育中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

2.2 创新农村职业教育模式

第一,政府除了应加大农村职业教育投入外,还要充分调动一切社会力量,改善农村职业教育条件。第二,按照“面向农村、面向农民、面向农业”的原则,开展农村职业教育,为大多数农民提供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培训机会。以村、乡为单位,建立农民职业教育管理机构和培训基地,配备一定数量的管理人员、教师和专业技师,把农村职业教育办到乡村,并把文化知识、法律知识与职业技能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第三,创新教学方式。农村职业教育教师要积极地探索适合农民的教育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第四,开设满足农民需求的实用性课程。结合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特点和农民的实际需求,向农民传授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知识和技能,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时效性、实用性,让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农民得到实惠。第五,把农村普通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结合起来,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劳动技术课程中,开展职业预备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意识,为一部分学生将来接受职业教育打下基础。

2.3 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充分发挥重庆市各级政府已有信息系统的作用,建立覆盖重庆市的农村职业教育信息平台,实现重庆市职业教育、职业培训资源共享,建立和完善农村成人培训和终身教育体系。根据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长期开展各种形式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文化知识、法律常识、管理知识等的培训,为农民终身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1]马建富.农村职业教育定位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6).

[2]王艺霖.重庆市中职教育资源配置及结构调整的现状与对策[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3).

[3]雷世平,姜群英.新型农民的培育与农村职业教育的创新[J].职教论坛,2006(13).

[4]严煤.现代农业、创业农业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C].新农村人才战略研讨会论文,2009.

猜你喜欢
重庆市城乡农民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