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福平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2014-03-30 16:31郭立杰阎纳新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五医院药剂科河北石家庄050021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丁醇乙胺吡嗪

郭立杰,王 宁,阎纳新,杜 婧(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五医院药剂科,河北 石家庄 050021)

·病例报告·

利福平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郭立杰,王 宁,阎纳新,杜 婧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五医院药剂科,河北 石家庄 050021)

紫癜,血小板减少性;利福平

患者,男性,63岁。主因间断咳嗽、咳痰、发热2个月,口腔出血2d,于2012年1月13日入院。15年前曾患肺结核,口服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具体剂量不详)治疗6个月,好转后自行停药。既往无出血史。2个月前,患者出现咳嗽、咳痰,为白色泡沫痰,伴有午后发热、夜间盗汗。胸部X线片示:左上肺中野见斑片,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痰涂片未见抗酸杆菌。当地医院考虑“肺部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2个月(具体用药不详),未见明显好转。1月10日当地疾病控制中心考虑“肺结核”,开始抗结核治疗。因链霉素皮试阳性,选用利福平胶囊0.6g,乙胺丁醇片1.25g,吡嗪酰胺胶囊2g,异烟肼片0.6g,隔日1次口服抗结核治疗。1月10日14:00服药,14:20左右出现寒战,体温38.2℃,全身肌肉酸痛、乏力,未就诊治疗,1月11日患者口腔、鼻出血,每日数次,量少,鼻腔填塞后出血停止,全身皮肤可见散在瘀点、瘀斑及出血点,压之不褪色。1月12日下午出现左眼视物不清,无头晕、呕吐,无便血,无发热,乏力,食欲差。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1月13日为求进一步诊治急来我院,门诊以继发性肺结核、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收入院。

入院后急查:白细胞9.56×109/L,中性杆状核粒细胞73.9%,血红蛋白114g/L,血小板计数3.0×109/L,尿素氮8.4mmol/L,乳酸脱氢酶506.4U/L。血小板极低,下病危通知,立即停用4种抗结核药品。给予氨甲环酸止血,复方甘草酸单铵护肝治疗,地塞米松抗炎、缓解症状,泮托拉唑保护胃黏膜,补充血小板及人免疫球蛋白支持治疗。治疗3d后(1月15日)血小板50×109/L;6d后(1月18日)血小板184×109/L,躯干、四肢可见散在瘀斑、瘀点,舌部血泡消退。1月19日患者病情好转,视物不清症状消失,口鼻未再出血,躯干及四肢瘀斑、瘀点较入院时明显消退,舌部血泡消退,血小板恢复正常。考虑患者现病情平稳,给予左氧氟沙星抗结核治疗。1月27日开始分别试服乙胺丁醇片0.25g、0.75g,顿服,未出现血小板下降等不良反应。1月30日试加服异烟肼0.1g,顿服,未见不良反应,2月2日将异烟肼剂量增加到0.3g,1次/d,未见不良反应。2月5日试加服吡嗪酰胺0.25g,顿服,未见不良反应,2月8日逐渐将吡嗪酰胺加量至0.5g,3次/d。2月8日查血小板272×109/L,患者无恶心、呕吐、血小板下降等不良反应。因此,推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很可能为利福平所致。

讨论对结核病患者的规范化抗结核治疗是控制结核病的关键,在治疗中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其中对血液系统的影响不在少数,过去关注较多的是抗结核药物对白细胞的影响,且普遍认为抗结核药物中利福平对血液系统的影响较大[1]。

利福平是一线抗结核治疗的主要杀菌药物,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血液系统反应、过敏反应等。其中以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最为常见。血液系统反应相对较少。陈玉琼[2]曾统计500例肺结核患者,结果显示315例出现利福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0%,而血液系统发生率为7.9%,多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的降低。

一般认为利福平引起血小板减少与其免疫不良反应有关。其机制为利福平为半抗原,与血浆中的大分子物质结合形成复合体抗原,与域Ⅰ结合并吸附在血小板表面,可造成血小板的聚集和破坏,属Ⅱ型变态反应[3]。潜伏期可达数月之久,血小板的减少程度与服药量、年龄无关,此不良反应以女性多见。本例患者为中老年男性,既往无血小板减少史,15年前有半年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四联抗结核史,再次应用四联抗结核时出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积极抢救病情恢复。抗结核治疗中血液系统异常致死率占不良反应的40%,故要引起重视,建议血常规也作为抗结核治疗常规跟踪检查。对于结核复治患者,应详细询问服药史,有过敏史者应慎用利福平。

[1] 任晓蕾,崔璐璐,张海英.1例利福平致血小板减少的分析[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2,10(3):61-62.

[2] 陈玉琼.利福平不良反应临床观察与护理[J].医学信息,2013,26(2):249-250.

[3] 赵悠.服用抗结核药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0):99.

(本文编辑:刘斯静)

2013-06-24;

2013-08-05

郭立杰(1984-),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五医院药师,理学硕士,从事临床药学研究。

R554.6

C

1007-3205(2014)12-1413-02

10.3969/j.issn.1007-3205.2014.12.017

猜你喜欢
丁醇乙胺吡嗪
新型燃料生物丁醇研究进展
2,2-二氟乙胺的合成
三氯化铁-邻二氮菲体系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酚磺乙胺的含量
用甘蔗汁生产丁醇的试验研究
浓香型“山庄老酒”中吡嗪类物质的分析研究
4H,8H-双呋咱并[3,4-b:3',4'-e]吡嗪的合成及热性能
吡嗪-2,3,5,6-四甲酸及4,4′-联吡啶与ds-金属配合物合成、结构及发光性质
两个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1-氧化物含能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催化性能
丙酮丁醇梭菌高耐丁醇突变株的选育及其生理特性的研究
乙胺碘呋酮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心律失常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