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性、气质、贵创的交融:熊十力的人性说

2014-03-30 23:00○李
关键词:熊十力天性功夫

○李 杨

(南开大学哲学院,天津300071)

在早期现代新儒家的人性理论中,熊十力的人性学说独具特色。相比于从心理学角度阐释“人性”的梁漱溟,熊氏偏向从本体角度来探索人性的真实意蕴;相比于借阐释人性善恶来解决民族问题的张君劢,熊氏则注重从根源角度对善恶进行学理探究。不过,熊十力人性说的理论特色乃在于天性、气质、贵创三者之间的相互统一。故本文即试从此三者入手,揭槩熊十力人性说的实质内涵。

一 无漏至善:人之天性

在讨论人性的问题时,熊氏首先强调:“夫言性也,即斥指本体而目之”[1]642。他界定了人性概念的范围,主张从形而上的层面——本体,来探讨有关人性的问题。虽然吸收了宋儒的人性论思想,但熊氏却尖锐地指出:宋儒所说的材性或气质之性,因其探讨的范围属于形而下的层面,并非属于本体层面,所以“只应名为材质或气质”。为进一步确定人性的概念,他对先儒的人性论展开了更加缜密的厘定,认为《中庸》里“天命之谓性”的解释最为精到。他说:“天命与性虽有三名,切忌解入支离。万化之大原,万物之本体,非有二也。其无声无臭无所待而然,则谓之天;以其流行不已,则谓之命;以其为吾人所以生之理,则谓之性。故三名所指目者,实无异体,只是随义而殊其名耳。”[2]262在熊氏看来,“天”与“命”皆是本体在不同方面的特定称谓。例如,从苍茫高远、深不可测的角度看,本体可称为“天”;从运动不竭、无有停息的角度看,本体可称为“命”。从不同角度观察,本体可有“天”、“命”等不同称谓,而用“天命之谓性”来阐释“性”,则说明“性”也是本体的一种表现形式,即从作为人类生命终极依据的角度看,本体亦可称为“性”。详言之,所谓“性”,是指产生人类的根本规律和人类道德的至善本源,亦称“性”或“天性”。作为本体的表现形式之一,“性”无疑成为了人类生命源泉的代表,是推动人类发展与演进的根本动力。

熊氏认为,人之天性是超越善恶的至善。对人而言,圣贤昏愚均秉自同一本体乃成为人,而本体“以其为吾人所以生之理”来讲就是天性,所以每个人的天性是相同的,没有任何差别。不唯如此,作为本体的代称,天性是一种超越相对善恶的绝对的善,亦即佛家所说的无漏善,《大学》所谓的至善。熊氏说:“本体是无漏善,是至善,是不与恶对者。”本体之所以是至善的,是因为“能出生万善而实不留万善之迹”[2]261。作为宇宙万物的总根源,本体不仅包含一般意义上的善,而且超越一切善。所以不能从一般道德的层面来把握本体的至善,而是应从超越的层面,将这种至善视作一切与恶对待之善的总根源,生活中所有善的含摄,宇宙本体自身的伦理彰显。

综上所述,熊十力吸收《中庸》“天命之谓性”的精华,将宋儒的“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做了剥离,把人性说跃升至本体论的高度,将人性视作人类之所以产生的根本规律与道德的至善本源。熊十力的人性说否定了气质之性,进一步澄清了儒家对人性的阐释,这不仅奠定了该时期现代新儒家的人性论基础,而且也深深影响了第二代新儒家,其弟子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便以此展开。

二 善恶有别:人之气质

虽然人性包含万善,但在现实中人们却表现出另一番场景。熊氏曾这样描写其所处时代众人的生活状态—— “遇事皆表见其虚诙,诈伪,自私,自利,卑怯,无耻,下贱,屈辱,贪小利而无远计”[3]104。不仅在熊十力所处的时代,以至于当前社会人们亦表现出自私、狡黠、虚伪等种种恶行丑态。熊氏认为这又与人的气质不无关系。

所谓“气质”,是指人类的生理构造。熊氏说:“人受生之初,肇形之际,合下形成某种气质。”[2]262从生理学角度而言,气质是以胚胎为起点的人类的生理构造形式。对于气质的来源,熊氏指出有二。首先,本体的翕势是气质的来源之一。气质是由本体的翕势随机构成而来。换言之,气质不以某种人格神的意志为产生的决定因素,而是“造化之无有作意而一任其自然之几”。更确切的说,翕势在生成气质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大原则,但却没有具体而细微的准则,于是造成人的生理结构虽然大体相同,但是每个人却有各自的特征。其次,外部环境是气质的来源之二。熊氏认为,气质“本于其在大化中之所受与所遇”,外部环境在气质形成的过程中亦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气质的构造。综合以上两种原因,翕势与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导致气质在属性上有“通”与“塞”的差别。这决定了一个人先天的昏明、强弱、善恶等。

气质因有通塞之分,故产生善恶之别。熊氏指出,本体在通过翕势形成气质的过程中,也决定着气质的具体属性。熊氏说:“形既成矣而日趋於凝固,性且受范於其所成之形而流行或滞,则形有余而性若不足矣”。气质既成后,难免会影响天性的显发。以是否显发天性为标准,气质便有通、塞两种属性之分。所谓“通”,是指促进天性显发的属性。这类气质可以让天性自由彰显,不会受到任何干扰、束缚,所以通性气质“足以显发其天性,即全乎固有之善”,生发出与恶相对的善。例如,生而圩顶的孔子就是具有此种气质之人的代表。所谓“塞”,是指阻碍天性显发的属性。这类气质让天性被禁锢其中,处处受阻而不得彰显。所塞性气质“难以显发其天性,斯成乎不善”[1]643,亦即产生了恶。例如,生来蜂目豺声的商臣①商臣 (?-前614年),即春秋时期楚穆王。作为太子期间,得知其父楚成王欲改立王子职为太子,带兵包围王宫,逼成王上吊而死,自立为楚君。就是具有此种气质之人的代表。这就为道德层面的恶找到了根源,气质的塞性对天性造成了遮蔽,妨碍了天性之善在某些方面的显发,从而使人呈现出某些恶的意识与行动。

按照气质通塞程度的不同,气质分为上智、中材、下愚三种类型。熊氏说:“凡属中材,其材性皆相去不远,故云相近。但视其所习,习于上则成上智矣;习于下则流为下愚矣,故云‘习相远也’。唯上智之人,其材性生来即是上,不会习向坏处;下愚之人,其材性生来即下,难得习向好处。”[1]642上智气质,让天性显发顺畅,致使人道德高尚、举止端庄,向善的方向发展;下愚气质,阻碍天性显发,致使人道德败坏、举止猥琐,向恶的方向发展;中材气质,对天性的显发趋于顺畅与停滞之间,致使人的道德与行动也趋于中间化。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中材气质既可使人趋于高尚端庄,也可使向败坏猥琐。其中,“唯中材居大多数”[4]333,上智与下愚之人在社会人群中只占极少部分。可见,熊氏的论说不仅肯定了人类社会趋于美好的可能性,而且为人类自身变化气质、尽显天性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气质虽然固有差别,但可以通过后天修养加以改变提升。熊氏指出,气质虽有通、塞的差别,但是综观全体人类,可知每个人的气质却差别不大。例如,孔子天生具备成为圣人的气质,而商臣却生来蜂目豺声。虽然商臣因气质上的缺憾而造成后天的恶行,但是“非商臣天性异于尼父也”。虽然在个体气质上存在差异,但是人与人在天性的层面上却是平等的,都拥有至善的天性。不过,人的生成虽无细致入微的准则,然而大原则却是相同的,所以“同为人类之气质,其相差也不必甚远”。这就让变化气质以彰显自足天性的功夫,成为了可能。然而在人们未变化气质之前,个体之间总是存有差异的,社会中既有“发展日益新新而全异其元始”的个体——圣哲;也“有守其故步而无所更进”的个体——庸人。虽然圣哲与庸人完全由先天气质所决定,从而这也就决定了他们始终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阶段,“在进进之长途中终古不齐”。然而,熊氏并没有否认普通人的能动性,而是肯定人们可以通过后天修养进而疏通气质的必然性,倡导人们应积极运用自身能动性来打破先天气质的束缚,进而彰显天性之美。他说:“物有奋其自力以争造化之功,而其能事终有所限,然不可以能事之有限而不尽其自力,正以能事有限而自力乃益不容已。”[5]284一方面,圣人应该凭借自己的能力帮扶庸人,勉励他们不断努力向上;另一方面,庸人应该克治私欲锢弊,奋发图强以困知勉行为务,虽然无法立刻达到圣人的高度,但是也会有所收获,有所成就。

三 修养功夫:天性贵创

中西哲学的一个重要不同就体现在中国哲学在反己中求得实体,故其有可以超越理智的特殊修养工夫,教导人们从躬行履践中获得安身立命的精神慰藉。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人类也随时随地受到外界习气的污染而深陷于小己之私。所以熊氏指出,人类只有努力开创自我的天性,才能以心转物而不被物化,灼然识得天性,而人类回归天性的过程也就是后天修养的过程。

人之天性重在创造。熊氏指出,在修养论方面宋明诸师的“方法只是减”,他们认为“天性具足,只壹意拨除障蔽就够了”,或“以为良知本来自足,但把后天底染污涤尽,而其本体之明自然显现。”熊氏认为这些人过于强调消除遮蔽这类“减”的功夫,“所以他们的末流不免空虚,迂固抑或狂废,绝少活气。”有鉴于此,熊氏指出“所谓天性者,恰是由人创出来”。人生来受气质的束缚,造成天性无所自由显发,从而产生种种恶行,于是熊十力在此强调“创”的重要性。所谓“创”,即指突破气质显发天性,使天性通过人的后天修养而突破气质的束缚,最终得到完全呈现,“从人类到其间底圣智,一步一步渐渐改造他底形,解放他底形之限,完成他自己底能”。同时,熊氏也没有忽略减的功夫,认为“减的工夫亦不可少”,只是要张弛有度。总之熊氏强调,在人性修养上应以对天性的开创为主要修养功夫。

开创天性,就是通过保任萌蘖进而在事事物物中显发天性的万善。熊氏认为开创天性先后分为两个步骤:

保任萌蘖。人性贵创,不过“凡言创者,皆有所依据凭藉以为创也”。人性之所以能够开创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便是保任萌蘖。所谓萌蘖,是指天性未被气质遮蔽的部分。这萌蘖“便是汝所可依据凭藉以为创者”[4]342。凭借萌蘖开创天性的前提便是需要确保萌蘖的显发,亦即“保任萌蘖”。熊氏对此有一精妙比喻,他说:“这个萌蘖如丝之端绪,握着这端绪,便创出无限经纶来。”萌蘖好比蚕茧的一端,只有紧握这一端才能拉伸出绵长的蚕丝。若失去天性萌蘖,仁义礼智等人类道德、小康大同等人类社会也就无从谈起。保任萌蘖的具体表现就是时时保持人的感通能力。人的感通能力是天性对事物产生的、是非可辨的的思考,人通过感通可以通晓物我一体,从而生发推己及人的思与行。感通在第一时间不会受私欲干扰,但当私欲一起,这种感通能力就会被淹没。“故学者自远于凡夫,必于一念是非之处,引其端而扩之,至于穷万理、达至道、得大智慧”。所以“保任萌蘖”就是保持感通能力不被私欲所扰,让人的思想与行动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下一步修养功夫打下坚实基础。

推扩天性。所谓“推扩”,就是在事事物物中显发天性的万善。熊氏认为“只有保任,而无推扩工夫,充其保任之功到极好处,终于守寂,而失其固有活泼开辟的天性”,保任的最终境界偏于消极无为,这与儒家的刚健有为精神相悖,所以熊氏指出,在保任萌蘖之后,个人更需要通过萌蘖来主动地彰显天性,使被私欲遮蔽的天性不断显现、滋生壮大,如同在不断抽动头绪进而创造出无限的经纶。推扩天性的直接表现就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发挥人的创造胜能,在道德上不断追求崇高的价值理想,在事业上做出有益人群的贡献,承担起人类作为万物之灵而具有的抚育万物的责任。反之,推扩功夫稍歇则天性即被私欲所遮,种种恶行又会随之生起。在推扩的过程中,熊氏认为应从个人的优势出发来推扩天性。例如,个人的气质偏刚猛果决,那么就从此开始,在做修养功夫时就借助自身的刚猛果决来克服懈怠懒散的毛病,积极地进德修业;如果个人的气质偏向温柔谨慎,那么就以此为起点,在修养功夫中克服冒进图快、只求速度不求质量的毛病,努力做个温柔敦厚的人,按照自己的节奏来改变自己的气质使之不断趋善向上。此外,熊氏还指出“言推扩而保任义在其中”,保任的实质就是推扩。“依从知体之明推扩去”,让本心自然地、非刻意地出来流露出来。所以他认为“推扩工夫,方是立大本之道。”[6]227可见,人们不仅需要护持萌蘖不为私欲遮蔽,而且还要就此引领向上,使天性不断显现扩大,如火始然至燎原之势,若泉始达至溢成江海。

开创天性与回归天性相互统一。一方面,开创天性的目的便是回归。熊氏说:“有生之日皆创新之日,不容一息休歇而无创、守故而无新。……然虽极其创新之能事,亦只发挥其所本有,完成其所本有,要非于本有者有所增长也。夫本有不待增,此乃自明理,无可疑者,故谓之复初耳。”[7]105-106开创功夫只是为天性去除气质的阻碍,恢复其原有的昭然状态,虽言每日创新不竭,也纯粹是发挥天性固有的属性而已,过程中并没有增加任何新事物。另一方面,回归天性的手段就是开创。熊十力说:“吾人自性清净,恒沙功德、万善庄严,直从自性流出。其或有不善而至于恶者,则以心为形役,而迷失其本性故也。君子尽性之学,一息尚存,即一息不容松懈,不使心为形役以丧其真。”[8]20天性是至善无漏的,但受“形”即塞性气质的阻碍,天性的万善无法完全显露,因此人需要后天的修养功夫以突破塞性气质的束缚,而这种修养功夫就是凭借仅存的天性萌蘖来一点一滴地开创天性,于事事物物中努力推扩天性,不容松懈,日皆创新。由此可见,开创与回归之间,性修不二,须臾不离。

综上所述,熊十力从本体论出发,将人性圈定在形而上的范围内,将人性视作人类之所以产生的根本规律与道德的至善本源。

天性的彰显并非对空描画,而是需要一个实际承担者来完成。就此而言,只有气质才能够做到,成为显现天性的最终舞台,所以气质是天性得以展现或在最终意义上得以完成的标志。由此可见,天性与气质相资互借、须臾不离。天性是人类通往和谐美好世界的精神动力,若无天性,则人只能被看作行尸走肉,与动物没有分别。气质则是人类步入幸福生活的物质载体,若无气质,则仁义礼智等人类世界的一切美好道德便无所依附,更无从谈起。因此,天性是气质的目的,气质是天性的载体,二者相互统一。这种人性说实际与宋儒比较接近,只是二者在具体的修养方法存在不同。宋儒强调“减”的功夫,而熊氏则以“开创”的功夫为主,兼采“减”的功夫。可见,熊氏在继承前人遗产的基础上不囿旧说、勇于创新,此等胆识与灼见难能可贵。

[1] 熊十力.新唯识论 (语体文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 熊十力.答邓子琴 [M]∥十力语要.上海:上海书店,2007.

[3] 熊十力.与周开庆 [M]∥十力语要.上海:上海书店,2007.

[4] 熊十力.高赞非记语 [M]∥十力语要.上海:上海书店,2007.

[5] 熊十力.答郭君[M]∥十力语要.上海:上海书店,2007.

[6] 熊十力.答牟宗三[M]∥十力语要.上海:上海书店,2007.

[7] 熊十力.新唯识论 (文言文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5.

[8] 熊十力.答邓君[M]∥十力语要.上海:上海书店,2007.

猜你喜欢
熊十力天性功夫
熊十力與勉仁書院
尊重天性 顺势而为——读《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有感
熊十力基于公羊三世说的现代政治论述
谈钱的友情才是真友情
功夫猪
功夫猪
功夫猪
功夫猪
鼓励孩子爱玩天性的家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