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国有林场森林抚育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2014-04-02 14:00刘向阳
河北林业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幼林间伐林农

刘向阳

(宽城满族自治县造字岭林场,河北 宽城 067600)

北方国有林场是指北京、河北、山西、辽宁、吉林、内蒙古、黑龙江等北方7省(市、区)的国有林场。北方国有林区历史悠久,不仅是东北亚地区天然的生态屏障,阻隔了西伯利亚寒流和北方大漠风沙,也是国家最大的原木与木材产品生产基地和国家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重要宝库。我国现有4507个国有林场,17.8%属于北方7省,涉及865个国有林场、职工18万人、森林经营面积390.6万hm2。2013年9月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了河北等7个省的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方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目前我国国有林场正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各级林业部门要抓住机遇,加快改革发展,要把国有林场森林抚育工作摆到突出位置,林场改革要与森林抚育相结合。中幼林抚育间伐是提高林木质量,改善森林生态环境,促进林木生长,增加林地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北方7省国有林场中幼林抚育出现的营林技术和经营管理2个方面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解决办法。

1 中幼林抚育存在的问题

1.1 经营管理方面

1.1.1 林业部门认识不到位,造林敷衍了事,抚育可有可无

各级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忽视抚育管理在营林中的作用和地位,认为造林是硬任务,能出政绩,而抚育是软任务,做多做少无关大局。表现在工作中,对造林层层压任务,签订责任状,严格检查造林实绩,而对林木抚育则做文字游戏,填表统计流于形式。

1.1.2 基层生产单位的责任感缺失,抚育管护资金不足

不少生产单位把抚育间伐作为获取木材和利润的途径,无获利不间伐;基层林技队伍面临“网破线断”的处境,技术人员工资待遇低,对林木抚育工作缺乏主动性,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再加上上级拨付的林木抚育管护资金有限,导致生产单位缺乏抚育积极性。

1.1.3 间伐材销路较差,林农对间伐缺乏积极性[1]

林木抚育任务重,工作量大,需要较大数量的资金投入。但由于受交通闭塞、劳动力价格高和间伐材售价低、销路不畅等因素影响,生产间伐材无利可赚甚至亏本,造成林权单位资金周转困难,抚育补贴资金往往捉襟见肘。同时,政府对间伐材和主伐材征收相等的税金费,林农负担沉重,无心抚育间伐。

1.2 造林技术方面

1.2.1 造林方式贪图简单省力,导致杂草疯长,林地成活率较低

由于造林投入资金的限制,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以及木材价格的下跌,群众营林积极性不高,造林方式图简单贪省力,往往采用一锄法造林,导致造林地杂草灌木疯长,造林树种被压成为下层木,林分分化早且严重,长势渐弱甚至消亡,导致林木抚育的难度和成本增加[2]。

1.2.2 造林密度过大,林木管护难度增加

在造林密度偏大的情况下,随着林龄的增长,个体营养面积和生长空间都不能满足林木正常生长的需要,从而导致幼林生长迅速衰退,个体分化严重,如不及时间伐,易发展成为“小老头林”。同时由于树势虚弱,枝叶彼此挤压碰触,引起细菌性枯叶病、炭疽病等病害的蔓延,进一步影响了树木的生长。

2 方法与对策

2.1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充分利用政府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的大好氛围,大力宣传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宣传林木抚育对成林成材、巩固和扩大绿化成果的意义,使各级领导和营林工作者牢固树立“三分种,七分管,一时造,长期管”的意识,纠正营林工作中只种不管的“劳民伤财”的短视行为。同时教育广大群众,使他们明白“种是基础、管是关键”的道理,正确处理近期投入与长期利益的关系,扭转重造轻管或只种不管的不良倾向。

2.2 明确职责,培养管理人才

各级领导要把林木抚育工作放到一定的位置,大力抓好林木抚育工作,层层签订责任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把中幼林抚育工作落到山头、地块及人头,纳入年度营林绩效考核内容,并对抚育实绩进行检查验收。同时,加强管理能力建设。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争取成立具有独立行政职能的国有林场主管处,要改革国有林场人事管理制度,创新选任用人机制,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2.3 增加资金投入,调整间伐材税收

中幼林抚育工作量大,任务重,加之林业本身的效益比较低下,这就决定了搞好中幼林抚育管理需要各方面的政策扶持和资金倾斜。首先要确保已出台扶持政策贯彻到位,保证抚育资金真正用于林木的抚育管理,做到专款专用,杜绝挪用;其次,地方政府要从山区群众的长远利益和林业的社会、生态效益出发,制定扶持政策,增加对林木抚育的投入。为减轻林农负担,提高抚育间伐的积极性,对于优质间伐材,减征70%的收购环节特产税、育林费、造林更新费、林业管理费和维简费。

2.4 切实改善林区民生,解决林农的后顾之忧

北方7省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国有林场扶贫工作,要抓紧对接本级相关部门,落实国有林场年度建设任务和资金,切实解决好国有林场职工住房、道路、供电、供水、信息站、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同时,改善林区的交通和运输条件,有利于林区与市场接轨,便于间伐林产品的销售。

2.5 利用林场现有资源,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做到强场富农

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依托国有林场重点发展一批大径级材和珍稀树种基地,抓好全国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森林旅游、花卉苗木、中药材、木本粮油等特色产业,促进职工就业。要加快林场场部生态小城镇建设进程,汇集优质产业要素,积极发展相关产业,促进林场增收,职工致富。

2.6 提高造林成活率,优化中幼林抚育技术

中幼林阶段是林木生长的关键阶段,它的生长状况决定着后来的速生丰产。中幼林抚育的根本任务是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满足幼树对水、肥、气、热的要求。根据笔者总结群众多年的经验,采取以下抚育措施:

2.6.1 林农间作

林农间作有以耕代抚、以副促林的作用,但是要注意四点:

(1)以林为主。林农间作,必须强调以林为主、林农双丰收的原则,要防止顾农不顾林等一切有碍幼林生长的现象发生。

(2)土壤选择。林农间作一般选择在土壤比较湿润、肥沃的立地条件下进行,间作各类作物时更是如此。在比较干旱瘠薄的林地上进行间作,一般选用消耗水肥较少并能改良土壤的豆类或绿肥作物。有条件的地方,春季间作农作物,秋季间种绿肥。

(3)种类选择。选择作物种类时,应考虑树种的特性和年龄。速生喜光树种或年龄较大时,宜选择矮秆耐荫作物,如刺槐间作花生;慢生、早期耐荫树种或年龄较小时,可选玉米、高粱、旱稻、谷子、向日葵、木薯等高秆作物,但只能在造林后1~2a内进行间作;浅根性树种宜间作深根性作物,深根性树种宜间作浅根性作物,如泡桐间作大麦、小麦等。块根(茎)作物(如:红薯)只限造林初期,水土流失地区不宜选用,幼林内部不应种植攀缘性作物,山地间作应多种秋收作物。

(4)间作要求。间作一般在幼树行间进行,作物与幼树的距离,应以树木能得到上方光照而造成侧方庇荫,且作物根系不与幼树根争水、肥。一般在1~2a生幼林中,距幼树根际30~50cm为宜。要做到作物秸秆还地,坡度在20°以上的地方,避免全面抚育与间种作物。在经济林中可长期间作,用材林只能在郁闭前间作。

2.6.2 林间除草松土,同时平茬除蘖

除草松土的年限应进行到幼林全面郁闭,至少应进行到幼树高度超过草层高度为止。除草松土的季节应在林木生长的高峰期即将来临之前,即每年的5~6月和8~9月。幼树萌芽力极强,从伐根中能迅速产生丛生萌蘖,保留l~2条生长旺盛的壮苗作为培育对象,清除其余伴生萌蘖,辅以其它抚育措施,促进尽早更新成林。

2.6.3 人工修枝,合理确定间伐强度和间隔期

人工整枝对于一些多分枝及主干不明显树种的中幼林中十分必要。整枝强度以保持冠高比为1/2为宜,切忌单纯为了获取薪材而过度整枝,使同化作用面积锐减,林木高径生长呆滞,并使林地强度透光,从而导致杂草滋生,林地条件恶化。应在其生长趋于衰退时及时进行间伐抚育,同时进行土壤深翻,使生长衰退的幼林迅速得到复壮,过迟则生长势极难恢复,间伐效果不显著。

3 结语

北方7省的国有林场肩负着我国生态建设最重要的使命。面对国有林场正面临的生存困境,北方7省作为改革试点应带头解决中幼林抚育工作出现的问题,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增强林场的自我发展活力,将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的先进经验辐射到每一个国有林场,发挥“树根”的效应,形成全国国有林场“政府投入可持续、林业监管高效率、林场发展有后劲”的新局面。

[1]郭明丽,查福恩.中幼林抚育间伐若干问题的探讨[J].华东森林经理,2000,(14):29.

[2]陈彩香,王卫祖.浅议当前中幼林抚育中的问题及对策[J].浙江林业科技,2002,22(1):53-55.

[3]张振宽.人工中幼林抚育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19):200.

猜你喜欢
幼林间伐林农
梨园间伐改形技术探索与建议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不同间伐强度对香椿中龄林生长和干形的影响
快乐佳县人
森林抚育间伐技术的应用
——以杉木抚育间伐为例
间伐强度对杉木中龄林生长和结构的影响
塞罕坝樟子松幼林抚育与管理
着着寸进 洋洋万里 漫谈郑幼林寿山石雕刻
沙洋停征林业“两金”减轻林农负担
蚬木扦插苗人工幼林生长节律